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飞的《满江红》真伪古今辩

(2007-11-20 17:32:23)
标签:

人文/历史

史海钩沉

岳飞

满江红

小重山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分类: 史海钩沉

    岳飞的《满江红》真伪古今辩      

    ·岳飞仰天长啸图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善工诗词,虽留传较少,但这首《满江红》却写得豪气万丈,英勇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一生精忠报国、甘洒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岳飞誓将金兵赶出中原、洗雪靖康之耻的满腔豪情。这是一首慷慨激昂、豪气冲天、抒发复仇御侮英雄壮志的千古绝唱。全词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语言朴实粗犷,音调高亢悲壮,“千载后读之,凛凛有生气焉。”岳飞的这首词作,激励着中华民族的正义感,爱国心。从古至今,每当国难当头,这首词曲其低沉而雄壮的歌音,感染了多少华夏儿女,从而激励他们前赴后继奋勇抗争,即便是血染黄沙,马革裹尸也在所不计。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这首千古绝唱《满江红》是宋代著名爱国将领岳飞所作。他在写作《满江红》词时,正是中原地区遭受女真人的铁骑践踏和蹂躏的岁月。岳飞矢志抗金,执着地追求收复失地、报仇雪耻的壮志宏图;他一生抗战,反对投降,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强烈愿望;他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他爱民如子、廉洁奉公,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发扬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所以《满江红》一词,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在神州大地到处传颂,而且历久弥新,常唱不衰,因而很少有人怀疑《满江红》是伪作或托名之作。

    但是历史上就有人认为这首词并非岳飞所作,而是后人托岳飞之名的伪作,写作时间也非宋朝,而是写于明朝,因为这首词最早见于明朝中也徐阶所编著的《岳武穆遗文》中。而第一个对此提出质疑的是晚清吏部文选司主事余嘉锡。他在《四库提要辨证》一文中提出了两点疑问;其一,这首词最早见于明嘉靖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36年徐阶所编著的《岳武穆遗文》,这篇文章的根据是弘治十五年,即公元1502年浙江提学副使赵宽所书岳坟词碑。这首词既不见送人书中,也不见元人话本,却突然出现在明朝中叶,来历不明,甚为可疑。其二,岳飞孙子岳珂所编《金伦粹编·岳王家集》中没有收录这首词,而岳珂平生富于收藏,精于鉴赏。他在收集岳飞的文章诗词时,一直是不遗余力,精益求精。但是从宋宁宗嘉定三年开始为编写《岳王家集》而搜集资料到宋理宗端平元年重刊此书,历经三十一年,为何从未收录此词?因此这首词可能不是岳飞的作品。其三,赵宽碑记中提及的岳飞另一首诗《送紫岩张先生北伐》经明人多方考证实属伪作,以此类推,《满江红》难保不是伪作。其四,余嘉锡还进一步考证:在明代,北方鞑靼族常取道贺兰山入侵甘、凉一带,明代弘治十一年,即公元1498年,明朝将领王越曾在贺兰山抗击鞑靼,打了一个打胜仗,因此,《满江红》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一句,应是“在明代中叶的一句抗战口号,在南宋是决不会有此的。”

    继余嘉锡之后,有人曾写了一篇《岳飞<满江红>词考辨》的文章。他除了赞同余氏的诸多质疑外,还从词的内容上找出了一个证据,即“贺兰山阙”的地名所指问题。他认为岳飞伐金要直捣的黄龙府,应该在今吉林省境内,而贺兰山却在今内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时属西夏,并非金国土地,距离当时岳飞伐金之地有数千里之遥,此词若真出岳飞之手,岂不是南辕北辙了吗?

    近一段时期以来,海内外又掀起了讨论这个问题的热潮。如八十年代台湾《中国时报》发表了孙述宇的文章,再次对《满江红》的词作者提出了质疑。他首先指出《满江红》词中用了自己的事迹和典故,如“三十功名”、“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是尽人皆知的材料,写出这样一首词是很容易的。其次,他认为《满江红》词的格调,与已证实的岳飞另一词《小重山》风格迥异,前者慷慨激昂,英雄豪气横溢,后者则是他多年征战并受掣肘时惆怅心理的反映,相形之下,“《满江红》是一首有事迹、有心志,但没有阅历的词”。还有的人认为《小重山》属婉约派风格,而《满江红》洋洋洒洒,慷慨激昂,应属豪放派风格,两者风格大相径庭,所以断定《满江红》并非出自岳飞之手,而是后人假借岳飞之名流传于世的作品。

    当然,更多的人认为《满江红》是岳飞的作品,台湾学者李安就曾写了《潇潇雨未歇——岳飞的<满江红>读后疑问》一文,认为《满江红》是岳飞的杰作。他认为从史实和词的内容对照上可以看出:一是从“三十功名尘与土”一句中,可以得知是在岳飞三十岁或三十岁前后有感而作。岳飞三十岁时,即公元1133年,正受到朝廷正用,执掌着朝廷军事指挥大权,“因责任重大,身被殊荣,感动深切,乃作成此壮怀述志的《满江红》词”;二是岳飞二十多岁从军、三十多岁时从九江奉旨入朝,“计其行程,足逾八千里”。这与词中“八千里路云和月”之句十分相符;三是岳飞三十岁置司江州时,适逢秋季,当地多雨,故在词中有“潇潇雨歇”之句。因此,《满江红》是岳飞“表达其本人真实感受于公元1133年秋季9月下旬作于九江”。他还就《满江红》与《小重山》两词的格调问题作了探讨,认为两词作于不同的时间,格调自然不同,不能以此非议作品有假。

    中国历史学家邓广铭、王起等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满江红》伪作说进行了辩驳。邓广铭于1981年5月初著文指出,岳飞的《满江红》不是伪作。他认为:第一,岳霖、岳珂两代人没有搜集到此词,只能说明岳飞的后代在这方面有遗漏。据现有的史料看,岳霖父子也确有遗漏的实证。如《宾退录》记载的岳飞的“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一诗,就不见于岳珂编的《岳王家集》中,如果排除他们父子当时没有收集到的可能性就断定是假的,那么,这首诗如果又因为《宾退录》的失传后而出现在明人的著作中,就能对此怀疑吗?此外,从《满江红》反映的思想内容来看,与岳飞其它诗文的内容是一致的。如“誓将直节报君仇,斩除顽恶还车驾”,正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写照,“不问登坛万户侯”,不也就是“三十功名尘与土”的注脚吗?又如《岳王家集》中的一些题记,都是岳飞行军作战时随时随地记下来的,应是他当时真实内心的记录。岳飞既然有《满江红》中体现的思想,又有作诗填词的爱好,为什么不能填词抒怀呢?第二,关于《满江红》词中“踏破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所指问题,他认为“贺兰山阙”是泛指而不是实指,与词中的“胡虏肉”、“匈奴血”是指女真,而不是实指匈奴一样,即指广义的敌人。第三,如果《满江红》一词的作者是曾在“贺兰山阙”征战的明朝将领王越,那为什么要嫁名于岳飞,而不夸耀自己的战功呢?他写的“踏破贺兰山阙”是实写,那么词中的“靖康耻,犹未雪”句是可以泛写的吗?如果是“反映明人的地理形势和时代意识”,那么,这样的亡国事件其不是有影射明朝衰落之嫌吗?如果撇开《满江红》一词反映的整体思想,而纠缠在“贺兰山阙”的地理位置上,似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应该说《满江红》这首词到底是不是岳飞的作品?论争双方都持之有据,很难统一。这场争论还可能继续深入下去。但无论如何,争论的双方都比较一致地肯定这首词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作用。《满江红》这首词所体现的岳飞一生精忠报国的崇高精神,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事业,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

 

 

    上一篇花蕊夫人,赵氏兄弟砧板上的美人鱼

 
 

    注:被文化博客“读书随笔”、“史话””、“人文视野”等栏目收录推荐的文章还有:

 

 

    ·满清凭着一部《三国》打下了明朝万里江

    ·祭史上为国捐躯的少年抗清英雄

    ·追根寻源话“三陪”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红灯区”

    ·史上谁敢与皇帝争“二奶”? 

    ·青楼文化,中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亮点!

    ·宋代美女经济打造杭州的人间天堂

    ·引领中国与时俱进的苏北人

    ·中国古代宫廷避孕奇术秘方揭密

    ·六朝古都何以不如八个女子的名字响亮? 

    ·骑鹤下扬州何须腰缠十万贯? 

    ·苏州园林却遮不住扑面的脂粉香尘

    ·不在演艺圈里上床,就在演艺圈里床上?

    ·嫁夫当嫁吴三桂

    ·李清照,身怀绝世赌技的一代才女 

    ·谁是乾隆皇帝的第一宠妃?

    ·史上第一个死在女人床上的风流皇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