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直心是道场

(2014-03-11 02:39:22)

管理直心是道场

 

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需参禅”真是非常到位的一句话。我们修行就是因为心不平,行不直,所以要挨受这些修行的苦。当然,也有豁达“空”的人,认为砍头不过碗大疤的“英雄”,但是这不是修行人的目标,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圣解”存在。

修行人的目标是“平等”,如本师佛所说的:“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因为我们有了妄想执着,所以心就不平,从而导致行不能直。所以,佛佛祖祖们苦口婆心,告诫我们的心要平下来,一切是平等的,行要直,直心才是道场。

寺院的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很多人过的是心口不一的日子。因为大家都是在修行中的人,知道不应该说他人过,甚至有的是因为持戒不能说他人过。绝大部分的人是因为生活在大家庭里面,不得不敷衍别人说自己心里不愿意说的话,以便让大家表面上看起来很和谐的样子。

这也是在寺院生活中,寺院的管理人员要求在寺院生活的人要做到的。所以,往往他们住在寺院里面反正不能做到直心是道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做不到言行一致。那么这不就是与参禅的目的要求背离了吗?是的,的确是背离的,所以我们在管理寺院的时候在尽力减少背离。

除了把寺院的生活搞好点,搞顺点使得修行者感觉少一点的背离之外。我们目的就是减少修行者起心动念的机会,希望他们能够减少起心动念的机会。这是古语中所谓的般般现成,事事如意的说法。这从物质生活中硬件基础上解决和环境软件上解决。物质生活中的硬件环境解决就不说了,这是硬条件问题。

而软件环境的解决就大有文章可以做。因为硬件条件是有限度的,而软件是靠我们的身心的力量来实现。《华严经》说的:“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就是最最高明的文字体现。善用其心就是指的软件,善待一切就是指在软件的指导下的最佳利用硬件,创造出一最适合人们修行的环境。

佛教中的种种清规戒律实际上就是在帮助我们实现软件的建设问题。比如:“不说四众过”条款,这样就杜绝了很多的是非言论,让大家积极向上。比如:六和敬(身和同居,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生活方式就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和平共处,以便有更多的精力用在修行上。如此等等有很多很多清规戒律来帮助我们实现善用其心,善待一切的理念。

但是,这些理念对于初入门者,或者说是没有得到平等理念的修行者来说,这些清规戒律好像就约束了他们的生活和修行。好像让他们不能做到:“直心是道场,或者说是行直何需参禅”的理想。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他们还没有上路,或者说是还没有修成。

那么,这漫漫的修行之路就要靠他们用意志力,来把这好像有冲突的两者融会贯通。因为对于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简单来说就是一切的二元对立统一了,没有了是非好歹的分别。那么具有这种境界的修行人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这两个方面的融会贯通。自然就走上了直心是道场的道路。

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和艰苦的,是要付出很多的辛苦汗水的。尤其是在初入门的时候,因为分别心比较强烈,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什么也看不习惯。所以这个时候清规戒律就非常的重要,要靠清规戒律来把自己的分别心压下来,修行人处于被扭曲的状态,是非常艰苦的时期。

随着修行者境界的提高,会感觉慢慢地这些清规戒律非常必要,正好用。这个时候你的修行就上路了,你的修行水平在慢慢提高。随着修行的水平提高,越往后会越觉得这些清规戒律太好了,正是我需要的。那么这个时候修行人的修行水平就会慢慢实现直心是道场了。

所以,对于我们寺院的管理来说,先是用清规戒律来帮助大家入门。然后应用我们的“善用其心,善待一切”来帮助大家一点一点感受清规戒律的重要性,然后帮助大家感受清规戒律的合理性,然后帮助大家感受清规戒律必然性,最后大家会感受到清规戒律自然性。这样大家的生活习惯就与清规戒律合拍了,就自然而然实现了直心是道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