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禅踪》文摘227
吃饭睡觉不离禅
吃饭睡觉都是禅,尤其是被仰山大师说出来的:“我吃饭就吃饭,从不百般需索,睡觉就睡觉,从不千般计较。”之后,很多人从此明白了禅在平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被同一时代的赵州和尚“吃茶”、“洗钵”等非常日用的平常心公案宣扬之后,被无数的人们传扬。
和“吃茶”、“洗钵”公案一样讲平常心的“粒粒咬着”相对就很少有人提起。其实“粒粒咬着”也是平常心的最典型代表,因为我们日用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不会空过,都是粒粒咬得着的,只有两种状态会空过,那就是昏沉(睡着)和掉举(妄想)。我们之所以没有留意,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件事情当做平常来看。
因为,日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只要留心或者说“粒粒咬着”平常的事情就变成不平常了。大多数人只会将自己的痛苦或者叫逆境认为是不平常,而常常把自己的顺境或者高兴忽略,甚至会把平常不注意到的事情忽略。如果把我们的平常心放大一下,用“粒粒咬着”来看的话,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平常的或者都是不平常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去生活,或者说是认真去做功夫。所以,“粒粒咬着”是代表我们平常生活中的认真做功夫,我们不放过任何一“粒”,对每一“粒”都认认真真对待,把每一“粒”都碾碎、琢磨,品尝,在每一“粒”上都下功夫。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是不一样的了。
所以,祖师的公案里面吃饭睡觉讲得非常多,因为这是最平常的事情。下面所列举的两位祖师所说:如何是吃饭与睡觉?这么平常的事情到底哪个是对哪个是错?那么就要靠我们自己去体会,因为这件事情只有自己最清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家不妨把平常心放大来仔细看看。
衢州天宁讷堂梵思*禅师。苏台朱氏子。上堂。趯翻生死海踏倒涅槃岸。世上无活人。黄泉无死汉。遂拈拄杖曰。讷堂今日拄杖子有分付处。也还有承当得者么。试出来担荷看。有么有么。良久掷拄杖下座。上堂知有底也吃粥吃饭。不知有底也吃粥吃饭。如何直下验得他有之与无是之与非邪之与正。若验不出参学事大远在。喝一喝。下座。上堂。山僧是杨岐四世孙。这老汉有个三脚驴子弄蹄行公案。虽人人举得秖是不知落处。山僧不惜眉毛为诸人下个注脚。乃曰。八角磨盘空里走。
平江府宝华显禅师,本郡人也。上堂曰:“吃粥了也,头上安头。洗钵盂去,为蛇画足。更问如何?自纳败阙。”良久,高声召大众,众举首。师曰:“归堂吃茶。”上堂:“禅莫参,道休学,歇意忘机常廓落。现成公案早周遮,只个无心已穿凿。直饶坐断未生前,难透山僧错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