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标签: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娱乐 |
分类: 生活感悟 |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第二十三回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名人。历史短,历史长,到了唐朝,还出了个名人叫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唐代宗大历三年七月初二日(768年8月22日)辰时生。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贞元十六年(800年)秋末,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803年)冬,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年)六月,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元和三年(808年),改真博士。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同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后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元和八年(813年),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选。元和九年(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元和十二年(817年),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年),被贬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长庆元年(821年)七月,转任兵部侍郎,第二年九月转任吏部侍郎。长庆三年(823年)六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长庆四年十二月二日(824年1月25日),韩愈因病卒于长安,终年57岁。作品收于《昌黎先生集》。河北昌黎现存五峰山韩文公祠和以韩愈为始祖的韩氏家谱。
清康熙十四年刻本(包括乾隆二十八年增刻本)《昌黎县志》中的《乡评》(乡贤所不尽收者)收录了韩愈传(包括“按”):
韩愈
按《旧志》,韩当而下仅载数人,盖以昌黎为韩之始也。厥后载休、朏、滉、皋、琦等,不一而足。以邑人刘固原中从国学得洪洞《韩氏族谱》,遂刻入《县志》。虽足以侈韩氏之盛,要非实录也。县有韩始祖墓,今亦不复省识,止为公立有祠。又《景公传》云南阳邓州人。《一统志》云公修武南阳人,有坟墓在河阳。河阳距修武甚近,则公始祖断为昌黎,而后家河阳无疑。其以为南阳邓州者,何居乎?
为什么要收录韩愈传,可能据其史载“昌黎人”而收录。另外,这里收录的韩愈传源自《永平府志》,《永平府志》又源自《大明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又源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列传第一百一十: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后来的修志者援例新修的《永平府志》,从清同治四年开始,《昌黎县志》删削文公本传。但依然收录今昌黎韩愈后裔名录和传记:
韩珣
韩法祖
韩珣
韩琇,文公裔,法祖次子。(清)袭奉祀儒士。(荫袭)
韩煟
韩晟
韩振先
龙氏
韩超
韩超,道光甲午(副榜)。署理贵州巡抚。谥果靖。有传。
韩超,字寓仲。道光甲壬午副榜,就职州判。二十四年,署贵州三角屯州同,知捕盗有声。二十七年,署独山州,盗贼屏迹。冬,丁外艰。咸丰元年,服阕,到贵阳黎平,胡林翼爱超之才,属训练勇丁驻怀远,东擒贼首。擢升知县。奇计迭出,战功卓著。贼见韩军则胆寒,每避之不接战。战时不许取财物、献首级。故兵尤神速。八年,由擢知府记名道员,旋授贵州粮储道,又署按察使。同治元年,加布政使衔,赏武勇巴图鲁,署理贵州巡抚。二年,病免归。四年,直督刘长佑奏请超督办团练。八年,曾文正以团练有效奏于朝。光绪四年卒,年七十九,赐谥果靖,生平战绩宣付史馆。张之洞为超门生,殁时送挽联云:“文章增日月光是昌黎嫡派,功业震苗蛮地与定远齐名。”黔民祀于胡文忠祠,省城立专祠。宣统初,录功臣后裔,次孙方朴授福建兴化府知府。
韩方朴,以祖超荫福建兴化府知府。(清)(荫袭)
韩恩逢,文公裔,奉祀儒士。(清)(荫袭)
韩锦荣,恩逢子。奉祀儒士。(清)(荫袭)
民国二十二年《昌黎县志》“邑人张鹏翱识”凡例特别指出韩愈与今昌黎的关系:“韩文公多自称昌黎,《旧唐书》亦云‘昌黎人’。宋元封间封昌黎伯。昌黎文公祠建于明洪武四年,督师范志完又置祭田,请立奉祀生。有谓文公上世常居南阳,由南阳迁于昌黎者;有谓文公祖居昌黎,由昌黎迁于南阳者。善乎!苏子瞻有言曰:公之神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今天下无名昌黎者,而此地独以昌黎名,则以昌黎属文公,谁谓不宜?”
欲知后人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昌黎张玉万2023年10月作
(图一:《永乐大典》中韩愈画像;图二:高级中学课本《文学》第二册中韩愈画像;图三:神位上的韩文公;图四:昌黎韩文公庙;图五:韩愈书法拓片大中堂(韩愈34世孙韩玉林题跋);图六:贵州巡抚韩超;图七:韩超绢本秋山行旅图;图八:振绮堂丛书初集《韩南溪四种》;图九:韩超墓遗址)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