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权力的诱惑:为啥梁太后没有成为一代明后?

(2018-06-06 08:25:00)
标签:

历史

文化

汉朝

梁太后

明后

分类: 随感杂谈一

权力的诱惑:为啥梁太后没有成为一代明后?权力的诱惑:为啥梁太后没有成为一代明后?

梁皇后非常孝顺,永和六年(公元141年),父亲梁商去世,她亲自为父亲送葬,表现特殊。要知道,女儿当皇后,一般是不给父亲或家人送葬的。一是碍于礼节,皇后是母仪天下的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二是许多皇后不愿意参与娘家的事情,就像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一样。可以说,梁皇后和她的父亲梁商,为梁家争得了荣誉。

但是,梁皇后的兄长梁冀却是背着父亲和妹妹干了不少坏事。他游手好闲,整日喝得大醉,踢球下棋,斗鸡走马,不务正业。待人阴毒,谁反对他,必死无疑。

  汉顺帝出于对梁皇后的宠爱和对大将军梁商的敬佩,在梁商还未下葬的时候,下诏任命梁冀继承父业,荣升大将军。其实,这是一个错误。以梁冀的德才,不足以担当如此重任。最后,汉朝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后话。

    汉顺帝还封梁皇后的弟弟为河南尹,他等于主动把朝权拱手让给了梁家。

  仅过了三年,建康元年(公元144)八月,刚刚三十岁的汉顺帝因病驾崩,他执政了十九个年头。

  梁皇后侍奉了汉顺帝十六年,但是,没有给汉顺帝留下孩子。现在,顺帝走了,她怎么办?朝廷怎么办?

  实际上,在顺帝将朝权让给梁家的时候,梁家曾与宦官在利益方面发生了冲突,只是事情没有扩大化。主要是因为,宦官看到汉顺帝依靠梁家、信任梁家,因此,没有采取激烈的办法解决矛盾;而梁家一方的皇后以及她的父亲,能够约束自己,宦官也难以抓住把柄。他们的矛头主要集中在皇后的哥哥梁冀身上,因为他的毛病最多,辫子最多,但是,汉顺帝的态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汉顺帝去世以后,梁家立即想到让顺帝的贵人虞美人生的孩子刘柄即位,一来刘柄只有两岁,能够通过教育培养同梁家的感情,另外,虞美人的性格温和,也易于控制。

  刘柄即位,是为汉冲帝。梁皇后和冲帝生母虞美人并称皇太后。但是,由于虞美人家族在朝廷没有势力,所以,朝廷大权仍然掌握在梁家,形成了对虞皇太后的排挤。及至后来,为了虞美人及其家人的名分问题,在朝廷上还发生了唇枪舌剑。

  梁太后执政后发出了第一道诏令,任命赵峻为太傅、李固为太尉,他们与皇太后的哥哥梁冀共同管理朝政。

  赵峻很有才干,在朝廷里有很高的声望。李固曾不远万里拜师学艺,而且为官正直,也是当时有名的大臣。应当说,赵峻、李固这样的名臣被梁太后任用,说明梁太后是有公心的,更重要的是,他们与梁冀共理朝政,这一着棋很英明,梁冀对梁太后来说是安全的象征。事实上梁太后也知道,梁冀的能力和品德是不足以服众的,因此这样的组合显示了梁太后的政治谋略。

  梁太后的第二道诏令,便是召三公、百官推举贤良方正之士,策问治国安民之道。这个诏令也是明智的。

  四个月后,也就是永康元年(公元145年)正月,小皇帝刘柄突然患病,而且生命垂危。梁冀大将军看到这样的情况,不与梁太后和赵峻、李固商量,擅自寻找帝位继承人,他看中的是渤海王刘鸿年仅八岁的儿子刘缵,并背着众人把他偷偷接到京师洛阳,准备汉冲帝一死,便立刻拥立刘缵为皇帝。

  不久,尽管在御医的不懈努力下,冲帝的生命还是没有保住,梁太后担心扬州、徐州一带的农民起义军会乘机向汉朝发起进攻,于是准备密不报丧。她派人找来赵峻、李固商量此事,梁皇后决定暂时不宣布冲帝驾崩的消息,待确定了帝位继承人后再宣布。不过,李固认为,汉冲帝虽然年幼,但也是皇帝,不应当隐瞒死讯。梁太后还是倚重李固的,于是同意了李固的建议,对外宣布,汉冲帝驾崩。

  宣布之后,朝廷上下议论纷纷。有说是被害死的,也有说汉朝命苦的,好在还没有引起大的波澜。不过,在新皇帝的人选上,意见开始发生分歧。前面说过,梁冀看中的是渤海王刘鸿的年仅八岁的儿子刘缵,而李固等人认为清河王刘蒜年龄接近二十岁,可以亲自理朝,立他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即位,已经演化成是外戚掌权,还是交给刘氏后代直接掌权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按李固的说法,把朝权交给年龄接近二十岁的刘蒜,实际上就是让梁家交权,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换一种说法,在不知道刘缵能力如何的情况下,而且在农民起义军不断骚扰的情况下,把朝廷交给一个没有执政经验的孩子是否明智,也是一个问号。

  梁太后对李固、赵俊一直是信任的,但是,李固出的让梁家交权的主意着实让她失望;不过,她哥哥梁冀的行为也不能让她满意。因为,在大家没有商量好之前,梁冀便擅自将皇位继承人确定好,这一方面违反了规矩,打破了梁冀、赵俊、李固三人共同辅佐梁太后的格局,更重要的是梁冀的眼里也没有梁太后。家里家外的事情都让梁太后不满。

在梁冀向梁太后道歉后,梁太后的心里已经倾向于立刘缵,毕竟权力是诱惑人心的,八岁的孩子还能够保证梁太后、梁冀执政,不至于大权落榜。

此时,聪明的李固作了一件糊涂事情。梁太后派人召李固进宫,试图说服他放弃刘蒜而立刘缵,可李固却以“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的心理状态回绝了梁太后的诏令。他觉得梁太后的权心太重,已经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了。这样的态度让梁太后再次失望,她完全不能理解李固此时的心理;同时,也坚定了她“外人靠不住,上阵还靠父子兵”的想法。梁太后决定,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刘缵为皇帝。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朝廷诏告天下,刘缵即皇帝位,是为汉质帝,年号本初。梁太后仍为太后,临朝执政,梁冀仍为大将军。这样,在汉朝数不胜数的少年皇帝中,又多了一个八岁的小皇帝刘缵。

梁太后通过立刘缵为帝的事情,看出太尉李固已经和她分心,于是,便不再限制梁冀的权力。梁冀本是一个飞扬跋扈的人,没有了限制,他更加嚣张。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反感,以李固为首的臣僚纷纷上疏给梁太后,希望她能管一管梁冀,但是,大臣的上疏没有了回复。大臣与太后的矛盾加深了。

(本篇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