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阳名称由来蠡测
祝阳之名由祝山而来,《泰山道里记》云:“小卢山东八里为祝山,单椒圆特。”而祝山之名从何而来?向来无考。惟清刘家龙《泰山吟》中有《祝山》诗:“夹谷隆名响世间,宣尼才德许窥斑。祝其究竞无寻处,处处相传有祝山。”推测其名与“祝其”相关。祝其一名夹谷,系春秋齐邑。《左传》定公十年(前500):“(鲁)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即此。其地一般认为在莱芜西南。祝山、祝其,地近名同,当有关联。
今考祝名很可能是由古祝族而来。周武王曾封黄帝之后于祝,建立祝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周武王克商,封黄帝之后于祝,后为齐所并,其封域至齐之间祝阿、祝丘是也。”祝之字义,为跪于神前以灌酒,是一种祭祀礼仪。祝字又写作铸,盖夏商之交时,祝人发明先进铸铜技术,于是这种铸铜技术之音为“祝”。入周以后,祝之国名遂被铸音所取代(何光岳《炎黄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43页)。
史籍所记祝(铸)之遗迹,大多在汶河沿线,如肥城有境内有铸邑,宁阳境内有铸乡,济南西南有祝阿,加上前举莱芜境内之祝其,名凡数见。祝族即活动于汶域,祝山很有可能是祝族之一聚居地。故谓山因古祝人而得名,不为无据。祝族以铸铜术闻名,而祝阳境内有焦峪等冶炼遗址,或与祝人生产活动相关。
又,祝阳之名也出现很早,金大定五年(1165)在姚庄大云寺所立《华藏世界海图》碑中,已题有祝阳之名。当代所立村碑称:“清顺治年间更名为‘祝阳’,沿用至今。”其实金碑已载其名,是祝阳建村得名不迟于宋金之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