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诗
(2022-04-26 09:24:31)
标签:
燕诗教育 |
分类: 古代蒙学教科书 |
第十二课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嘴爪虽欲弊,心力不知疲。须臾千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头,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
(清代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堂《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八册,江苏武进蒋维乔、阳湖庄俞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福建长乐高凤谦、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十一月<1905年11月>初版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1906年6月>第六版)
解读
第十二课《燕诗》,是由燕子一家上演的家庭伦理剧,白居易用拟人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揭示了亲子不同的心态,可怜天下父母心!
诗是无声画,《燕诗》的意象有三幅动人心扉的画面,刻画了老燕子的拳拳爱心:第一,野外捕虫,念巢中儿饥,飞来又飞去,身疲心不疲。第二,给小燕子理羽毛,输送爱和生命的能量。第三,当小燕子羽翼丰满飞走后,面对空巢,老燕子感到无尽的哀伤,终夜悲鸣。
第十三课
(课文略)
(清代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堂《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八册,江苏武进蒋维乔、阳湖庄俞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福建长乐高凤谦、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十一月<1905年11月>初版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1906年6月>第六版)
第十四课
(课文略)
(清代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堂《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八册,江苏武进蒋维乔、阳湖庄俞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福建长乐高凤谦、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十一月<1905年11月>初版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1906年6月>第六版)
第十五课
(课文略)
(清代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堂《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八册,江苏武进蒋维乔、阳湖庄俞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福建长乐高凤谦、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十一月<1905年11月>初版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1906年6月>第六版)
第十六课
(课文略)
(清代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堂《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八册,江苏武进蒋维乔、阳湖庄俞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福建长乐高凤谦、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十一月<1905年11月>初版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1906年6月>第六版)
第十七课
(课文略)
(清代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堂《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八册,江苏武进蒋维乔、阳湖庄俞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福建长乐高凤谦、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十一月<1905年11月>初版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1906年6月>第六版)
第十八课
(课文略)
(清代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堂《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八册,江苏武进蒋维乔、阳湖庄俞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福建长乐高凤谦、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十一月<1905年11月>初版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1906年6月>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