“食炊饭”
(2012-08-11 17:10:36)
标签:
社会人生生话文明文化杂谈 |
分类: 血浓于水是亲情 |
“食炊饭”
昨天上午,偶同老婆到澄海,参加大妹婿其老爸的遗体告别仪式,电话中说是在殡仪馆举行,偶以为澄海的殡仪馆是在火葬场那里,就盲目往那里赶。幸得去年老婆在澄海殡仪馆参加过好友老母的遗体告别仪式,才及时纠正。
原来澄海的殡仪馆是在名人杜国痒墓的旁边,面积不大,规模当然也不大,主厅可能只有100平方左右。昨日刚好有2家人在办丧事,第2家慢到,只好在大厅旁边办丧事。偶这个人比较多嘴,悄悄问:县城人口不少,如果当天超过2家怎么办?回答是出现第三家,遗体先冷藏起来。听说区政府曾给省报打报告,想将杜国痒墓外迁,因属三级文物保护单位,省不批。想在周边找地另建,一是不好找,二是当地农民不干。
昨天的丧事请一家佛堂来操办,仪式前后搞了2个小时左右吧,隆重而简化,包括偶和老婆给大妹婿的老爸送的花圈,共有21个,现在是与时俱进,花圈比较艳丽。澄海的殡仪改革在全省是先进的,一条龙服务,按照约定时间,殡仪馆来了2部车和工作人员,很快就将遗体收整完毕,送别的人随殡葬车步行约400米到大路口,然后施礼告别。
当天下午4时多,大妹婿来电,请偶和老婆下班后到澄海东门酒楼吃“炊饭”。偶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潮语说的“炊饭”就是“蒸饭”。按当地例俗,就是办完丧事后,主人请亲朋好友吃一餐饭,表示感谢之意吧。按懂礼仪的人讲,可以喝酒,但要喝白酒,不能喝红酒等有颜色的酒,白酒要打开瓶盖后倒进瓷盆中,然后用小酒杯饮,谁饮谁添;既不敬酒,也不劝酒。就是吃菜,也各吃各的,不用夹来夹去,为别人夹菜。
就是说话,也有些忌语。澄海人做菜多喜欢添“鱼露”,当地俗语将“鱼露”称谓“初(腥)汤”,因为“鱼露”是用鱼加工的,当然属“腥”。而这个“初”字,等同于“始”,开始的意思,所以不能叫“初汤”,要称为“咸汤”,真有意思。如“祭奉”一词,本意是将祭品敬奉先人。在澄海,一是表示开饭,另是带为贬义。还有一句粗俗语:“‘轮’伊死父有‘龟’食”,“龟”是一种米制供品,过去吃不饱饭,巴不得有人死了有供品吃。
时代不同了,过去很多东东,现在都变化了,都改革了,不讲究了。所以,昨晚食“炊饭”,有喝洋酒,有喝白酒。说到洋酒,还有点小插曲,从深圳来的三弟,上街去买洋酒,连找三家卖酒的酒铺,他们都一口咬定,从来就没有卖过洋酒!为神马?原来是“三打两建”之故,店家把三弟当成暗查人员了。最后只好发动家人借来洋酒。白酒是“天之蓝”,不错的酒。偶滴酒不沾,因要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