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个本不该放在一起比较的名字,但近年来,媒体总把他们作为第五代和第六代电影导演的代表人物,进行贬损和褒奖。因此,我就把他们的名字放在一起进行评说。
张艺谋本应该进行大力宣扬和褒奖的;却遭到媒体猛烈的,不公正的贬损,我觉得不可理解。张艺谋的电影我都看过,前期的就不多说了;媒体和大众的看法一致,树起了第五代导演的旗帜。主要遭到贬损的是从‘英雄’开始的三部电影:‘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媒体贬损的口径基本一致:没有故事,暴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其实,这样的评价是很偏颇的;没有看到张艺谋电影的真正意义。在电影国内市场萎缩到极点时,正是张艺谋的‘英雄’以独特的视角;精彩的画面;激动人心的视觉效果,把观众重新拉回电影院,开创了国产电影能与美国好莱坞大片在国内电影市埸一争高下的时代,这在中国电影市埸有划时代意义。请问:在当时国内电影市埸极度萎缩的时候,我们的编剧,导演,影评家,为什么不能振臂一呼,拿出一部电影来拯救市埸呢。有人说:这是张艺谋的名气;这是观众喜欢看热闹。真是这样吗?当时,和张艺谋同样有名的导演不少,上演的电影也不少,为什么没有象‘英雄’一样拯救日渐萎缩的电影市埸?普通观众难道真是不懂艺术,只看热闹吗?那就大错特错了,几十元一张的电影票,如果没有惊心动魄的视听效果和吸引观众的影视说服力,谁会花钱坐到电影院看电影呢。这是低估了观众的欣尝能力。其后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也因同样原因吸引了观众。当然,这三部电影也存在缺陷;故事展开很勉强。其实,拍古代题材,中国历史相当丰富;足以找到极精彩故事题材。这是张艺谋三部电影的遗憾,但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张艺谋以其他方面独有的特点弥补了这一不足,因此,赢得了票房。
贾樟柯的电影没有看过,照理不该评论。但看过他的媒体访谈,忍不住说几句。看过访谈后,总体感觉:小气。这种性格的人拍出来的电影总体感觉就是:小气,萎琐。贾樟柯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时,不听别人劝告,一定要上映他的“三峡好人”,结果票房惨淡。还说他是殉葬的;看观众是喜欢黄金;还是喜欢好人。他把自己看得太高尚了,以为起个名字叫好人,你的电影就是好电影吗?观众不看你的电影就是没有水平吗?殊不知,电影有其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自封的。并在其后逢媒体就说:是影院压制了他的电影。其实,影院是盈利的地方,电影缺少观众,缺少票房谁愿意演呢。不要埋怨观众不懂艺术,不要以为自己是毕加索。贾樟柯应好好向张艺谋学习,在对待同行时,不能靠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老谋子的低调为人处事,正是他能成功的独特之处。
总之,作为媒体,影评人,同行;应公正对待任何人,不能有人成功了,就产生忌妒,去漫骂贬损他,并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只会影响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任何人都应谦虚地,踏实地做人。不应靠攻击别人来抬高自己。唯如此,中国的电影才能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