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物产志

标签:
昌黎物产志历史 |
分类: 昌黎文史 |
昌黎物产志
第二十三篇
张玉万
胡桃,俗称核桃。胡桃科植物最早的化石是在欧洲和北美的晚白垩世和古新世地层中发现的,因此它起源的时间至少应追溯到晚白垩世,可能在早白垩世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类型。现代考古发现表明,在七八千年前的中国北方文化中已开始大量食用和储藏胡桃。兴隆洼文化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和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村东)这两个中国早期文化中发现胡桃意义重大,它以活生生的考古事实表明胡桃的发源地在中国。据史料《名医别录》中记载:“此果出自羌湖,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始得终还,移植秦中,渐及东土……”羌湖古时指现在的南亚、东欧及国内新疆、甘肃和宁夏等地。张骞将其引进中原地区时,名叫“胡核”。史料记载,公元319年,晋国大将石勒占据中原,建立后赵。因其忌讳“胡”字,故将“胡桃”改名为“核桃”,此名延续至今。
清康熙十四年《昌黎县志》(乾隆二十八年增刻本)卷之三《食货•土产》:(果类)胡桃。
清同治五年《重修昌黎县志》卷之四《田赋志•物产》:(果类)胡桃,一名核桃。
民国二十二年《昌黎县志》卷四《物产志》:(果类)胡桃,一名羌桃,俗呼曰核桃。以其果为核果,故名仁者最佳,为他处所无,石门一带种植最多,运销各省。
(图一:1905年10月12日,昌黎农村的核桃树林,及树下的人们;图二:1905年10月12日,昌黎农村的核桃树及两个果农;图三:1905年12月5日,直隶昌黎农村核桃产区,穿传统衣服的农民,美国麦耶摄;图四:1960年代,知青在精心管理薄皮核桃园;图五:1978年核桃获得丰收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