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译偶存:日本名人与蜀道
(2009-01-13 09:48:18)
标签:
日本蜀道杂谈 |
日本名人与蜀道
〔日〕武部健一文
1993年11月,在陕西汉中召开“第四届蜀道及石门石刻国际学术讨论会”,我作为日中古代道路研究会的干事长应邀出席了会议。提交大会的论文中,有一篇是论述竹添井井《栈云峡雨日记》之作。竹添井井,本名进一郎,是明治时期的外交官,后来作为汉学家,任教于东京大学。这部日记主要是记述他游历秦蜀栈道的经过。我之所以知道竹添井井之名,是缘于他的汉诗作品,至于这一游记则未曾与闻。会后向团长小仓芳彦先生请教,得知这部日记是用汉文撰写的,难怪中国人对它比较了解。并且,井井的汉文曾受到当时清直隶总督李鸿章的高度称赞。其巴蜀之行,是在明治九年(1876),当时竹添井井年仅35岁。古人真是了不起啊!
竹添井井是从西安出发,沿栈道南行到达成都的。在秦岭一带,井井曾赋诗一首:
栈雨开云满客袍,我行愈远兴愈豪。
秦川如线树如荠,立马天边凤岭高。
井井的游记之名《栈云峡雨日记》,也许就是取意于此。
井井只不过是写成一部蜀道游记,但他并不是第一个入蜀的日本人。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仅18岁的佛僧释雪村来到中国。这时距蒙古袭击日本的弘安之役(1281)已有20多年了,尽管雪村来华的目的只不过想作些交流,但却被官府以其是日本人的理由,关押在长安狱中.后来又被远远流放到蜀地。那时,他翻越秦栈、蜀栈到达成都。经过许多年才回到长安,并于夭历二年(1329)返回日本。日本当时是后醒酬夭皇的元德元年,雪村已经40文了。雪村留有诗集,却没有纪游文章传世。
以上一段文字,是《栈云峡雨日记》的译者米内山庸夫在该书序言中的论述。于是我想求证一下,可是翻看了几种历史名人录,却都没有查到雪村之名。困惑着,便又去向小仓先生请教,据先生提供的资料得知,雪村的诗集《岷峨集》写于他滞留蜀中时期,此外有关雪村的履历,见于同一诗集中的《雪村大和尚行道记》。
从此之后,又经过了550年,而复有竹添井井游历蜀道,并将这次游历笔诸书册。其后,在明治末年存许多文人墨客访问了蜀道。其中一人为画家福田眉仙(本名周太郎)。福田眉仙其人,由于滨田青陵所著《桥与塔》一书曾刊载他的画作,所以道路桥梁方面的研究者大多知道这个名字。眉仙溯长江进入成都后,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春取道蜀栈到达西安。这时他将沿途所作写生画汇集成《支那大观》画集。内中有一幅为《蜀道风俗)),便是描绘他在蜀道所见图景的。井井记述他是乘轿旅行的,眉仙当时的旅行大概也差不多吧,在这幅写生画上便反映了这一点。图的中央为一乘轿子,由两人相抬,右端为开路的卫兵,其左上为担运行李的人,图之左为骑马的旅客与马夫。经过险峻的山道时,旅客便要下轿步行。当时一般也有乘马而行的。虽然在这幅画面上看不到栈道,却展示了二十世纪初叶中国之社会、风俗等情况,实是宝贵的资料。
译者附记:历史上游历蜀道的日本名人,尚有近代诗人本田秀。本田(1862~1907),字种竹,阿波(今德岛县)人。1898年,来中国,游历秦蜀等地,有诗集《戊戌游草》。其中《登剑峰》一诗颇有名,云:“路尽通飞栈,峰回列曲屏。深丛晴讶雨,幽谷昼看星。云绕山腰白,风吹树发青。人声落空际,绝顶有孤亭。”
〔日本《交通》杂志1994年4~7期武部健一著文:《蜀栈道纪行》〕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