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渤海渔歌》

标签:
读《渤海渔歌》文化 |
分类: 读书札记 |
读《渤海渔歌》
张玉万
宏图在胸、严重分歧、珍贵启示、良药苦口、破冰出海、悲壮往事、又起风波、探索规律……回味流金岁月,读完老书一本:《渤海渔歌》(全书222千字,单学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5月北京第1版,北京新华印刷厂1975年5月第1次印刷)。这部长篇小说是我近年从孔夫子旧书网上购买的,现已全部读完。为什么要买下这部书,因为我和这部书的作者有过接触,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一起在秦皇岛参加文学创作会议,会后感觉他才华横溢,特别能侃,留下很深的印象。
单学鹏,曾用名唐鹏、子鸟,1936年生,河北玉田人。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年三十的早晨》。1959年考入河北文化学院文学系, 1961年毕业后历任省财委服务员,省供销社打字员,石家庄农技学校教员,河北省戏校教员,衡水县文化馆创作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河北省作家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渤海渔歌》《燕岭风云》《凤落梧桐》《奔腾的大海》《千岛之恋》《来自异国的随船女郎》《劫难》《受审》《大地忠魂》《他从海上来》,海湾三部曲:《初潮》《微澜》《狂涛》,中短篇小说集《这里通向世界》《警士与美人鱼号》《孤女魂》《龙潭礁》,文论集《凡人随笔》,中篇小说《这里通向世界》(已改编成电视剧剧本并录制播出),电影文学剧本《巧哥儿》(已拍摄发行),长篇“四殇”系列——《女殇》《童殇》《男殇》《官殇》(2000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等。其作品曾获《当代》文学奖、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按本书“内容说明”所说,这是一部反映渤海渔民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反映了渤海渔民抓革命,促生产,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斗争生活。1971年春天,海湾渔业大队的渔民,勇于破闯龙潭。旧习,探新路,抢冷海,他们团结一致,战胜了百年不遇的暴风雪,探索了百年不遇的“冷海”捕鱼的规律。作者满怀革命豪情,塑造了党支部书记、老渔民陈宏奎敢于创造、善于斗争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也较好地描绘了焕发了革命青春的老干部赵泉和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年渔民刘素霜、安小海等人的精神面貌。作品语言朴实生动,情节波澜起伏,生活气息浓郁,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渔村崭新的景象。
当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不可避免地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我们无须强求作者。我们将其当做作者创作实践中的一个过程、一个点好了——因为作者所写的“悦耳的涛声,弹奏着时代强音,为英雄的渤海渔民,谱写着新的乐章”是真诚的!
读《渤海渔歌》1
读《渤海渔歌》2
读《渤海渔歌》3
读《渤海渔歌》4
读《渤海渔歌》5
读《渤海渔歌》6
读《渤海渔歌》7
读《渤海渔歌》8
读《渤海渔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