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行漫记之六:西北第一村
感谢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旅游海外]、博海无涯[文史人物]的推荐

漫步白哈巴

通往白哈巴

牧场与牛羊
白哈巴村属于喀纳斯景区,座落在白哈巴河畔,与其西面哈萨克斯坦的黑哈巴河遥相呼应。之所以称其为“西北第一村”,不仅仅它是
祖国最西边的一个小山村,还因为这里曾经是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
在通往白哈巴村庄的公路上,山坡上;牧人正赶着牛羊甚至骆驼,陆陆续续,悠悠闲闲地漫步回村。一缕缕扬起的尘埃,在夕阳的映照下,金光灿灿。
白哈巴村是一个只有一千多人口的小村庄,主要居住着图瓦人,还有少数哈萨克人。是阿勒泰地区图瓦人最集中的一个村庄,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图瓦人居住的村落。
一条小路分开了两边稀疏的小木屋,木屋是用原木而不使用一
钉,筑砌而成。早先,图瓦人不会盖木头房子。是八十多年前一批俄罗斯人的到来,使几百年来一直住毡房的图瓦人,住进了尖顶木屋。有了马拉爬犁,开始了养蜂养鹿,开始了犁地种麦子。
一条小溪从村中潺潺流过,村子周围或黄或绿,或红或褐的冷杉、云杉、白桦树和从尖尖的木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交织在一起,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变成一幅多彩而充满野性的园田油画。
村边的山坡上,那高高的哨塔,就是中国版图上最西北的边防军的第一哨。界碑下美丽的白桦林里,静静流淌的是中哈两国的界河-黑、白巴哈河。

回家的骆驼

黄绿相间的树林

中哈界河

西北第一哨

远眺白哈巴村
神秘的图瓦人。

图瓦人的毡房

路遇图瓦人
图瓦人是喀纳斯这片土地上最后的一个土著居民部落,主要分布
在喀纳斯村、白哈巴村和禾木村,人口有二千多;他们与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图瓦人属同一民族。
关于图瓦人的来历,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这就给图瓦人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他们自诩是成吉思汗的后裔,是其西征时留下的余部。尽管他们生活与蒙古人同俗,也使用蒙文,但他们说话,蒙古人己经听不懂了,语言反而更接近哈萨克语。在古文献中,唐称图瓦人为都播,元
代称其为秃巴人,清代则称其为乌梁海人。
久居深山密林中的图瓦人素有“林中百姓”之称,他们在这里几乎与世隔绝,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过着世外桃园般的生活。
不过,自喀纳斯的旅游兴旺以来,图瓦人的生活己经发生了改变。这不,接待我们的就是所谓图瓦一家人,和我在其它旅游地区看到的民族表演一样,多了几分表演,少了几分真实。不过,我们还是听到了只有少数人会吹奏,能发出天籁之音的口笛-苏尔,据说,口笛己被列入活化石级别了。图瓦人学会了新的生存方式。
图瓦小姑娘

吹奏活化石-口笛苏尔
中国一侧的界碑
图瓦人的木屋
一.老婆原是一片天
(家庭亲情 共七篇)
二.一条鸿沟造就了大汉王朝
(随感杂谈 共四十四篇)
三.影像深圳
(生活印象 共十三篇)
四.新西行漫记之五:梦幻喀纳斯
(旅行散文 共五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