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于航 我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芭蕾舞者
(2016-04-05 09:23:26)3月25日,由凤凰卫视和凤凰网发起,联合十余家海内外知名华文媒体共同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清华大学揭幕。盛典共颁出十樽大奖,中国当代著名古诗词学者叶嘉莹和中医药学家屠呦呦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登上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榜单的分别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团队、青年芭蕾舞蹈家于航、无国界医生主席廖满嫦、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科幻作家刘慈欣、郎平和中国女排、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
刚满17岁的上海舞蹈学校学生于航是最年轻的获奖者。今年2月,她在瑞士洛桑一块小小的舞台上和来自41个国家的近300名选手角逐,最终以精湛的技艺在第44届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中折桂。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设立于1973年,多年来为世界各地芭蕾名校输送了无数极具潜力新秀。这是时隔29年之后,来自中国的舞者再次摘得该项赛事的桂冠。
年复一年的苦练让于航站上了越来越高的领奖台,2014年起,她已先后获得南非国际芭蕾舞比赛、北京国际芭蕾舞蹈大赛、香港国际芭蕾舞大赛等多项赛事的金奖。17岁的她对于芭蕾有着超乎年龄的执著与领悟力,天分加坚持,伴随她在国际赛场屡屡折桂,被顶尖芭蕾舞艺术家认可,逐渐成长为世界一流的舞者。
每个动作都要反复练习
直到腿部肌肉对这个动作产生记忆
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身姿曼妙,但这绝对不是芭蕾舞演员的全部,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这个“变”字,里面意味着太多太多的努力和汗水。
小时候我的身体过于柔软,学会走路都比别的孩子晚,所以在4岁的时候,妈妈为了训练我的腿部力量,给我报了舞蹈培训班,我也由此走上了学习舞蹈的道路。小时候跳舞,觉得跳起来的时候很开心,什么也不去想。
2009年,我10岁,如愿考进上海市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芭蕾专业,幸运地遇到了我的恩师林美芳老师。豪不夸张地说,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面临着蜕变的艰难。还是因为我的身体过于柔软的缘故,我比普通人更难表达芭蕾舞的力量感;由于我的第一反映不算快,舞感、乐感也不算最好的,因此每每在学习新动作的时候总要比别人慢半拍。但是我爱那穿着白色舞裙、头戴皇冠的白天鹅,爱足尖上的舞蹈演绎的浪漫故事,因此爱上了芭蕾。
我的老师林美芳老师给了我追求芭蕾梦的动力,她的细心教导磨练着我。就像当初培养谭元元一样,她让我寻找自己的轨迹,她不仅教会了我舞蹈的技巧,更根据我的特点为我量身打造。在林美芳老师眼里,我这个“丑小鸭”成了一块跳芭蕾舞的好材料——四肢长,头部小,脚背很大,老师说我仿佛就是为芭蕾而生的。
像一只白天鹅用足尖上的舞蹈演绎浪漫故事是无比美好的事,然而,随着时光渐渐推移,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使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感受到芭蕾学习的严酷。芭蕾舞的高雅背后,是刻苦枯燥的练习。比如芭蕾舞中最基础的动作“擦地”,每天都要擦几千次。每个动作都是反复大量练习,直到腿部肌肉都对这样的动作有了记忆才行。我一开始身体重心是歪的,右脚控制不好,林老师花了好长时间才把我扭正过来。
舞蹈学校低年级时,我也接触了中外传统民间舞蹈,这对协调肢体动作、培养舞感有很大帮助。那时候上午跳舞,下午学习文化课程,有时候会复习功课到深夜,很辛苦。但是所有这些严格枯燥的练习都让我深深明白,不是穿上洁白的舞裙、戴上皇冠就能变成舞台上令人瞩目的白天鹅的。
第一次到南非参加国际比赛
赛前像失忆一般忘记了所有动作
我对舞蹈的领悟能力可能是天生的,对于跳的每一个角色,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领悟。《艾斯米拉达》是一部改编自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原著女主角艾斯米拉达为主线的三幕五场芭蕾舞剧,最初的原始版本由凯萨勒·普尼作曲、朱尔斯·佩罗编舞,这是我挑战的第一部完整的芭蕾舞剧。女主角具有吉普赛姑娘热情爽朗的性格,与我原本内向的性格有些格格不入。起初跳的时候,我的动作都是软塌塌的,完全不符合角色的性格。林美芳老师告诉我,舞蹈就是用肢体表达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的心、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舞蹈中,把人物角色的灵魂表达出来,同时也要吃透每一个动作的精髓。在她的指导下,我对艾斯米拉达这个角色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最终将一个鲜活的吉普赛女郎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空余时间,我会专门买票去看世界顶级芭蕾舞团的表演来提升自己。作为观众心态很不同,看到那么高雅的芭蕾舞表演,会觉得原来作为舞者这样幸福,就会暗暗告诉自己要继续加油。
我参加过很多次比赛,回忆起来,最让我难忘的,还是第一次到南非参加国际芭蕾舞比赛的经历。那是2014年,赛前,林美芳老师利用课余休息时间为我训练,一次次排练、更改,直到完成了一个一分多钟的舞蹈,从眼神到手指,到每一个细节的小动作,林美芳老师一遍一遍为我纠正指导。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太紧张了,赛前一天的舞台热身训练中,我仿佛失忆一般,所有的动作都不会做了。面对这种情况,就连大赛经验丰富的林美芳老师也特别着急,她陪着我,我们两个人都不敢休息,不断地练习。好在比赛当天,我终于顶住了压力,夺得了第四届南非开普顿国际芭蕾舞比赛少年组古典舞和现代舞两个金奖。
我也有过感觉坚持不下去、想要放弃的时候。因为芭蕾舞非常残酷,对一个芭蕾舞演员的肢体和各个方面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能够一直坚持下去非常不容易。而之所以让我能坚持下去的,就是对芭蕾舞的热爱。相比语言,我更愿意用肢体诠释对生活的理解。
2015年7月,一次训练之后,我觉得脚部很痛。妈妈赶忙带我去医院检查,医生初步判断是脚筋断裂,以后能不能跳舞是个悬念。听到这个结果,我坐在医院走廊里大哭起来。马上就要参加香港“迦南之星”国际芭蕾舞比赛,这可怎么办!后来经过仔细复查,我的跟腱部分有撕裂,我觉得,只要骨头没断,就不能中断训练,于是直接回到了训练场。其实我也担忧过,但是我不想让老师的付出和我的努力都变成泡影,所以我选择了坚持,我不想失去任何一次机会! 2015年7月26日,香港“迦南之星”国际芭蕾舞比赛在香港演艺学院落幕,我获得了少年B组金奖和最高荣誉大奖——最佳表演奖。
洛桑比赛倾斜的舞台让观众视野更好
但对舞者是极大的挑战
位于日内瓦湖畔的洛桑小城是世界芭蕾巨星的发源地,每年一度的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设立于1973年1月19日,主要面向16岁到18岁的年轻芭蕾舞学员。四十多年来,这项比赛为世界各地芭蕾名校输送了无数极具潜力的新秀,是年轻芭蕾舞者最重要的比赛。这次芭蕾舞比赛中国共有四名学生入围,上海舞蹈学校有三名学生入选,白鼎恺、付一杨和我。
为了到洛桑参加比赛,我们从今年1月30日就开始备战了。那时候正好面临毕业考试,还要有毕业公演,时间很紧张。我们进入了集训状态,每天从早上一直到下午,不停地排练、训练,变奏和现代舞都由老师来给我们指导。
之前我们就觉得,这个比赛好神圣,离我们挺远的,但是一转眼就到了这个舞台上,发现其实也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紧张,因为我们平时的学习都已经非常国际化了,只是那个倾斜的舞台让我们感到有些不适应,倾斜的舞台对观众来说视野更好,但对舞者来说是极大的挑战。通过这次比赛我还发觉,中国舞者的技巧更为娴熟,而外国舞者有着更多随性的热情,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训练中能把这两点很好地结合起来。
没有谁是天生的赢家,唯有在每一天的积累中,才能绽放光芒。获得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的金奖可以说是实现了我的人生梦想,今年9月我要到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继续深造,希望自己可以更加成熟,为了自己的芭蕾舞梦,我会让足尖完美旋转!
到现在为止,我每天的基础练习时间仍然是三个小时,寒来暑往,从未间断。我有一种信念就是坚持,我还有一颗不服输的心,喜欢和自己较量,也更加渴望比过去的自己跳得更好,这种想法一直激励着我成长。每一次跳舞的时候,我都会把它当做是最后一次跳舞,心里就会非常忧伤,不舍得离开。
在这次凤凰卫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的颁奖典礼上,舞蹈艺术家赵汝蘅老师亲手为我颁奖,还给了我一个亲切的拥抱。从去年的北京国际芭蕾舞比赛到今年的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赵老师一直以来对我都非常关心和照顾,我非常感谢她。我还要感谢我的学校——上海市舞蹈学校给予我的培养,还有那些支持和鼓励我的老师们,特别是我的主课老师林美芳老师,七年来,她手把手帮我打磨、提高,让我在一次又一次在比赛中突破自我。我还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感谢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坚定不移的鼓励。获奖给我的收获,不仅仅是一座奖杯,一次荣誉,更是我前进的动力。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