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踪》文摘92

(2012-09-28 03:30:10)
标签:

杂谈

《禅踪》文摘92

山深因少客来游

 

四祖寺真是安静。记得自己以前曾经在一个好天的时候,数过来庙里的游客,只有十三人。师父以前也说:“这里真奇怪,有饭没 有人吃,有屋没有人住。”五年过去了,也没有多少改变。这不,这几天斋堂里面吃饭的人也就三十来个。遇到法会人多的时候也没有超过五百人,而且大多是师父号召来的各地信众。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四祖寺用功的人好像基础都比较高。尤其是在打七的时候,来这里用功的人功夫都比较深,这可能与交通的方便程度有关系。自己就有这样的感觉——人少有人 少的好处,很安静,可以好好用功。所以用一 句很有意思的话来概括:“山深因少客来游”。

其实这种现象不是现代才这样,在古代也是如此。黄梅出了三位祖师——四祖、五祖、六祖。就像五祖说的:“栋梁之材出自深山老林”。所以这里现在的“山深因少客来游”也就不奇怪了。古代很有名的黄梅东山演和尚的一首偈子里也有体现:“白云堆里古家风,万里霜天月色同。林下水边人罕到,方知吾道乐无穷。”

药山惟俨禅师在马祖道一禅师的指导下开悟后,回到石头那里,演出了一场真正的“山深因少客来游”。我们来看下面的对话:

一天,惟俨禅师在石上打坐,石头和尚见了,便问:“汝在这里作么?”
  惟俨禅师道:“一物不为。”
  石头和尚道:“恁么即闲坐也。”
  惟俨禅师道:“若闲坐即为也。”
  石头和尚道:“汝道不为,不为个甚么?”
  惟俨禅师道:“千圣亦不识。”
  石头和尚一听,知道惟俨禅师已经彻悟,于是作偈赞曰: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后来,石头和尚垂示惟俨禅师道:“言语动用没交涉。”
  惟俨禅师道:“非言语动用亦没交涉。”
  石头和尚道:“我这里针劄不入。”
  惟俨禅师道:“我这里如石上栽华。”
  石头和尚于是印可了惟俨禅师。

“从来共住不知名”不就是因为“山深因少客来游”吗?!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公案,能够用来说明“山深因少客来游”。以后会慢慢地搬出来供养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