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话说郑和下西洋》的精彩评论

(2007-12-24 09:02:00)
标签:

话说郑和下西洋

博主

博友

建文帝

中国

分类: 随感杂谈一

             关于《话说郑和下西洋》的精彩评论

      话说郑和下西洋》这篇文章上网后,不少博友有精彩的、切中时弊的评论。现把评论展示出来,供博友欣赏、品评。因篇幅有限,还有部分博友的评论无法展示,在此表示歉意。这篇文章得到众多朋友在圈内的推荐加精并被新浪锐博客首页《杂文观点》推荐,在此表深深的谢意。

另:评论排列完全按时间顺序。

冰蓝:我一直很信奉教科书,现在才明白书上美化了不少东西,可能是为了给后人树立个榜样或其他什么的吧。

虎鲸:支持.历史为了政治的需要.就会拔高或降低.比起张骞郑和只能说是歪打正着.如有哥仑布之功我们的国土还可扩大一倍,很简单郑和当处去的很多地方还未建国.可张骞通西域的需多地方变成了我们的国土.哥仑布是航海,郑和也是航海.而欧洲得到了美洲,澳洲,非洲.我们只得到长颈鹿.郑和的花费是哥仑布的多少倍.

不服老的人:还原了历史真相,不过郑和还是开创了远洋的先例。

一色秋:我们要很好地尊重客观的历史事实!

张子涵:的确是让吹到极致的人物呀说的好。

重出江湖:还原历史真像,看了博文后,长了好多知识啊,谢谢,国人就这样,要么夸到极致,要么臭到万年!

xiaogeer:历史,活的也是死的.

李心民:郑和下西洋是一段使人遗憾的历史,本应该中国从此兴旺发达成为世界强国,可是却从此败落,什么原因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嘉兴伟哥:历史与野史和戏说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落雨梅花: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一次最大规模的远航,航程之远,时间之长,却在中国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这时代背景,却不是为很多人知晓,看来博主对历史事件的研究是卓有面效的。学习了。

天边:呵呵,文章写的不错,但历史到底什么样俺也不太清楚,呵呵,无论郑和下没下西洋?为何下西洋?下西洋给中国带回了什么?这些都以是历史,无论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动机是什么?反正下了西洋,不管郑和为什么,作为那时侯的人来说,能下西洋就是了不起的人,没带回来什么,但毕竟带去了些中国的东东,至少让西洋人也了解了中国,知道了有个地方是龙的故乡,就是中国。

渤海黄鱼:一篇很有深度的好文章!

山砣:还原历史真相。支持。

张忆博:动机和结果很难高度统一。有时好的动机不一定有好的结果,而好的结果也不一定当初是好的动机。所以人们喜欢用“胜者王侯败者贼”来评论历史,这也是正常的人性了。

厚重的文章,辛苦了!我对历史的兴趣也是从小就养成的,但是每每看到明朝那一段,就觉得窝心,至于看近代史就更是痛苦。

刘利华:对历史的认识非常客观,这是一种理性的表现,一种强大的表现,一种智慧的表现!

花解语:现在所知的历史不过是需要让我们知道的历史而已,探索真相,客观评价才能还原历史本貌。拜读了,感谢博主让我增加了对这段历史及人物又有了崭新的解读。

线条:历史常常被后人以己之需随意篡改,希望有明者以正视听。

子由的春天:有些历史,尘埃尚未落定,多少故事,还伴着那动听的歌声,华夏民族的一部千秋历史啊,有几多欲说还休,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足乔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钹黄越 歌未竟东方白
一个郑和吗,就没什么大的意思了!

梨山读画:我刚写了《张三丰故里在阜新》一文,其中提到成祖寻访张三丰,原来暗里在寻访建文帝,一箭双雕。
郑和下西洋,确实如你文中所说,一为寻找建文帝,二为扬威异域。
现在的历史研究,确实有真实的历史,也有功利的历史。

蝶梦零落:我们老师说中国喜欢仁,不喜欢抢,如果当时郑和下西洋,一路抢的话,现在整个世界都是中国的!呵!

乙末:我想起了一首诗,不知是什么人的,现抄录于下:
劝君莫骂秦始皇,焚书事业待商量。
祖龙虽死魂犹在,孔子名高势秕糠。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愚剑穿花:不错,给我补历史了.

泽丹卓玛:如果历史。不会‘追随’任何目的而受到评判。就是好的。但。似乎。无法控制。。

多情总比无情好:看了电视台的一个关于建文帝的节目,了解了这一段历史。郑和的随从都是精兵强将,如果为了经商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红尘:朋友的文字总是让人钦慕不已!文学功底太棒了!历史就是历史!谁也无权改编!只是现在的孩子被一些电视剧弄的不懂历史了。。。。野史毕竟是野史!有些事情真无法言说!

金鼠外婆:南京有郑和公园、宝船遗址,据说郑和下西洋就是从南京开始的。

往事悠悠:还史以本来面目,不要让历史为政治作嫁衣,而要以历史为鉴,更好地抒写未来。

秋河:是的,对于我们年青一代而言,还原历史的真相比什么都重要,正因为我们不懂得过去,才更需要知道正确的,否则我们判断的依据也会随之而飘拂不定,到那个时候,我们会信谁,又能信谁?社会公信力都都值得怀疑的时候,我们能说啥?
谢谢您的文章!看了后受益匪浅~~

红月凌空:还原历史的本真,尊重历史的规律,欣赏并学习了.

林林鑫:博主是研究历史的?一定是著写立作不少吧。

妙舞人生:应该还原历史本来面目。史料祥实的好文章,发人深省的观点,学习欣赏了。

小老兵:不顾事实,将历史为我所用,实在是不应该.

秦子同:胡适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闲鹤居士:评论大丰收,郑和航海的资料消失殆尽,无不与欲隐瞒海上寻人有关。

老周游记:搞清历史,尊重历史,还原历史.

散淡之人:老兄研究起明史了。

玛琳之书:还历史本来面目。拜读了!

汉唐的风:呵呵,确实如此,老大史学精湛!

浩然无疆:讲的太好了,历史不能随便篡改,好在现在允许在博客上可以发表自己的独立观点了。

淡水流沙:哈哈历史往往很有戏剧的一幕。

           (由于篇幅有限,以上仅部分评论,敬请博友谅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