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先贤林放》序

2024-01-15 16:15:35

《泰山先贤林放》序

  

“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自从孔子发出这段关于泰山之“旅”(祭祀)的慨叹,林放之名便与泰山紧密萦绕在一起。明代学者王思任回忆,他最早获知泰山之名,便缘于这段《论语》章句:“‘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儿时问先生,遂结一碧痞(指爱山之癖)。”(王思任《登泰山记》)岱庙大殿前碑亭高立的清乾隆帝祀庙丰碑,更大书深刻“泰山林放如相拟,久矣禋宗不易明”之句。在历代吟咏泰山的诗章中,林放之名也高频出现,如“泰山即林放,末俗空扰扰”(元陈普《玉山东岳》);“真松本自如鲁连,泰山岂不如林放”(元郝经《封松行》);“应知侈祀羞林放,不向诸生议草禅”(明胡瓒 《无字碑》);“泰山宁不如林放,叹息人今尽季孙”(明来三聘《登泰山二首》);“泰山何弗如林放,不受祥符捷径开”(清乾隆帝《回马岭》);“伊谁敢与泰山抗,呜呼曾不如林放”(清赵希璜《题李墨庄检讨登岱图》);“不如林放乎,木铎万古振”(清邓显鹤《泰山纪游十首》);“不如林放真堪哂,即问秦皇岂再寻”(清汤鹏《和穆长百师登岱八叠元韵》); “泰山不如林放乎?求弗能救岂吾徒”(清谭尚适《朝山歌》);“将谓林子放,不如泰山灵”(清徐宗干《访林放祠》)等等。甚至还见于域外文士作品之中,如朝鲜姜沆《拟秦泰山五松辞封大夫表》中:“泰山不如林放,共以立孱颜为羞;东海未追鲁连,何尝有喜色相告。”(《睡隐别集》)

自兹可见,林放已成为泰山关系最密的人物,历代关于泰山祭祀礼制讨论,几乎都会同林放相联系。当汉光武帝峻拒群臣封禅之奏请时,所下诏书中便言:“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何污七十二代之编录!”(《后汉书·祭祀志》)借孔子誉放之语,言封禅不合世道人心。泰山庙祀形制在儒者中素有争议,元儒吴澄在《大都东岳仁圣宫碑》云:“其于东岳也,礼以地祇,而不人其像;尊比三公,而不帝其号;兆之如四望,而不屋其祠;庪县于其方岳,而不遍祠于郡县。夫如是,虽玄圣(孔子)复生,必无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之叹。”明初刘基也在《郁离子》中重申此议:“郁离子观于岳祠,怅然叹曰:悲哉!先王之道隐,而鬼神亦受人之诬也。圣人有言,曾谓泰山不如林放,言泰山不享非礼之祭也。”都是援引了林放故实,抨击泰山立庙、设像不合经义。宋元以后,面对民间祭祀泰山大潮的兴起,一些官吏、儒生为阻止民众进香朝山,也每举林放故事加以警示,如明尚书周经在《修庙记略》言:“诚使守土之吏,能如孔门之林放,惟本圣意,告谕其民。”马一龙《玉华子游艺集》慨言:“东岳庙貌崇严,方围弘敞,但经灰烬,年久不修,颓垣破屋,狼藉已甚。东岳尊神欲求季氏一旅且不可得,安见林放一问天仙(指碧霞元君)乎?”姑不论其中是非曲直,然足以看出林放与泰山文化已不可毗离。

林放作为孔门圣贤,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唐代放城便建有林放祠,明清之际犹兴修不替。清代于此出土唐《林放祠记》残碑,泰安知府颜希深撰有《林放故里考》,开启了林放乡贯探研之始。此后泰安方志多有关于林放的考述。当代研究者陆续有多篇文章发表,推进了这一课题。然上列诸家虽有筚路蓝缕之功,但系统研究一直付之阙如。今新泰历史文化院组织编纂《泰山先贤林放》,对首次林放史料作了系统梳理,内容涵盖了家世、生平、思想、故里、宗族、遗迹、传说、影响等诸多方面,资料齐备,条分缕析,眉目清楚,论证严谨。既有学术深度,又有现实意义。总体言之,本书的学术亮点有约以下几点:

一、对林放礼学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阐示其问礼之缘及为何被孔子称之为“大哉问”,从而揭示了其传播儒学之功的重大意义及影响——“正是由于林放对于“礼之本”的世纪追问,才正式开启了后世儒学对“礼”的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礼’与‘仁’外表与内里的关系、‘礼’在儒学中的地位、礼学在儒文化圈特别是在林放故里——新泰一带传承等方面的探求和实践”。

二、运用地方史志、碑石、宗谱、档案等,进一步证明林放故里放城说之确,且对其他诸说作了合理解释。如费县元郭村(今属平邑)亦有林放里,考明其族系系由新泰迁徙而来,并非祖居。书中发掘了大量谱牒材料,诸如放城《先贤林氏宗谱》、汶上《林氏世家谱》、费县元郭村《林氏族谱》、海曲十里铺《林氏族谱》等,昭穆分明,支派清晰,均为以往研究者未知未见,是本书一大学术贡献。

三、对林放故里放城古今史迹进行系统著录与介绍,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如关于放城阁老顶有观世音造像,毕斐先生《关于放城阁老顶两处造像的几个问题》称其莲台式样“体现了与我国南方造像的渊源关系”,但“南方造像因素是如何进人放城地区的,还是一个悬案”(《新美术》2000年第2期)。本书据元碑所载金季元初连州(今广东连州)罗僧院僧正瑀挈徒“至石来放城里”,修葺“石城净(静)林上刹”一事,认定造像之南方风格当与连州僧来相关。史证确凿,足可定谳。

总之,此书在资料发掘与研究论述上均不乏新意,是近年新泰文化研究的又一硕果。对诸位作者勤勉敬业、严谨笃学、博证求实的治学精神深表敬佩!

历代圣哲多有专志,如《阙里志》《陋巷志》《宗圣志》《三迁志》《东野志》《卞里志》《泗源志》等,详载其生平行事、祠庙、林墓、追崇、祭祀、艺文等内容;当代史志部门也编有《诸子名家志》,泰安本地先后推出有《柳下惠志》《左丘明志》《羊祜志》《王祯志》等。建议日后在此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编为《林放志》或《林放故里志》,纳入《诸子名家志》系列,以提升这一学术课题的影响力。                             

2023·12·31于泰安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