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郑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揣着录像机和相机,将镜头对准了苦难中的人们和做好事的人们。他们不是媒体人,也不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只是普通的人,想通过自己的记录,来推动某一事件的进展,给那些处于无助的人带去希望,并触动更多的人来参与公益。他们被称为“公益记录者”。
不能不说,这群以“老牛”为首的“老牛”,让我们见证了微公益时代公民的担当:他们通过自己的镜头,发掘自己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并将自己的爱心付诸行动,还通过微博、博客等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如今已经形成团体效应。“他们能做的微不足道,但一盏灯说不定就可以照亮整个世界”。是的,正是通过他们的记录,一批人的命运与生活得到改变,南阳小伙、乞讨的小梦豪,都是这种公益记录的见证。
通过记录,命运得以改变的,还有圆圆和帆帆,他们幼年被拐的命运,被本报关注记录之后,最终得到了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的“回家的希望”项目救助资金,这3万元的救助资金,将会改变他们因寻子面临破产的家庭。
每一次记录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份责任的担当;每一次微不足道的传播,都在起着改变个体命运与生活的力量。
媒体如此,“公益记录者们”亦是如此。尤其是后者,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公民时代的来临。在这个时代,人人都自觉担当,人人都敢于担当,这不是以身价来衡量,更不是以社会影响来决定,每个人都可以发掘自己身边微小的社会需求,付诸爱心,并将这份担当与爱心传播于众,汇聚成改变生活的强大力量。
这是一个需要担当的时代,也是公民意识觉醒的时代。需要你我积极的参与,积极的行动,像“老牛们”一样。
东方今报评论员 李长需
详情请看:2012年3月19日东方今报
http://www.jinbw.com.cn/pdf/dzb/dfjb/html/2012-03/19/content_54232.htm?div=-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