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哈尔滨冰城东方莫斯科中央大街皮皮de小木屋皮皮狗 |
分类: 冰城驿站-我的家乡 |
初冬冰城街头,寻找“东方莫斯科”的影子(组图)
皮皮狗/文、摄
初冬的哈尔滨,气温在零度上下徘徊着,北京等地早已降了第一场雪,以“冰城”著称的哈尔滨还无半点雪花。这个曾拥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美誉的都市,冬天没有雪,便少了一份独有的生机。外面阳光不错,皮皮带好相机,走上街头,随走随拍。
道里区欧陆风情“十一街”是今年整体改造的,这是街头古希腊艺术风格的雕塑 “三女神”。
沿街楼体及地面按欧式风格进行了重新装饰、铺设。在几个阳台上,忽然发现几个俄罗斯女郎,据说,在寒冷的西伯利亚,“玛达姆”们皮衣和裙子的装束很特别。
翘首企盼的眼神,让皮皮想起了思念远方心爱的人儿的“喀秋莎”。
20世纪初,大量外国移民涌入哈尔滨,各色人等不仅遍布街头,兴起的建筑也充满了异国情调。当时,哈尔滨是全国最洋气的城市。经过百年风云,很多老建筑遭到破坏,现在的哈尔滨街头,不特意找,还真看不到那些残喘着的异国风情。
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央大街”。中央大街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中央大街”。这条目前亚洲最长的步行街,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的建筑,堪称建筑艺术长廊。
教育书店原名松浦洋行,始建于1909年,是中央大街的标志性建筑,楼体洋溢着巴洛克奇异生动的效果以及变幻的光影。图为主入口上方的大理石人像柱。
中央大街两侧的多个雕塑小品,再现了上世纪初这条方石路的马车,和拉着手风琴歌唱的人们。
中央大街是现在哈尔滨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每当节日和店铺搞活动,街上就会出现宣传彩车和卡通人物。图为一名发广告的女孩在和卡通同伙耳语。
冰城的糖葫芦虽然四季都有,但越是天冷卖的越火。不过走了好多摊,卖糖葫芦的可没有年轻时尚的“糖葫芦西施”,都是大爷大妈级的。图为一名女孩刚刚兴奋地买了一个棉花糖。
这就是哈尔滨目前的旅游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
教堂周边是哈尔滨建筑艺术广场,广场鸽每天都吸引着大批游人前天喂食。
斯大林公园原名“江畔公园”,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是松花江畔避暑游览地之一,与太阳岛隔江相望。公园随街可见一座座欧式风格的建筑小品。
铁路江上俱乐部建于1912年,原名“游艇俱乐部”,隶属中东铁路局。新中国成立后,易名“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该建筑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位置、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风格、精巧别致的楼台亭阁受人瞩目,特别是船体的主建筑,半卧江堤,半伸江面,就像一艘整装待发的巨轮靠于岸边。
在上世纪50年代洪水来袭时,哈尔滨铁路江上俱乐部曾有一半淹没在水中。
园内的江畔餐厅建于解放前(伪满时期),仿俄罗斯古典木结构建筑。屋脊高低错落、棱角分明、五彩缤纷,外观呈积木形状,迎江通透式的外廊,室内欧洲的建筑格局,体现了古朴典雅的欧式建筑风格。
暮色中的江畔餐厅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历史,此时,一辆通往太阳岛的揽车在上空经过。
-------------------------------------
细数2009年十大网络红人
『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