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雅文
张雅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33
  • 关注人气:11,6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忘却的人类和弦

(2017-02-09 15:53:19)
标签:

纪实

分类: 昨日文章

转自报告文学《与魔鬼博弈》

地狱里的“天堂”

       ——不可忘却的人类和弦

http://s13/mw690/001oxQtMzy78Ehgo3h24c&690
我赴丹麦奥胡斯市海边采访辛德贝格外甥女等亲属
http://s4/mw690/001oxQtMzy78EhiSxj573&690
左下方是辛德贝格,右下方是昆德
http://s7/mw690/001oxQtMzy78EhkIqjkd6&690

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纪念他,不但要回顾过去,还要面向未来。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

[]

丹麦女王为什么将一枝黄玫瑰插在南京的和平树下?中华民族的精英,为什么泪洒金陵?来自童话王国的小伙子,为什么在中国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带着这些被历史虚裹着的迷雾,我走进了童话王国——

写到丹麦,脑海里会浮现出遥远的北欧,漫长而昏暗的白昼,白雪皑皑,童话般的小木屋。人们静静地坐在壁炉前,捧着安徒生的童话,讲述着古老的美人鱼故事,谈论着丹麦著名思想家尼古莱·格朗德维格的人生哲学,讲述着丹麦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尼斯·延森的长篇小说《德奥拉夫人》……

一个幽静而美丽的童话王国,孕育着优雅而淡定的民族。

20148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我怀着对童话王国的美好向往,来到丹麦日德兰半岛港口城市奥胡斯市一幢海边别墅前,迎接我的却是一幅狂野景象,海风狂啸,白浪滔天,带着海腥味儿的空气扑面而来,荡涤着我肺腑里久居城市所沉积的污浊。

我不由想起恩哈尔·阿尔普·辛德贝格(中国名字为辛波)在一篇《一位水手的人生速写》中,开头的那段话:

 

他的一生都和蓝色的大海、摇曳的棕榈、东方的声音以及枪炮射击声联系在一起。他像任何一个一生漂泊于世界海洋的人一样,饱尝欢忧,历经战争、失败与胜利。

现如今,他人生的船泊在RHF的退休公寓里。但他眼睛里闪烁的,你依然可见眺望远方的眼神,你不知道何时风又会带着他去漂泊……

 

是的,一个酷爱大海之人,一生漂泊于世界的海洋,即使到了生命的黄昏,他那昏花的眼睛里仍然闪烁着眺望远方的眼神。他那鼓满风帆的心灵,仍然渴盼着大海的呼唤,就像飞行员渴望蓝天、运动员渴望赛场一样!

我想起曹孟德的那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想起巴顿将军离开战场之后的落寞,因为战场才是他灵魂的家园,是他精神的归宿。

今天,一位七旬老作家带着希望,来到这座日德兰半岛的港口城市,来寻觅一位丹麦人遗留在人类海滩上的足迹,以求叩开历史的大门,来探寻一位丹麦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我站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昏花的眼睛里,虽然闪烁的不是眺望远方的眼神,但同样闪烁着对人生追求的向往。我心灵深处,依然激荡着对人类崇高精神的敬畏!

于是,我来了。

我从遥远的东方来,我为追梦而来,尽管我早已过了追梦的年龄。但是,梦于我来说,就像大海于水手、草原于骏马一样!

之前,我请中国驻丹麦使馆文化参赞李金生先生帮助,与辛德贝格的外甥女玛丽安妮取得了联系。

来此之前,我曾奔赴南京,走进江南水泥厂陈旧的厂区,去寻觅历史遗留在厂区的蛛丝马迹,寻找陈年岁月遗留在那里的点滴记忆。

我曾久久地伫立在冷清、萧条的厂区里,追忆着那段凝聚着中华民族耻辱与鲜血的历史……

 

在海边别墅门口,迎接我的除了海风,还有辛德贝格的两个外甥女玛丽安妮和琳达女士,以及她们的丈夫。四个人都不年轻了,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前来给我当翻译的是我的外孙女张润乔。

于是,就在这海风不断敲击窗子的别墅里,我与辛德贝格的晚辈亲人们,开始了愉快的长谈。

坐在简洁的客厅里,伴着丹麦人特有的热情,清茶、咖啡、简单的午餐,还有玛丽安妮滔滔不绝、绘声绘色的讲述,一本本影集,一桩桩趣事,一件件往事,纷纷捧到我的面前,从上午十点,一直到下午四点半,整整六个半小时。玛丽安妮在美国读大学期间,经常跑到在美国定居的辛德贝格家里,跟舅舅去中餐馆就餐,跟舅舅的感情很好。

傍晚,我和润乔告别辛德贝格的亲人,带着沉甸甸的收获走了。

于是,一个鲜活的丹麦人带着那个时代的气息,带着他鲜明的个性,从发黄的资料堆里走出来,走到我的面前,走入了我的笔端……

[]

也许,辛德贝格出生时,就预示着他一生的漂泊。

1911年,远离北欧的两个东方国家,一个是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另一个则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国家渐趋富强,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击败了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从而使它称霸世界的野心,像肥皂泡般地膨胀起来。

1911219,一个婴儿的响亮哭声划破了日德兰半岛的寂静。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奥胡斯市一家著名的奶酪厂商家里。

小家伙像许多丹麦孩子一样,一头金发,一双琥珀色的眼睛,是这个家庭里五个男孩中的老二,也是七个孩子中最活泼、最好奇的一个调皮鬼。

父亲约翰尼斯·辛德贝格和母亲卡伦·玛丽·辛德贝格,1903年结婚,多年后离婚,但没人记得他们离婚的准确时间。

父亲热衷于政治,曾经创建过公平党,主张人类要自由与公平,并参加过议员竞选,因几票之差落选了。1938年,父亲到《奥泽新周报》当一名编辑。

母亲负责打理奶酪厂。家里雇有保姆照看孩子。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是母亲带着他们坐着自家汽车,去服装店,给每人挑选新衣。当他们从衣店里出来时,个个都变成了漂亮的小绅士和小公主。

在玛丽安妮的别墅里,我见到了他们兄弟五个身穿西装的照片,帅得跟电影明星似的。

父亲虽然没有当选上议员,但他主张自由与公平的思想理念,对全家人的影响很大。对全家影响最大、也是对丹麦人影响最大的,则是丹麦伟大的思想家尼古莱·格朗德维格。

格朗德维格从人类的视觉来俯视个体生命,提出每个人都有其双重身份,每个人都具有高于国家与民族之上的使命与责任。他认为,每个人来到世界上,既是国家与民族的一员,又是人类的一员。在人类的生存中,人类一员的身份是首要的,是第一性的。它高于国家与民族之上。不论你是什么宗教信仰,什么肤色,什么国家,你首先是一个人,就理应得到一个人区别于动物的尊重。你热爱和忠于自己的国家,但要记住,在这种爱与忠诚之上,还有一种更崇高的人类之爱,即对人类的忠诚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敬畏。

对于小辛德贝格来说,这些理论太深奥,就像黑森林一样神秘,他永远也弄不明白。但是,父亲从小就教育他们,为人要热情,要正直,遇到别人求助能帮一定要帮一把。

对于一颗幼小的心灵来说,大人思想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像北欧凉爽而漫长的和煦阳光,久而久之,给辛德贝格的幼小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他永不褪色的生命底色——正直、热情、乐于助人。

辛德贝格在这样一个富有、自由、公平的家庭里长大,养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性格。

小家伙那双琥珀色的眼睛里,永远蓄满了好奇和冒险的鬼主意。小小年纪就一个人跑进森林里,去寻找什么黑森林的秘密,害得全家人四处寻找,在树林深处找到了他。母亲发现,每次家里搞得鸡飞狗跳,不用问,肯定是辛德贝格带头干的好事!小家伙因此成了大人眼中的“好奇宝宝”、“调皮鬼”,成为全家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小家伙的小脑袋里,第一次产生冒险的鬼主意,是七岁那年。

外婆的弟弟移居美国,回来探亲,摸着小家伙的脑袋,对他说:“小辛德贝格,你长大以后想来美国,就来找我啊!”

小辛德贝格扬起小脑袋,惊喜道:“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

“噢,太好了!”

就是这句话给野性十足的幼小心灵,打开了一扇向往世界的窗子。

一个闯荡世界之梦,就在七岁的小脑袋里诞生了。它就像一只刚刚孵化的雏鸟,在他幼小心灵里筑巢累窝,茁壮成长,只等有朝一日,羽翼丰满,它就要展翅高飞了。

14岁,羽毛未丰的叛逆少年,邀了两个同学,偷偷地跑到德国汉堡,准备乘船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可是没等上船,就被父亲开车追上来,被父亲“押” 回家去,挨了狠狠一顿批评。

初中毕业了,他既不想读书,又不喜欢奶酪那臭烘烘的味道,更受不了油漆工呛人的劳累。他向往大海,向往自由,一心想闯荡世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他的最爱。

17岁,稚嫩的羽毛刚刚丰满了。

在一个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芳香的日子,少年潜藏了七年的出逃计划,终于得逞了。

当少年站在一艘开往美国的海轮上,听到轮船起锚的鸣笛声,他那蓄满小小狡诈的眼睛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和歉意。

他站在甲板上,默默地向亲人告别:“亲爱的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妹妹,再见了!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别生气,我会给你们写信的……”于是,一心想闯荡世界的懵懂少年,带着他美好的憧憬,开始了他一生的漂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