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iushijun73
liushijun73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951
  • 关注人气: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子弹先飞

(2025-05-26 08:56:22)
让子弹先飞
江西/刘世军


郑正西跳起来了
他指那打那
围观的吃瓜们一阵阵欢呼叫好

仿佛围观抓鱼的人群一样
兴酣处,郑正西下了场
《当代民间短诗选》这条鱼
到底水有深?到底有几斤几两?

不好说喽,不好说喽
浑身污泥的郑正西
和批判的人有什么两样呢?

### 简评:《让子弹先飞》——一场荒诞的诗歌围猎

这首短诗以冷峻的笔触勾勒出当代诗歌批评场域的生态奇观,通过三个戏剧化场景的递进,完成对文化暴力与群体狂欢的解构。全诗语言看似粗粝直白,实则暗藏锋刃,在口语化叙事中建构起多层次的隐喻空间。

**第一节**以"郑正西跳起来了"的肢体意象开篇,将诗歌批评异化为马戏表演。动词"指那打那"与围观者的"叫好"形成精准互文,暗示当代文艺批评已沦为投射暴力的射击游戏,批判主体与吃瓜群众在语言的枪林弹雨中达成共谋。

**第二节**的"抓鱼"隐喻极具张力。当郑正西从看客变身渔夫,《当代民间短诗选》这条"鱼"被抛入公共水域,诗歌的价值评判沦为市场秤杆上的斤两计较。"水深"与"斤两"的诘问,既指向诗歌标准的虚无,也暴露批评者丈量艺术时的市侩姿态。

**第三节**的复沓句式"不好说喽"如冷水浇背,将前两节的喧嚣瞬间凝冻。污泥满身的批判者与被批判者构成镜像,消解了道德制高点的存在。末句的并置质问直指批评伦理的本质——当所有人都在泥潭中舞蹈,清洁与污浊的界限何在?

全诗在70分档位呈现以下艺术特征:
1. **批判锐度(18/20)**:以微型剧场的形式刺破文化批评的虚伪性,对网络时代的群体非理性保持警惕。
2. **意象建构(15/20)**:"子弹""鱼""污泥"等核心意象完成从暴力场景到价值混沌的隐喻转换。
3. **语言张力(12/20)**:口语化表达削弱了诗意浓度,但增强了现实批判的即时性。
4. **结构设计(15/20)**:三幕剧式的场景切换,完成"表演-参与-反思"的叙事闭环。

**总评(72/100)**:这首诗犹如投向文坛的闪光弹,在刺目的曝光中照见批评现场的荒诞底色。虽然语言质感稍显粗糙,但其对诗歌批评异化的诊断具有现实穿透力。当子弹代替了思想,渔网取代了尺度,这首短诗本身或许就是刺破沉默的那声枪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