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太尉殿祀杜琮说辨误

2024-06-13 17:45:49

岱庙太尉殿祀杜琮说辨误

周 郢

 

岱庙配天门西侧建有太尉殿,清人《泰山道里记》云:“配天门西为太尉殿,朱佐《前定录补》所谓‘豳公杜琮’也。”所言杜琮(史传作悰),为晚唐大臣,封邠()国公。此后各种史志莫不沿袭其说,殿祀杜琮遂成定论。今复建之太尉殿神主也大书豳公杜琮”。

但复查此说,实堪质疑。《泰山道里记》所引明人朱佐《前定录补》,全称为《前定录补遗(收录于丛书《百陵学山》)杜琮名见于其书《王处厚》篇,叙后周显德中,后蜀举子王处厚见释僧缄,僧缄“携处厚入寺之北隅,同谒故太尉豳公杜琮之祠,坐于西庑下。俄有数吏服色庞杂,自堂宇间缀行而出,降阶再拜。缄曰:‘新官在此便可庭参。处厚惶懅而作。缄曰:此辈将为君之驱策,又何惧乎!宁知泰山举君为司命否?’”按此段情节,系源出于宋初释赞宁《宋高僧传》卷第二二《感通篇》,《前定录补遗》乃是转述而非原创。

书中虽出现“太尉豳公杜琮祠”(祠在四川成都,因琮曾节度西川故祀于此),但仅为故事发生地点。杜琮既未出场,也与泰山无涉,不可能由此而成为岱庙殿主。而历史上杜悰(794—873虽高居相位,贵列驸马,然政声不佳,孙光宪《北梦琐言》所谓“处高位而妨贤,享厚禄以丰已,无功于国,无德于民”,时号“秃角犀”。此种人格,也不可能被崇奉入泰山神府。因此言太尉殿祀杜琮,显然是《泰山道里记》的“郢书燕说”。

而在民间所传泰山神府体系中,确有一位“太尉”,但不姓杜而姓张。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七《灵宇庙貌部》称:“嘉应侯:熙宁间,百姓共立东岳张太尉祠于国城(开封)之外东南隅。俗传神姓张氏,淮阴人,死隶岳神,主阴府要职,京东州郡往往有祠,世谓张舍人者是也,至此号太尉。元丰中,光献太皇太后(宋仁宗皇后曹氏)祈有感,始封嘉应侯号。”(《事物纪原》,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8页)研究者考其神原型为张巡(丁希勤《古代徽州和皖南民间信仰研究》,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32页)

张太尉被纳入泰山神府后,与温元帅、康元帅等并列为“十太尉”,产生极大影响。南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一《祠庙门》:“张太尉庙,在县东二里,绍兴中建。俗传康定中有商人陈其姓者,从岱岳奉燔以归。宣和寇犯邑,昼见神金甲按兵河岸,列帜皆神号,寇惊遁,邑得全,民相帅祠之。”光绪《严州府志》卷八《典礼》:“张太尉祠:在(江西分水)县西二里龙川坊。巍楼峻阁,邑之大观。太尉即东岳张相公,捍灾御眚,其神响应。”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二十二“张太尉祠”:“宋时汴京城外东南隅,有张太尉祠。至元丰中,光献太皇太后祈请有应,加封为嘉应侯。京东州郡,处处有祠,颇著灵异。按《汴京遗迹志》载:侯姓张氏,淮阴人,称为张舍人。死而为神,隶于东岳,主幽冥死生之事。汴京以东皆祀之,号张太尉祠。惜不载其名字,不知为何代人。”清秦嘉谟《月令粹编》卷六:“旧传七月二十四日,为嘉应侯小张元帅生日。”

东岳太尉形象还出现在小说戏曲中,元杂剧《朱砂担》中其神自报家门云:“吾神乃东岳殿前太尉是也。吾神在生之日,秉性忠直,不幸被歹人所害身亡。皇天不负我德,加为东岳殿前太尉。”(第二折)“吾神乃东岳太尉,掌管善恶生死文簿。”(第三折)《明容与堂刻本水浒传》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云:“管火池铁面太尉,月月通灵。”

至明代,岱庙中已为太尉建有专殿,弘治《泰安州志》卷一《祠庙》“东岳庙”云:“岱岳门,在配天门之外;殿之左右,有太尉殿。”又明汪子卿《泰山志》卷二云:“配天门左为三灵祠,右为太尉祠。”可知太尉殿祀,在六百前已然确立了。而其神主只能是自宋传承有绪的“张太尉”,而不会是来历欠明的“豳公杜琮”。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