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单元整体夯实阅读策略
(2023-01-14 13:57:22)分类: 课堂教学 |
——阅读策略单元整体教学研课微得
作为统编教材编排上的一大创新,阅读策略单元的设置,旨在引领学生有计划地学习相关的阅读策略,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预测”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一篇略读课文《小狗学叫》。三篇课文因其在单元中的不同地位,承载着不同的语文素养任务。
为了有效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帮助教师整体把握阅读策略单元各文本之间的关联,整合地运用好教材这个“例子”,10月27日,威海市小学语文名家工作室组织了“阅读策略单元的单元整体教学”研讨活动,并荣幸地请到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李家栋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会上,工作室的三位教师分别执教了本单元的三篇课例,分别用自己的教学行动诠释了每一课所担负的单元语文要素的任务,每一节课既目标清晰,重难点突出,又基于整体,衔接紧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作为“预测”单元的首篇课文,教师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放在预习策略的习得上,整节课始终遵循由“领”到“扶”到“放”的原则,从课文旁边小读者的预测入手,先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小作者是如何预测的,使学生明确:预测的角度可以围绕题目、插图、内容;预测的途径可以结合读过的书、联系生活经验、结合文中的线索等,首先为学生提供方法支架,帮助学生扎扎实实习得预测策略。然后,引导学生在深入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让他们跟随小读者一起预测,孩子们或者和小读者的想法一致,或者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既尝试进行了预测,同时体验到了预测的乐趣。最后,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教师完全放手给学生,为他们提供预测的平台,让他们针对课文进行自由预测,巩固预测策略的运用。
课后评课时,李家栋老师对本节课的亮点做了以下概括:一是解读教材到位,捕捉到了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其中包括人文价值(对老屋助人为乐、被需要的挖掘)和工具性的内容,如:学习预测,感受预测内容及方法。解读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基础,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二是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预测,不应该预习课文,预习课文之后的预测,就是假预测,就是演预测,而本节课,教师充分地了解了学情,学生读过了的内容,我们不预测,充分尊重了学情,真实有效。
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师在上课之初,便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先以一个问题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学习要点:上节课,我们从《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课中学到了哪些预测的方法,你还记得吗?学生交流、教师板贴之后,便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曲线,让学生预测一下老师画的这是什么?身体力行地引领学生开始了预测。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文本内容,围绕预测方法的运用,借助自主学习任务单,为学生精心创设各种学习情境,引领学生扎实开展预测活动。课后评课时,李家栋老师提醒:教学本篇课文,不应忽视课文题目下面的那一行小字,应在“把这个故事编下去”上做足文章,让学生接着编故事,说一说可以,写一写也不为过。以往的培训中,专家强调:使用统编教材时,一定要注意用好助学系统,包括“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等。此时,我们忽然发现,课文题目下面的那一行小字,其实也应该算作助学系统的一部分,它也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而精心编排的,教学中也不可忽视。
《小狗学叫》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应该说执讲教师的目标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它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就是预测策略的巩固与运用。教学中,教师充分抓住题目、插图、内容等方面,适时引领学生展开有依据的预测,同时使学生明确:在预测的过程中,要学会不断验证或修正自己的预测。用完文本的“例子”后,教师还适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故事的连环画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前三幅图片的意思,自主预测后面的故事,既巩固了预测策略的运用,同时使学生感受到预测的乐趣。李家栋老师在评价本节课的时候,提到了一点: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童话剧场”环节,即让学生戴上头饰,来表演课文中的某个场景。李老师对此的评价是:这个环节设置得非常好,但本节课上,它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预测”策略的学习起到了何种作用,值得老师仔细推敲。不由得想到了我们正在研究的情境教学,我们反复强调——不是为了需要而去运用。同理,静心沉思:此处的表演活动,目的何在?意义几何?对语文要素的实现,作用多大?是画龙点睛?还是画蛇添足?
上述三节课例的展示,虽不完美,但我们仍可以清晰地看到阅读策略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希望我们都能如李家栋老师所期待的,沉下心来走进文本,用心把握文本,恰当选取教学内容,用好我们的统编教材,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