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欲无言”:泰山石刻中的《论语》名句
2025-10-03 18:57:47
现代作家李广田在《花潮》中写道:“泰山高处有人在悬崖上刻了四个大字:“予欲无言”。”
按此刻未见泰山史志著录,仅见李广田之文,其年代作者均不详。语出《论语·阳货》:“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主张身教重于言教,此节意在让弟子接受无言的教诲。宋名臣孙奭谏言天书封禅,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便源出于此。此刻的意思则是泰山之气象,无法用语言来表述。
类似刻石还有一方“无能名焉”,位于玉皇顶下盘路西侧,题刻年代不详。语出《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意思是:尧这样的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最高大,而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其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称赞他。借以赞美泰山。升仙坊东侧石壁嘉庆元年(1796年)所镌“唯天为大”,同出此章。也是借喻泰山之高。
其他所镌出自《论语》名句,还有“仰之弥高”,
其刻位于水帘洞桥北。为民国甲戌年(l934年)春,博山李作栋题。此句出自《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原意为孔子之学越学越觉得高不可攀,越钻研越深不可测。此处指泰山越瞻仰愈加觉得高大无比。“弘毅”二字在卧象石上,刻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朱熹注称“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意为宽宏坚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篑为山”碑石原立于泰安文庙,今存岱庙。典出《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意思是,譬如堆积一座山,尚未完成,只差最后一筐土,如果从此停止,便不会成功。乾隆帝回马岭诗刻中“夫子有明训,功毋一篑停”,也是引用此典。
另外岱顶孔子庙有清泰安知县徐宗干题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刻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此联上联集自《论语》,下联集自《孟子》。意为圣人之道,越敬仰越觉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借以表达对孔子的无比崇敬与仰慕。
““予欲无言”:泰山石刻中的《论语》名句
现代作家李广田在《花潮》中写道:“泰山高处有人在悬崖上刻了四个大字:“予欲无言”。”
按此刻未见泰山史志著录,仅见李广田之文,其年代作者均不详。语出《论语·阳货》:“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主张身教重于言教,此节意在让弟子接受无言的教诲。宋名臣孙奭谏言天书封禅,称“天何言哉!岂有书也”?便源出于此。此刻的意思则是泰山之气象,无法用语言来表述。
类似刻石还有一方“无能名焉”,位于玉皇顶下盘路西侧,题刻年代不详。语出《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意思是:尧这样的君主真伟大啊!只有天最高大,而只有尧才能效法天的高大。其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称赞他。借以赞美泰山。升仙坊东侧石壁嘉庆元年(1796年)所镌“唯天为大”,同出此章。也是借喻泰山之高。
其他所镌出自《论语》名句,还有“仰之弥高”, 其刻位于水帘洞桥北。为民国甲戌年(l934年)春,博山李作栋题。此句出自《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原意为孔子之学越学越觉得高不可攀,越钻研越深不可测。此处指泰山越瞻仰愈加觉得高大无比。“弘毅”二字在卧象石上,刻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朱熹注称“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意为宽宏坚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篑为山”碑石原立于泰安文庙,今存岱庙。典出《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意思是,譬如堆积一座山,尚未完成,只差最后一筐土,如果从此停止,便不会成功。乾隆帝回马岭诗刻中“夫子有明训,功毋一篑停”,也是引用此典。
另外岱顶孔子庙有清泰安知县徐宗干题联:“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刻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此联上联集自《论语》,下联集自《孟子》。意为圣人之道,越敬仰越觉得深不可测高不可攀。借以表达对孔子的无比崇敬与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