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郢部分著述提要
(2020-07-07 08:54:28)
标签:
泰山 |
周郢文史论文集:泰山历史研究
周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论文20篇,如《新发现的羊氏家族墓志考略》《唐“鸳鸯碑”史事新笺》《宋天贶殿位置考辨》《岱庙壁画时代作者考》《明代万历“国本案”的新史证》《赵国麟与儒林外史》《王氏父子与泰山文献》《泰山历代专著叙录》《泰山与中外文化交流》等。涉及泰山历史、文献、文学、民俗、文物等领域,注重开拓新领域,发掘新资料,观点颇多新意。
明代名臣萧大亨
周
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萧大亨(1532~1612),字夏卿,号岳峰,明代泰安人。嘉靖进士,万历间历官兵、刑两部尚书,为明末较有影响的一位政治人物。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上编《萧大亨评传》,对萧大亨一生之重要政治军事活动及思想进行记述和评论;下编《萧大亨年谱》,对现存各种史籍中有关萧大亨的记载进行编年缕列;附编《萧大亨碑传资料》及《萧大亨诗文辑录》,汇录了有关萧氏的各种传记、碑记及萧大亨传世的全部诗文。全书辑录萧大亨资料十分完备,发掘整理出诸多前人未曾获见的重要资料,而且在此基础上,史论结合,对萧大亨军事思想及历史评价均提出自己独到之见解,为目前研究萧大亨最为详尽的专著。
羊姓史话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羊姓是中华古老姓氏,其族系悠长,分布广泛,名人辈出,英贤不绝,孕育出羊续、羊祜、羊欣、羊侃等众多杰出人物。本书便是关于这一姓氏的寻踪探秘。全书共分六个章节:《寻源》告诉读者作为羊姓黄帝苗裔、羊舌后嗣的漫长渊源;《流布》介绍了羊姓一族发祥、衍流、变迁的历史概貌;《盛事》与《文化》各自展示了羊姓立姓以来两千余年间显赫卓著的名人功业和绚丽多彩的家族 文化;《名人》分别状写了古今50余位羊姓英杰的 神采风范;《胜迹》则简述了诸多羊姓名人的遗迹名胜。本书所采史料较为丰富,文笔亦简明流畅,文史结合,述评一体。把此一编,可藉以追溯和探绎羊姓的历史丰采与时代新貌。
泰山志校证
明·汪子卿 撰周郢校证
黄山书社2006
明代《泰山志》,系由嘉靖年间学者汪子卿编撰。全书四卷,卷一为图、山水、狩典、望典、封禅,卷二为遗迹、灵宇、宫室,卷三为登览(即诗文),卷四为岳治、治迹、人物、物产等。其书划篇析目,简明而有法;采录资料,丰富而谨严,“踪迹文字以来,帝王、圣哲、瑰奇、幽异、坛壝、台殿、楼观、亭障、府寺、鸟兽、虫鱼、药草、木石,上下数千百年,……斯以详矣”。首次对泰山史地、艺文、风物等内容作了全面记述,具有导夫先路之功。故现代著名古籍专家潘景郑称:“余按泰山有志,前此无有陈编,此志实为创例。”“此志谨严有法,非空谈妄据者可同日而语。”明《泰山志》历经兵燹,传本甚稀,今国内惟北京、台北等地尚庋旧刊,殊为可宝。这次整理,以嘉靖原刊本为底本,漫漶、缺失之处则以他本配补,庶成完璧。并以此为基础,参以大量典籍、碑石、档案,详作校勘,补其阙文,正其讹夺。复以“笺证”形式,对原书内容进行疏解、补苴、考订,参证繁多文献典册,补充大量稀见史料,提出众多研究新见,具有较高之学术价值。
泰山与中华文化
周
山东友谊出版社2010
被称为“中华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的泰山文化,与中国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都具有密切关系。本书注重探讨泰山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并尝试从泰山文献入手,进击史学、文学研究中之热点论题,阐发他人所未发。全书共分为六编:《泰山与中华国山》,论述泰山之历史演进及所具“中华国山”地位;《泰山与史学研究》,分别对泰山封禅祭祀、史事人物与文物史迹进行专题考论;《泰山与文献研究》,对泰山重要文献史料进行述评,并提出以文献切入重大学术研究的治学思路;《泰山与民俗研究》,围绕东岳庙会与碧霞元君信仰等民俗学论题而展开;《泰山与文学研究》,分别考论古典名著《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及孟姜女、杨家将等故事与泰山的文化联系;《泰山与当代学术》,则对现当代泰山文化研究状况进行介绍与评论。本书涉及领域较广,发掘资料丰富,视角观点均有独到之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泰山国山议
周
五洲传播出版社2013
本书为当代第一部探讨中国“国山”问题的著述。全书分别从从历史、地域、民族、信仰、精神等层面,论证了“国山”应具备的要素。同时认定先秦秦汉时期为泰山“国山”地位的肇始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为泰山“国山”地位的形成期,唐宋时期为泰山“国山”地位的确立期,金元明清时期为泰山“国山”地位的延续期,民国时期则为泰山“国山”之名的提出期。并以此为线索,对各个历史时期泰山信仰的不同面貌作了初步探索。附录有《定泰山为国山刍议校注》及《泰山讲坛:中华国山话泰山》等相关文献。本书资料丰富,观点明确,在当代“国山”问题的讨论中,不失为可资参考为“一家之言”。
名山古城
——泰山·泰安文史拾零
周
五洲传播出版社2015
本书系一部关于泰山及泰安文化的史话集,共分为六个部分:一、《追思千古登封迹》,从名山古城变迁到文化域外传播,对泰山重要史事作了追溯;二、《山村曲折觇民俗》,从碧霞元君诗咏到东岳大帝、石敢当源流,诠说了悠久的信仰民俗;三、《昔贤芳躅在山陬》,探寻柳下惠、萧大亨、张遇留、周永年、缪润绂等众多名人屐踪及诗文佳话;四、《画图指点青苍处》,展读历代泰山丹青珍绘及翰墨名家;五、《参差断碣辨前朝》著录新发现的多方古碑名刻,并考析所蕴之史料价值;六、《青桐芽自春前采》,赏桃品茗中,展示名产多彩的文化内蕴。全书以新史料挖掘、新视角解析为其特色,为读者展示了泰山、泰安文化的另一重景象。
碧霞信仰与泰山文化
周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
本书为泰山文化专题论文集,共分为三编:上编碧霞元君四论,分别对女神源出、祭祀、封号、论说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加以新探,提出不同前人的一家之言。中编系对新发现文物史料的考证解读,收文十三篇,既有“鉴真”之录,也有“辨伪”之作,对泰山历代史籍多所补证。下编收文五篇,从不同视角,对泰山历史文化的传承、嬗变,试作宏观思考与综合论述。
泰山文化历程
周
五洲传播出版社2019
泰山被称为“中华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本书分别以政治山、宗教山、文化山、民俗山、精神山为主线,对泰山文化历程简作论述:先秦至秦汉时期,泰山从一座自然山,渐同国家政权发生关系,发展为帝王封禅告祭的政治舞台;从魏晋以迄南北朝,佛、道都进军泰山,促使泰山固有信仰与宗教相互融合;唐宋金元时期,出现了两度泰山文学创作的高峰,泰山学派更在文化史上意义深远;泰山民间信仰起源甚早,明清随着碧霞元君信仰的广播域内,一时涌现出一个泰山进香的高潮;泰山精神内蕴久为世人所关注,近代以来对其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