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昌黎逸闻

(2024-05-27 09:54:46)
标签:

昌黎逸闻

娱乐

分类: 生活感悟

 

昌黎逸闻

第三十六章  明万历年间逸闻

张玉万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二年(1574年),大丰年。三年,大丰年。十三年夏,连绵雨不止,大麦、小麦被淹没。秋,大丰年。十四年,大丰年。十五年,洪水淹没永平等处,漂散房屋数千。这一年,歉收,百姓饥饿。十六年,饿得厉害,百姓流离失所,盗贼多。筹议救济。十七年春,饥荒。秋收谷双穗,莲并蒂。人民聚居平和。十八年,大风雨,大丰年。十九年秋,旱。大收。秋旱,何以又大收?疑有错误。姑从旧志录之。二十一年春,饥荒。二十一年,渔人又捕到一条骨鳞鱼,长六尺余,重六七十斤,巨口尖尾,皮类似鲨鱼,形状类似鲛鱕,有骨鳞五行,鳞如酒杯,脊如剑。渔人说:“这是年纪特别大的人没见过的,同隆庆年间捕捞上来的那条骨鳞鱼比较起来,那时的简直太小了。”二十五年,自正月不下雨,至四月,大麦、小麦都枯干了。夏,大雨,田禾淹涝。百姓遭受严重的饥荒。冬地震。二十六年,春旱。夏久雨,田禾淹涝。百姓遭受严重的饥荒。米珠薪桂(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二十七年夏,瘟疫大面积流行。百姓面对因为粮食歉收等引起的食物严重缺乏的状况。三十年夏四月,官府免去永平去年灾租。辛酉月,减轻滦州、丰润、昌黎、乐亭专门为驿站征收的站银。三十二年夏、秋,久雨成涝,人民面对灾情严重的荒年。三十三年,严重的饥荒。六月,大雨。冬,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四十三年春,大旱,庄稼不生长,为灾荒之年。强盗贼匪纷纷兴起,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民众大多流亡。至七月,才下雨。为大灾之年。四十四年秋,蝗飞遮蔽天空。署县事管关通判张文达(陕西人,选贡,万历四十六年任山海关管关通判)救济灾民。四十六年夏闰四月,大风雾霾。冬,蚩尤旗见东方(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原为炎帝臣属,蚩尤率81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蚩尤被杀。后黄帝把蚩尤像画在军旗上,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蚩尤死后,升天为星宿,叫“蚩尤之旗”。“蚩尤之旗”实际上就是指彗星。天相出现蚩尤旗,预示着将有战事发生)。四十八年,彗星见。

清康熙五十年《永平府志》卷之三《灾祥》:“万历十五年秋七月庚子,霖雨,滦河溢,城不浸者三板,冬饥。明万历十六年夏闰六月丁未大风损稼,水。明万历二十五年春正月不雨至于夏四月,秋七月大水,冬饥。明万历三十二年夏,淫雨四十余日,六月癸卯,滦河溢,丁未复溢。明万历三十三年春,大饥,夏六月大雨,滦河溢,冬饥。”

清康熙十四年《昌黎县志》(乾隆二十八年增刻本)、清同治五年《重修昌黎县志》、民国二十二年《昌黎县志》:(神宗万历)二年,大有年。三年,大有年。十三年夏,霪雨不止,二麦淹没。秋,大有年。十四年,大有年。十五年,大水湮永平等处,漂散庐舍数千。是岁,不收,民饥。十六年,饥甚,民流离,多盗。议赈济。十七年,春饥。秋收谷双穗,莲并蒂。人民聚。十八年,大风雨,大有年。十九年秋,旱。大收。秋旱,何以又大收?疑有错误。姑从旧志录之。二十一年,春饥。万历癸巳,渔人又捕一骨鳞,长六尺余,约重六七十斤,巨口尖尾,皮类鲨鱼,状类鲛鱕,有骨鳞五行,鳞如酒杯,脊如剑。渔人曰:“此垂白之老所未睹者,较之隆庆年所获直小介耳。”二十五年,自正月不雨,至四月,二麦俱槁。夏,大雨,田禾涝。民大饥。冬地震。二十六年,春旱。夏久雨,田禾涝。民大饥。米珠。二十七年夏,瘟疫大行。民饥馑。三十年夏四月辛丑,蠲永平去年灾租。辛酉,宽滦州、丰润、昌黎、乐亭站银。三十二年夏、秋,霪涝,大荒。三十三年,大饥。六月,大雨。冬,道殣相望。四十三年春,大旱,五谷不生。盗贼蜂起,民多流亡。至七月,方雨。大荒。四十四年秋,蝗飞蔽天。署县事管关通判张文达赈。四十六年夏闰四月甲申,大风霾。冬,蚩尤旗见东方。四十八年,彗星见。

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卷七十二《志余下》:万历癸巳,渔人又捕一骨鳞,长六七尺余,约重六七十斤,巨口尖尾,皮类鲨,状类蛟,有骨鳞五行,鳞如酒杯,脊如剑。渔人曰:“此垂白之老所未睹者,较之隆庆五年直小介耳。”

 

(图一:古代彗星图;图二:马王堆彗星图蚩尤旗)

 昌黎逸闻


1

 昌黎逸闻


2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昌黎逸闻
后一篇:昌黎逸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