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而不厌
学而不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735
  • 关注人气:2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高级中学课本文学》

(2023-09-20 09:52:29)
标签:

读《高级中学课本文学

教育

分类: 读书札记

 

读《高级中学课本 文学》

张玉万

回味流金岁月,浏览老书一套:上个世纪50年代的《高级中学课本 文学》。并非实用,出于怀旧而已。这套书是我从孔夫子旧书网上购置的,共有4册。

上世纪50年代中学语文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是语文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实验。1954年,初中汉语和文学课本1-4册、高中文学课本1-2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编写完成。1957年,初中汉语和文学课本5-6册、高中文学课本3-4册正式出版。1958年上半年决定取消中学文学、汉语分科教学,重新恢复一门语文教学。此时,高中文学课本5-6册尚没有出版发行。

这套高中的4册书是按照文学史顺序编的,第一册起于《诗经》的《关睢》,终于南北朝乐府《李波小妹歌》;第二册起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终于宋人平话《碾玉观音》;第三册起于关汉卿的《法场》,终于梁启超的《谭嗣同传》》,另附毛泽东的《什么是知识》、刘少奇的《个人和集体》、列宁的《伟大的创举》、高尔基的《论新人》;第四册起于毛泽东的《〈农村调查〉的序言》,终于人民日报社论《不平常的春天》。前3册之后,有个对本册所选这段文学发展的历史的简介。前3册书后对本册所涉及的文学作品的介绍,实际上是个简明文学史。

3本文学课本中所选的诗文篇目选得特别好,不仅有代表性,多是精品,而且适合当时学生的理解水平。例如高中第一册《诗经》选《关睢》《蒹葭》《黍离》3篇,第一篇是“四始”之始,其代表性不言自明,后两篇则特别能反映《诗经》的唱叹之美,感情也特别深沉。两三千年前能写出这样的诗,真是了不起的事。这本书中选的《左传》的《重耳出亡》,乐府中的《陌上桑》《羽林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都是令人读后难忘的作品。

学生读第二册、第三册课本中所选的诗词名篇,可以认识到古代诗词的美,许多名句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多情自古多离别,更那看冷落清秋节。明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霜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古代的诗词名句对提升人的素质有很大作用,是人格修养重要一部分。过去,人们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谙熟古代诗词,并能把这些贯彻到自己生活中的人们,是能把人们从尘俗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并给人生增加几分洒脱的。

 读《高级中学课本文学》


读《高级中学课本 文学》1

 读《高级中学课本文学》


读《高级中学课本 文学》2

 读《高级中学课本文学》


读《高级中学课本 文学》3

 读《高级中学课本文学》


读《高级中学课本 文学》4

 读《高级中学课本文学》


读《高级中学课本 文学》5

 读《高级中学课本文学》


读《高级中学课本 文学》6

 读《高级中学课本文学》


读《高级中学课本 文学》7

 读《高级中学课本文学》


读《高级中学课本 文学》8

 读《高级中学课本文学》


读《高级中学课本 文学》9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这个地方的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