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孟知祥帝蜀半年亡,李从珂叛命清君侧
标签:
历史文化五代十国 |
分类: 随感杂谈二 |
孟知祥僭号以后,唐山南西道张虔钊,式定军节度使孙汉韶皆奉款请降,兴州刺史刘遂清尽撤三泉、西县、金牛、桑林戍兵,退归洛阳。于是,散关以南,如阶、成、文诸州,悉为蜀有。
过了数月,张虔钊等入谒孟知祥,孟知祥宴劳降将。由张虔钊等奉觞上寿,孟知祥正欲接受,不意手臂竟酸痛起来,勉强受觞,好似九鼎一般,力不能胜,急忙取置案上,以口承饮,及张虔钊等谢宴趋退,孟知祥强起入内,手足都不便运动,成了一个疯瘫症。延至新秋,一命告终。遗诏立了孟仁赞为太子,承袭帝位。
赵季良、李仁罕、赵廷隐、王处回、张公铎、侯弘实等,拥立孟仁赞,然后告丧。仁赞改名为昶,年才十六,暂不改元。尊孟知祥为高祖,生母李氏为皇太后。
孟知祥据蜀称尊,才阅六月,当时有一僧人,自号醋头,手携一灯檠,随走随呼道:“不得灯,得灯便倒!”蜀人都视僧为痴,及孟知祥去世,才知“灯”字是借映登极。又相传孟知祥入蜀时,见有一老人状貌清癯,挽车趋过,所载无多。孟知祥问他能载几何?老人答道:“尽力不过两袋。”孟知祥初不经意,渐亦引为忌讳,后来果传了两代,为宋所并。
孟知祥帝蜀,半年即亡。这半年内,后唐国事,却有一番绝大变动。
话说唐主李从厚,已改元应顺,尊嫡母曹氏为太后,庶母王氏为太妃,所有藩镇文武臣僚,更一体覃恩,俱给赏赐。独疑忌潞王李从珂,听信朱、冯两枢密,出李从珂之子李重吉为亳州团练使。李重吉有妹名惠明,在洛为尼,亦召入禁中。李从珂闻儿子被外黜,女儿被内召,料知新主有猜忌之意,免不得瞻顾彷徨。他本为明宗所爱,夙立战功,明宗病剧,只遣夫人刘氏入省,自在凤翔观望。及明宗去世,亦谢病不来奔丧。彼时已料有内衅,坐觇成败。果然嗣皇李从厚,信谗见猜,屡遣使侦察李从珂。朱弘昭、冯某又捕风捉影,专喜生事。内侍孟汉琼,与朱、冯结为知己,朱、冯说他有功,加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且赐号忠贞扶运保泰功臣。孟汉琼有何功绩,只杀李从荣一事,由他首倡。此时孟汉琼出守天雄军,意欲邀他回都,协同办事,于是,奏请召还孟汉琼,徙成德军节度使范延光,转镇天雄军。河东节度使石敬瑭,移镇成德军。潞王李从珂却叫他改镇河东,兼北都留守。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李从厚也不知利害,俱从所请,遣使出发四镇,分头传命。
李从珂镇守凤翔,距都最近,第一个接到敕使,满肚中怀着鬼胎。忽又闻洋王李从璋,前来接替,更觉疑虑不安。李从璋为明宗从子,前时简任河中,手杀安重诲。这番调至凤翔,李从珂也恐他来下辣手,随即召集僚佐,商议行止。大众应声道:“主上年少,未亲庶事,军国大政,统由朱、冯两枢密主持。大王威名震主,离镇是自投罗网,不如拒绝为是!”观察判官冯胤孙独出为谏阻道:“君命召,不俟驾而行,诸君所议,恐非良图。”大众闻言,统哑然失笑,视为迂谈。李从珂乃命书记李专美草起檄文,传达邻镇,大略谓朱弘昭、冯某等,乘先帝疾亟,杀长立少专制朝权,疏间骨肉动摇藩垣,李从珂将整甲入朝,誓清君侧,但虑力不逮心,愿乞灵邻藩,共图报国云云。
檄文既发,又因西都留守王思同挡住出路,不得不先与联络,特派推官郝诩,押牙朱廷等相继诣长安,说以利害,饵以美妓。王思同却慨然道:“我受明宗大恩,位至节镇,若与凤翔同反,就使成事,也不足为荣。一或失败,身名两丧,反致遗臭万年。这事岂可行得!”遂将郝诩、朱廷拘住,详报唐廷。此外各镇,接到李从珂檄文,或与反对,或主中立,惟陇州防御使相里金有心依附,即遣判官薛文遇,往来计事。
唐主李从厚既闻李从珂叛命,拟遣康义诚出兵往讨。康义诚不欲督师,请饬王思同为统帅,羽林都指挥使侯益为行营马步都虞侯。侯益知军情将变,辞疾不行,遂被黜为商州刺史,侯益尚不失为智,康义诚却很是狡诈。即命王思同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前静难军节度使药彦稠为副,前绛州刺史苌从简为马步都虞侯,严卫步军左厢指挥使尹晖,羽林指挥使杨思权等,皆为偏裨,出师数万,往讨李从珂。又命护国节度使安彦威,为西面行营都监,会同山南、西道,及武定、彰义、静难各军帅,夹攻凤翔。一面令殿直楚昭祚,往执亳州团练使李重吉,幽锢宋州。洋王李从璋行至中途闻李从珂拒命,便即折还。
(本篇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