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2023-11-21 09:14:18)
标签: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

娱乐

分类: 生活感悟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第十四回

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历史成就了名人。历史短,历史长,到了南北朝,还出了个名人叫僧稠。

僧稠(480560),俗姓孙,少林寺最早的一名武功卓著的武僧,佛、武皆通的高僧,被称为“兴武始祖”和“少林武杰第一僧”。

南齐建元二年(480年)生。从小就以孝顺和信用闻名于乡里,后来,发奋学习传世典籍,精通五经和史书,被征为太学博士,从事讲解经籍要典,才能和声望盖压群臣,因情随事迁,产生厌世心理,为解除烦闷,开始阅读大量佛教经典,以求从中解脱。

僧稠28岁时,出家巨鹿景明寺拜治实为师。起初,从跋陀禅师的弟子道房禅师受行止观禅法(即依据《大般涅盘经·圣行品》的“四念处”观法),成了一名道地的禅僧。

僧稠为了禅法精进,便北游定州嘉鱼山,以便在此修习禅法。

5年后又到赵州(今河北隆尧)漳供山从道明禅师,受学十六特胜法,继续向另一个练习过程迈进。禅定功夫达炉火纯青的境界,直至深定9日。定觉使他心胸寥廓,思惟洽洽澄清,通身如羽毛飘举,深深感到有所收获。

僧稠满怀喜悦地到嵩山少林寺拜见了跋陀禅师,面呈修禅体验,他理解极快,学佛成绩卓著,大受跋陀赞赏, 称他为“自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禅学之最”。后来,佛陀禅师又授给僧稠更深更高的禅学秘密要诀,僧稠遵照禅师的诀要指点,在少林寺又练了起来。不久,僧稠又移居少林寺东的嵩岳寺,借助嵩岳灵气,使其禅法愈来愈趋向更高的境界。

僧稠从师精进禅法,更重要的是弘扬佛法,于是他又离开嵩岳寺渡河北上,游怀州(今河南沁阳)西王屋山,移止怀州青罗山,马头山。大河南北,不少僧俗随僧稠学禅法,僧稠的声望遍及朝野上下。北魏孝明帝接连三道诏书,召请入宫弘传禅法,僧稠都委婉谢绝,他请使者转告皇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在山中行道传法,同样有利于国家和人民。孝明帝也只得允从,特派人将所需物运到山中供养。魏孝武帝登基后,也数次下诏邀请僧稠出山进宫传法,僧稠依然婉言拒绝,孝武帝也只好于永熙元年(532年),在尚书谷中为他建立精舍禅室,聚集僧众以便供养。北魏为分东、西魏后,东魏迁都邺城,此时的僧稠,又向北转到常山、大冥山一带弘传禅法。刚到常山,便受到定州刺史娄睿、彭城王高攸等人的崇敬和供养,特请他到大冥山设坛传戒,由于开创归戒,信奉的人越来越多。当地士庶大多散财施舍给僧稠等,其中有僧人贫恋财物,僧稠抓紧时机予以开导,教育僧众严守戒律。因此,僧稠的传教弘禅威望日高一日,成为一代名副其实的佛教领袖人物。北齐以后,受到文宣帝召请,帝亲出城郊迎请。僧稠至宫中为文宣帝讲说“四念处”禅法。从此,僧稠为帝讲道,受到殷重的尊敬,并为文宣帝亲授“菩萨戒”法。天保三年(552年),文宣帝下令于邺城西南八十里龙山之南,为僧稠建造云门寺,“兼为石窟大寺主”。僧稠两任云门寺主,徒众近千,朝廷供奉殷厚,充诸山谷。

僧稠少时体质较弱,后发愤习武,练得拳捷骄勇,体轻身灵。僧稠的武功是融民间武术与少林武术的,少林拳的产生为武僧禁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

乾明元年(560年),僧稠端坐而逝于云门寺,享年81岁。

永乐御制《神僧传》卷第三收录了僧稠传:

释僧稠。姓孙氏。元出昌黎。末居钜鹿之瘿陶焉。性度纯懿。

…………

当终之时异香满寺。闻者悚神。既而克日。准敕四部弥山。人兼数万香柴千计。日正中时焚之以火。莫不哀恸哭响流川。顷有白鸟数百徘徊烟上。悲鸣相切。移时乃逝。

唐释道宣撰《续高僧传》卷第十六《齐邺西龙山云门寺释僧稠传八》也收录了僧稠传:

释僧稠。姓孙。元出昌黎。末居钜鹿之瘿陶焉。性度纯懿孝信知名。而勤学世典备通经史。征为太学博士。

…………

而俭未几便卒。隋初兴复奄同初构。六时禅忏着声寰宇大业之末贼所盘营。房宇孑遗余皆焚荡。余以贞观初年陟兹胜地。山林乃旧情事惟新。触处荒凉。屡兴生灭之叹。周睇焚烬。频曀黍离之非。传者亲阅行图。故直叙之于后耳。

2007116《联合报》A17版《两岸》)、2013129日《大菩文化》 的《一代高僧:僧稠禅师》载,僧稠祖籍河北昌黎,后迁居钜鹿瘿陶(今河北宁晋)。不过,昌黎旧志未收录僧稠传。

欲知后人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昌黎张玉万202310月作

 

(图一:一代高僧僧稠禅师1;图二:一代高僧僧稠禅师2;图三:一代高僧僧稠禅师3;图四:一代高僧僧稠禅师4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1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2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3

 娘娘顶这个地方的人演义


4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