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标签: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娱乐 |
分类: 生活感悟 |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第三十一回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名人。历史短,历史长,到了元朝,还出了个名人叫姚枢。
姚枢(1201~1278)金末元初著名政治家、理学家。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先人自后唐使辽,遂居其地,因以营州柳城为籍。祖父和父亲为金朝中下级官吏。金泰和元年(1201年),他生于汾(今山西汾阳)。少时学习勤奋。金朝末年,父姚渊任许州(今河南许昌)录事判官,徙家于许。1232年,蒙古军破许州城,姚枢到燕京(今北京)投靠杨惟中,被引荐北觐窝阔治汗。1235年,皇子阔出领兵攻南宋,诏姚枢同杨惟中随军访求儒、道、释、医、卜等类人才。蒙古军陷德安(今湖北安陆),姚枢从俘虏中访得名儒赵复,力劝其北上讲学授徒,此后理学在北方传布渐广。姚枢从赵复处尽得程朱传流诸书,始攻习理学。1241年,出任燕京行台郎中,旋因与主管官员意见不合,弃官,隐居于辉州苏门(在今河南辉县北)。1250年,忽必烈召姚枢至漠北访问治国之道,姚枢上书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深受器重。忽必烈受命总制漠南汉地军事,姚枢建议在与南宋接壤地区屯兵,积谷守边,徐图灭宋,被采纳。后从忽必烈攻大理、鄂州(今湖北武汉),咨谋军中,屡谏屠戮。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订一代制度,任东平宣抚使、大司农、中书左丞,出为河南行省佥事,入拜昭文馆大学士,终于翰林士承旨职位。1280年,姚枢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就选择了河南辉县作为他最后的归宿。元世祖忽必烈还给他加封了许多美名,陵墓很是排场,还派大小官人专门为他守墓。
清康熙十四年刻本(包括乾隆二十八年增刻本)《昌黎县志》中的《乡评》(乡贤所不尽收者)收录了姚枢传:
姚枢
为什么要收录姚枢传,可能据其《元史》称“柳城人,后迁洛阳”而收录。另外,这里收录的卢鲁元传源自《永平府志》,《永平府志》又源自《大明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又源自《元史》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五:
姚枢,字公茂,柳城人,后迁洛阳。少年时杨惟中曾同他去拜见过太宗。太宗七年(1235),蒙古军南伐宋朝,诏令姚枢随惟中往军中寻求儒、道、释、医、卜诸色人等。蒙军破枣阳,主将要坑杀该城居民,枢极力劝阻,说这样做并非诏书的旨意,以后如何向皇帝交代。攻下德安后找到名儒赵复,这时他才得到程颐、朱熹的著作。太宗十三年(1241),任命姚枢为燕京行台郎中,并赐金符。不久因拒绝贿赂,辞官而去,携家迁居辉州,在那里建立家庙,专有一室,供奉孔子及宋儒周敦颐等,刊印经书,每日读书抚琴,打算终老于此。住在魏县的许衡也跑到姚枢家中来抄录程、朱所注的经书。
…………
至元十三年,枢拜为翰林学士承旨。十七年卒,年七十八岁。谥“文献”。
姚枢传亦源自1312年前后姚燧撰《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
公讳枢,字公茂,事世祖潜邸十年,左右宸极十有九年,居近密之地,受尊宠之任,可谓必世之久。惟其不图富贵,进退礼敬,穷达一节,不易寒士,故不取耻当时,明哲保身以薨。帝为震悼,赙楮泉为千者千五百。闵惟子炜,生十五年,未授之室,赐聘财如所赙。明年,官以礼部郎中,皆异数也。既没世,而名声日延。后十九年,当元贞二年,裕圣太后以尝侍讲裕宗,言之成宗,赠谥荣禄大夫、少师、文献公。至大三年,武宗追号嘉猷程世旧学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鲁国公,谥仍其旧。又推恩再世:考仲宏,赠太保、仪同三司、鲁国康懿公;祖锜,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鲁国惠靖公;妣张氏,祖妣李氏,皆鲁国夫人。
…………
后来的修志者也许是认为史载其“柳城人,后迁洛阳”之“柳城”非今昌黎而另有其地,从清同治四年开始,《昌黎县志》就不再收录姚枢传了。
欲知后人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昌黎张玉万2023年11月作
(图一:姚文献像;图二:元翰林学士承旨、文献公姚枢;图三:姚枢书法《奉观七言诗》)
图1
图2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