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遗忘的老字号】稻香村 存于记忆的美味

(2013-03-22 12:23:01)

谈到美食,全国人都知道天津有三绝。但提来我们却不得不有点遗憾——当年很多好吃的,如今差不多也都无处寻觅了。

 

稻香村源自江南。苏州稻香村创始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名号取自《红楼梦》中宝玉借古人诗句“柴门临水稻花香”,是苏式糕点的专业店,并以兼营苏式野味闻名。稻香二字用作食品糕点店的店名,形色味兼具,的确巧妙。

 

1895年(清光绪21年),祖籍南京的苏州人郭玉生靠做板鸭起家后,带着几个伙计来到北京,在前门外大栅栏西街开了家稻香村南货店,这是北京城经营南味食品的第一家店。南店北开,南味北来,稻香村很快在北方开花结果,风靡一时。

 

1919年,郭玉生将生意做到天津,在法租界梨栈大马路极星里路口(今滨江道)开了一家森记稻香村。这家稻香村前店后厂,自制的冬瓜饼、姑苏椒盐饼、猪油夹沙蒸蛋糕、杏仁酥、水晶绿豆糕等各式南味糕点,既好看又好吃,存放数日不干,在气候干燥的北方很受欢迎;店内出售的南京板鸭、金华火腿都是从南京、上海等地采购,还从南方高薪聘请技师制做甜酱肘子、醉螃蟹、苏州酱鸡酱鸭、酱汁肉、薰鱼、薰鸡、薰肉,让北方人享受到了精致的南方美食;同时在这家店还可以买到美国的咖啡、葡萄干、咖啡、水果罐头,英国的奶粉、巧克力、白兰地,日本的鲍鱼罐头、沙丁鱼罐头。如此一来,生意越做越好。没过几年,森记又在法租界新新电影院东转角处开了分店。

 

糕点店一般都特别重视年节的销售,稻香村也是如此。正月十五的汤圆,用细细的糯米包制而成,个大糯香,开锅即熟,妙不可言。端午节的粽子也是用上好的糯米包成,个头儿大,糯米粘,很有嚼头,除了适应北方人口味的小枣、豆沙馅儿,更有用叉烧肉、红烧肉、腊肉等肉块做馅儿的肉粽子,甜咸兼宜。中秋节的月饼松软清香,各种各样的馅油而不腻,还选用当时市场上并不多见的形状各异、印刷精美的铁盒包装,送礼显得很有面子。

 

在和平路上还有家福记稻香村,也是经营熏鱼、腊牛肉、肉松、肉干、腊肠等南方美食。福记稻香村的招牌产品是熏鱼,这儿的熏鱼和别家不同,一般家庭晚上专门拿一个大白搪瓷缸子来买他家的熏鱼头,再要一点汤汁儿,晚饭就多了一道菜。

 

当时来天津做生意的南方人很多,南味美食倍受欢迎,所以市场竞争也很激烈,冠生园、生春阳、奇香店、南味芳、紫阳观相继开业,不过天津人还是更喜欢稻香村这个品牌。举例来说,有同等知名度的冠生园在天津仅此一家别无分号,但稻香村在天津却有十几二十家。森记稻香村旁边就有一家林记,杜总领事路(现和平路)上的福记、明记稻香村,黄家花园有桐记、裕记稻香村,北站附近有钟记稻香村,另外还有何记、全记、源记、信记、祥记、朋记……大大小小的稻香村几乎遍布天津市区,不过也许是当时品牌管理比较松散,稻香村并非一家所为,而是各自为政,彼此并不相干。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有些年纪的网友总结逝去岁月里稻香村的味道,这些不同的味道仍通过网络珍存了下来。有网友这样写道:

 

“在小白楼与小营市场毗邻的隆昌兴稻香村食品店,原先是一间不足30平米的小店。除了南京板鸭、金华火腿之类是从南方购进之外,其他食品皆由本店自己生产。熏鱼、熏鸡蛋、酱铁雀、醉紫蟹、糟蛋、糟鱼、叉烧肉、腊肉、素烧鹅、什绵烧麸、油鸡、酱汁肉、糖醋排骨、密汁凤尾鱼、南味素什锦……另外还有果脯、云片糕之类南方风味小食品。因为小白楼一带江浙人居多,所以隆昌兴稻香村生意很兴隆。公私合营后,这家电扩充了门面,变成四间门脸房,六七十平米,增加了糕点柜台专营中西糕点和汤元。又扩大了烟酒糖果柜台,经营的食品更全了。直到90年代随小营门拆迁改造,隆昌兴稻香村才和众多商家一起告别了这里。”

 

“林记稻香村自制多味糖块,如薄荷糖、玫瑰糖、松子糖等;芝麻南糖,如麻片、麻卷、麻条等;南方素菜,如素鸡、素火腿、素什绵等,特别是素什绵。林记稻香村的素什绵,选料考究,不惜成本,主料采用面筋、黄花菜、果仁、黑木耳、南荠、冬笋、香茹等,调料用香油、味精、精盐、酱油、白糖等,再加制作精细,烹调得法,吃起来口感极佳。”

 

“上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森记稻香村生意红火。店内大部分南味食品都是由南方师傅现做现卖,图的是新鲜干净,味道正宗,所做的食品都有点酸甜口、色味俱佳、清香扑鼻。值得一提的是一种自制的超小腊肠很独特,灌肠用的肠衣是选用不大不小的鸡肠,不但外观小巧、色泽枣红鲜亮,且口感极佳,备受食客们喜爱。“

 

著名作家肖克凡也有自己童年记忆中的稻香村,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记得第一次看到茅台酒,是在人民剧场东侧稻香村橱窗里,好像售价四元八角。那时一旦有钱,我即去买稻香村一种藕片。这种东西属于蜜饯食品,分量很沉。由于囊中羞涩我每次只能买到两三片。转身走出店门不远,藕片基本吃完了。那形象不亚于饿狼扒心……有时候,在人民剧看电影等候进场,我就去稻香村买一支冰棍儿举在手里吮着。看到有人掏钱买街边小贩的冰棍儿,便暗暗讥笑他们“不懂局”。当时稻香村出售的东西就是好。尤其这里的南味食品,成为在天津生活的南方人的最爱。参加工作之后,我经常去稻香村买面包,有的形似列巴,有的小巧如点心。遇到春节给亲戚拜年送糕点,我也跑到稻香村去买。在这里买不到中意的,我才去南市牌坊里的‘玉生香’。”

 

1957年,天津的商业网点调整,森记稻香村和紧邻的文利东号干鲜果品店合并,商店的名称仍然沿用“森记稻香村”这一老牌子,一直到1976年地震建筑受损后停业,其经营历史长达半个多世纪。如今在天津,“稻香村”依然存在,但似乎与本埠市民的日常生活已渐渐远离。偶尔路过的时候,人们可能会进去买点糕点小吃,但很难再有能深入人心的食品。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昔日的味道,只能往记忆里追寻,而未曾赶上那个时代的年轻的人们,那些美味也只能是一种传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