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禅踪》文摘210
紫云山中白云洞
老祖寺所处的这片山叫紫云山,之所以叫紫云山当然是因为常常有紫云出现了。自己这次在这山里打七,就看到过好几次紫云,有一次干脆边上就是七彩颜色。其实,这种景观也不神秘,因为紫云的出现,无非是组成云彩的水颗粒和分布都比较特殊,阳光中的紫光透射得比较多而已,其他的光线大部分被折射回去了。
两年前,自己还在附近看到过紫雾。同紫云的产生恰恰相反,紫雾的出现是因为折射过来的绝大部分是紫光,而其他的光线都透射过去了,所以,在看到的人眼里,好像雾成了紫色。这种气象的出现比较罕见,我们对于罕见的现象自然会比较关注一些,但只要认真分析一下,有点光学知识的人都是会明白的。
距离老祖寺两个小时山路的白云洞,同样也在这片经常出现紫云的山中。与老祖寺不同的是,老祖寺是在山坳里面,而白云洞是在接近山尖的地方,两个地方的海拔相差了三四百米。所以,老祖寺与白云洞虽然同处一片山区,但是,两地周围的气候却有很大的差别,白云洞出现一些与老祖寺不一样的风光自然也不在话下。
自己在白云洞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每一次去,都会有新的感受,特别是高山云雾的变化莫测非常吸引人。有的时候云雾是在脚下;有的时候云雾是在伸手可及的身边;有的时候是在你的头顶上飘荡;有的时候在两个山脊之间打架……其实,云雾不过是气流的体现。这让自己想起《中阴经》中,佛陀为了让大家能够看见中阴身,而把中阴身染色。
形形色色的罕见景象说不完道不尽,不过说白了,也无非是因为自己很少在高山居住而觉得稀罕。久住在这里的人就不见得会有这种感受了,他们一旦到了城市或者山下,反而会有新的感受。只是在高山里面生活且方方面面都十分艰苦的人少一些而已。
人就是这样,对身边熟悉的事物总是熟视无睹,对不了解的事物又去追逐玄妙,结果空耗一生,这和在禅堂里面用功是一样的。所以,禅堂里面用功非常忌讳追逐玄妙和不专一。比如祖师教训我们做功夫要像“老鼠啃棺材”一样,必须对准一个地方用功夫,否则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如此这样的教训多得不得了。
追逐玄妙也是一样,这就是用功中所谓路途风光。如果你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看路途风光上面去了,那么你永远没有“到家”的一天。这就是我们很忌讳的神通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你能够理解与明白,或者知道其原理的话就不会有问题。实在不能理解就放到一边去,不去管他,将来会有明白的一天的。只要你努力用功做功夫,明白的一天会比你去追逐而明白的日子来得快。
同样,以这样的心态去向往白云洞,去向往这片紫云山,才不会掉进用功的误区,否则,住山就会被山困,先是被美好的景色所困,然后是被山里面的生活困难所困,然后……这在祖师的教训里面比比皆是。所以,尽管自己对这里的风光赞不绝口,但是心里面还是回避去观赏的。因为,实在是害怕被美好的风光所困。
这也是以前一直不愿意上来老祖寺的原因之一。记得在以前有关老祖寺的日记中有写过,这里的风景太好,自己实在担心因为留心于风景不能好好地用功。所以,自己对于这里罕见的风景虽然好奇,但不会追逐,甚至很快就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最后,自己也很希望看自己日记的人,不要被自己的日记所困,不要留恋自己的日记,好好做事与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