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孝
(2022-04-26 09:22:45)
标签:
劝孝教育 |
分类: 古代蒙学教科书 |
第十课
未生之时,怀胎十月,母之苦自此始矣。既生,父母怀之抱之,艰难辛苦,昼夜不厌。稍长,为之择师,俾出就学,以为他日自立之基,及其成人,为之娶室,见其交友,则忧曰:“得无交损友乎?能不遭祸患乎?”虽所未见,常悬揣而忧之。
(清代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堂《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八册,江苏武进蒋维乔、阳湖庄俞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福建长乐高凤谦、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十一月<1905年11月>初版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1906年6月>第六版)
解读
到了初小第八册,出现了一个感恩教育的诗文组合,先讲孝亲的道理,后动之以情。第十课《劝孝》的内容大意是:怀胎十月,母亲必然受妊娠之苦,随着孩子的出生和成长,一步一坎,父母时时悬心。
课文陈述符合实情。过去普遍为多子女家庭,生活水平低,女性更苦,忙里忙外,生儿育女。孩子在离母亲心脏最近的地方开始了生命最初的旅程,离开母腹后,依然挂在母亲的心上;若不幸夭折,转而埋藏在母亲的心底,其实从来都没有离开。
第十一课
(课文略)
(清代学部第一次编纂,初等小学堂《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第八册,江苏武进蒋维乔、阳湖庄俞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福建长乐高凤谦、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十一月<1905年11月>初版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1906年6月>第六版)
解读
第十一课《续》(《劝孝》)谈报恩,要求子女尽赡养义务。父母给予下一代的是生命和世界,亲恩大如此,怎么报答也无法平衡,子女尽孝求心安,须知,父母的付出永远大于子女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