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代十国:叶翘归籍得寿终,李从珂醉语启戎

(2025-11-07 07:49:03)
标签:

历史

文化

五代十国

分类: 随感杂谈二

五代十国:叶翘归籍得寿终,李从珂醉语启戎五代十国:叶翘归籍得寿终,李从珂醉语启戎


话说王继鹏弑父杀弟,并将仇人一并处死,喜欢的了不得,遂假传皇太后命,即日监国。到了晚间,没一人敢生异议,便登了帝座,召见群臣。群臣皆俯伏称贺。王继鹏改名为昶。册李春燕为贤妃。命李仿判六军诸卫事。李仿为弑君首恶,心常自疑,多养死士作为护卫。王继鹏恐他复蓄异谋,密与指挥使林延皓计议,托名犒军,大享将士,暗中布着埋伏,专候李仿进来,顺便下手。李仿昂然直入,趋至内殿,猝遇伏甲突出,将他拿下,立即枭斩。当下阖住内城,严防外乱,并将李仿首级悬示启圣门外,揭露李仿弑君弑后,及擅杀王继韬等罪状。李仿部众不服,攻应天门,未能得手,转焚启圣门,由林延皓率兵拒守,也不得逞。但将李仿首级取去东奔吴越。

王继鹏闻乱兵溃去,心下大悦,当命弟王继严权判六军诸卫,用六军判官叶翘为内宣徽使,追号父王鳞即王延钧为惠宗皇帝,发丧安葬,改元通文。尊皇太后黄氏为太皇太后,进而册李春燕为皇后。王继鹏本有妻李氏,自得了李春燕,将妾作妻,正室反贬入冷宫。李春燕好淫工媚,善伺主意,王继鹏非常宠爱,坐必同席,行必同舆,别造紫微宫,专供李春燕游幸,繁华奢丽,且过东华。好算跨灶。李春燕所言,王继鹏无不允从。内宣徽使叶翘博学质直,本为福邸宾僚,王继鹏待以师礼,多所裨益。及入为宣徽使,反致言不见用,叶翘固请辞职,却屡承慰留。既而为李后事上书切谏,惹动王继鹏怒意,援笔批答道:“一叶随风落御沟!”是古今批语中所罕有。遂放叶翘归永泰原籍,幸得寿终

话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既抵晋阳,尚恐为朝廷所忌,阴图自全,常称病不理政事。有二子石重英、石重裔留仕都中,石重英任右卫上将军,石重裔为皇城副使,皆受石敬瑭密嘱,侦探内事。两人贿托太后左右,每有所闻,即行传报。所以,唐主李从珂与李专美、李崧、吕琦、薛文遇、赵廷等,日夕密谈,无不探悉。适契丹屡寇北边,禁军多屯戍幽州。石敬瑭乃与幽州节度使赵德钧,联名上表,乞请增粮。有诏借河东菽粟及镇州输绢五万匹,出易粮米。特派镇、冀二州车千五百乘,运粮至幽州戍所。石敬瑭复自率大军,出屯忻州。

是时,天旱民饥,百姓既苦乏食,又病徭役。石敬瑭督促甚急未免怨声载道。凑巧,唐廷遣使到来,赐给石敬瑭军夏衣,军士急呼万岁,声澈全营。石敬瑭独自耽忧,幕僚段希尧进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军士不由将令,预先传呼万岁,是目中已无主帅了,他日如何使用?请查出首倡,明正军法!”石敬瑭乃令刘知远查究,得三十六人,推出处斩,为各军戒。朝使闻此消息,返报李从珂。李从珂越生疑忌,即派武宁军节度使张敬达,为北面行营副总管,名目上是防御契丹,实际上是监制石敬瑭。石敬瑭并非笨伯,猜透李从珂微意,格外加防。

好容易到了清泰三年(公元936年),正月上浣,即值李从珂诞辰,宫中号为千春节,置酒内廷,文武百官联翩趋入,奉觞进贺。李从珂已喝了许多巨觥,带着一片醉意,宴毕回宫,巧值魏国长公主,自晋阳来朝祝寿,便即捧上瑶觞,表达贺忱。李从珂接饮毕,便笑问道:“石郎近日何为?”公主答道:“敬瑭多病,连政务都不愿亲理,每日惟卧床调养,需人侍奉罢了。”为夫托疾,究竟女生外向。李从珂道:“我忆他筋力素强,何致骤然衰弱?公主既已至京,且在宫中宽留数日,由他去罢。”公主着急道:“正为他侍奉需人,所以今日入祝,明日即拟辞归。”李从珂不待词毕,便作醉语道:“才行到京,便想西归,莫非欲与石郎谋反么?”公主闻言,不禁俯首,默然趋退。李从珂亦即安寝。

次日醒来,即有人入谏李从珂,说他酒后失言。此人为谁?乃是皇后刘氏。李从珂即位后,曾迫尊生母鲁国夫人魏氏为太后,册正室沛国夫人刘氏为皇后。刘氏素性强悍,颇为李从珂所畏,她闻李从珂醉语,一时不便进规,待至诘旦,方才入谏。李从珂已经失记,至由刘后述及,方模模糊糊的记忆起来,心中亦觉自悔。当下召入魏国长公主,好言抚慰,并说昨夕过醉,语不加检,幸勿介怀。公主自然谦逊,一住数日,方敢告辞。李从珂且进封她为晋国长公主,俾她悦意,且赐宴饯行。

毕竟夫妇情深,远过兄妹,公主还归晋阳,即将李从珂醉语报告石敬瑭。石敬瑭益加疑惧,即致书二子,嘱令将洛都存积的私财悉数载至晋阳,只托言军需不足,取此接济。于是都下谣言,日甚一日,都说是河东将反。

(本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