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初级中学课本文学》

标签:
读《初级中学课本文学教育 |
分类: 读书札记 |
读《初级中学课本
张玉万
手头有零星的品相极差的上个世纪50年代的《初级中学课本
上世纪50年代中学语文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教学是语文教育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实验。虽然从酝酿提出到1958年中止实验,前后仅仅7年时间,而且教材的全面使用只有3个学期,但很多语文研究专家认为这是建国以来最详细、最严谨的教学大纲,仍然对这次改革念念不忘。
语言和文学分科教学的设想,最初是在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上建议提出的。1954年,一批高水平的理论和实践领域专家正式启动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制订和编写工作。经过1年左右时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和《高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陆续制订完成。与此同时,初中汉语和文学课本1-4册、高中文学课本1-2册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编写完成。从秋季学期开始,北京、上海、广州、济南等地区的79所学校,在初一年级试教了新教材。试教工作启动后,研究团队一边注意到试点学校调研,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同时还主动向文学家们征求意见。正式公布新的教学大纲并下发《关于中学、中等师范学校的语文科分汉语、文学两科教学并使用新课本的通知》后,决定从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分科教学。1957年,初中汉语和文学课本5-6册、高中文学课本3-4册正式出版。但在1958年上半年的一次会议上决定取消中学文学、汉语分科教学,重新恢复一门语文教学。此时,高中文学课本5-6册尚没有出版发行。
今天,我们仍然不能否认,在第一套教学大纲编制的过程中借鉴了大量的苏联经验,特别像数、理、化等科学课程可能参考的更多。但在语文学科上,确实作了本土化的大量努力。在内容的编排方面。《初级中学文学教学大纲(草案)》中明确规定,文学作品以本国的为主,适当包括一部分以苏联文学为主要代表的外国文学。本国文学作品涵盖了民间口头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体裁上也包括了寓言、童话、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具体篇目有屈原、李白、杜甫等的诗词,施耐庵、罗贯中等的小说,鲁迅、郭沫若、艾青等的现代文学作品,以及高尔基、契诃夫、安徒生、都德等国外著名作家作品等。在课本的编写中则特别注重系统化,如“文学理论常识都要在分析作品的时候结合着讲授,其中有一些,为了使它系统化,还要编成文学常识课文独立讲授。”
读完《初级中学课本
读《初级中学课本
读《初级中学课本
读《初级中学课本
读《初级中学课本
读《初级中学课本
读《初级中学课本
读《初级中学课本
读《初级中学课本
读《初级中学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