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看点:2025年08月07日立秋15种风俗美食健康吃起来~(组图)

标签:
立秋15种风俗美食 |
分类: 健康饮食 |
https://q4.itc.cn/images01/20250730/d922ec7eb4914ae598fff0f4ee164c0a.jpeg
https://q6.itc.cn/images01/20250805/9641a6a13456442ba7d1ffc26b78fc5d.jpeg
在《说文解字》中有关于“秋”的解释,其中是这样说的:“秋,禾谷熟也。”其实从“秋”字的组成也可以看出了,其与作物有关,“禾”代表着作物,而“火”则是形容秋季的颜色,金黄红火,这正是果实成熟的颜色。所以立秋,代表着作物以及果实逐渐趋于成熟,收获的季节来临。
2025年08月07日,立秋,是夏季与秋季之间的转折,此后正式进入今年的第三个季节,这也是后半场的起点。从传统意义上来看,立秋不仅仅是个节气,更是个意义重大的日子,届时民间要举行很多的仪式,来表达对秋的欢迎,以及对秋日的美好期许。这让立秋的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也彰显出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下面是立秋15种风俗美食健康吃起来~
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805/fcacf72aee2246c8aad4cb72ef609314.jpeg
1、晒秋
立秋,代表着雨水的减少,湿度的下降,天气越来越干燥,这正是为作物的收获与保存做准备。所谓“秋收冬藏”,人们要将秋日里收获的各种瓜果蔬菜以及农作物,都进行晾晒,待其彻底变干,才能保存起来。这其中正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意识,冬日里万物凋零,食材稀少,人们便要在秋日里准备好充足的食物,留待过冬,才能更好的蓄积能量,等待开春的勃发。
https://q3.itc.cn/images01/20250805/17f030e9e4004324a3e277377d2d102c.jpeg
2、称体重
传统节气之间的习俗往往彼此相连,在立夏当天,民间就流行着悬秤称体重的习俗,届时男女老少都要去称一称,并且将体重记下来。经过了一个夏日之后,到了立秋节气,人们要再次称体重,通过对比两次体重的数字来判断是胖了还是瘦了。在夏日里,天气热,人们食欲也差,体重大多都会下降,人们称之为“苦夏”,所以在立秋之际便要“进补”,以平衡夏日的亏损,也为秋冬打基础。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
https://q1.itc.cn/images01/20250805/b3b15f3f52ac4d34b5b5437e99261076.jpeg
3、求丰收
虽然立秋代表着丰收的季节,但立秋后,作物还需要一段时间,来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让籽粒更加饱满成熟,这也是十分关键的时期。所以在立秋来临之际,人们会祭拜上天,土地以及先祖,首先表达酬谢感恩之意,同时也祈祷立秋后风调雨顺,让庄稼顺利长成,从而获得丰收。
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805/fc8a27b526d9472688538ffc67fa2f51.jpeg
4、尝新
依照乡间习俗,立秋当日,很多地区都会准备西瓜,四季豆等来尝新。在《首都志》中也有相关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届时各家各户都会准备新鲜的时令瓜果蔬菜来品尝,也叫做“咬秋”,人们希望可以借此咬掉夏日的暑热,也咬掉秋燥。这正是人们送夏迎秋的一种仪式。也是适应自然变化,祈盼安康顺利度秋的美好心愿。
https://q6.itc.cn/q_70/images01/20250802/bc8c1bc0d4994741aa4406feedf1af1b.png
5、吃茄子
“一夏无病三分虚”,漫长的夏日里,天气炎热,人们吃不好,睡不好,身体都有些虚弱。在立秋到来之际,便要为身体补充能量,丰富营养,让身体变得强壮起来,从而更好的度秋。立秋进补也大有讲究,最好以清补为宜,不一定要多吃肉,而是要以应季的食物为主。俗话说“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这正是老人们留下来的传统,在这个时节里吃茄子,有助于清热解暑,促进代谢,保护心血管,提升抵抗力等。而且这个时候其鲜嫩味浓更美味。
https://q1.itc.cn/q_70/images01/20250805/dde8fbac7bd644afa3ebe40d366d9c78.png
6、吃饺子:抢秋膘,团团圆圆过金秋
北方人对饺子的爱,渗透在每个节气里,立秋也不例外。案板上擀着皮,锅里煮着馅,热气腾腾的饺子浮起来,捞一碗蘸点醋,咬下去汁水直冒 —— 这叫 “抢秋膘”,盼着秋天能攒点力气,身体强壮又健康。
更重要的是,立秋吃饺子,总少不了家人围坐。你擀皮我包馅,孩子在旁边等着抢第一碗,说说笑笑间,饺子就不光是吃食了,成了团团圆圆的象征。一口饺子下肚,暖的是胃,热的是心。
https://q9.itc.cn/images01/20250805/6de862a6f8db48228ba9e6730efcedbf.jpeg
https://q6.itc.cn/q_70/images01/20250806/127d8ce6bf4e4f3fa936bfa155d2cc07.png
7、吃红薯:滋润肠胃
立秋后,菜市场的红薯堆得像小山,带着泥土的块头,表皮沾着湿乎乎的潮气,一问价,几块钱能买一大袋。这不起眼的粗粮,可是秋天的 “宝藏”—— 里头的 B 族维他命、钾元素、镁元素和膳食纤维,像给肠胃请了 “清洁工”,吃了能帮着消化,肚子不胀了,浑身都轻快。
它最妙的是 “益气生津”,秋天早上起来嘴干、舌头糙,蒸块红薯当早饭,皮一剥,金黄的肉冒着热气,甜丝丝、糯叽叽的,吃着吃着,燥气就被压下去了。做法也多:烤红薯的焦皮咬着香,红薯粥熬得稠乎乎的暖身子,甚至把红薯切成丁,和大米一起煮饭,甜香能窜满整间屋。这时候的红薯刚上市,又便宜又实在,错过这阵,再吃就没这股子新鲜劲儿了。
https://q3.itc.cn/q_70/images01/20250806/32f561126e774e0182ec134a97ad67ba.png
8、吃红皮花生:补益气血
田埂上的花生叶一黄,就知道该挖花生了 —— 带着泥土的花生果,剥开壳,红皮裹着饱满的果仁,捏一颗放嘴里,脆生生的带点甜。这花生被老辈叫做 “长寿果”,可不是虚的,滋养身子的本事大着呢,尤其那层红皮,像给气血 “添柴”,立秋后气血容易虚,多吃点正合适。
别总想着油炸,最简单的吃法最养人:带壳的花生洗干净,加水煮 20 分钟,放把盐和八角,煮出来的花生咸香入味,追剧时剥着吃,比瓜子健康;或者把花生米泡软,和红豆、红枣一起打浆,早上喝一碗,甜丝丝的补气血,手脚凉的人喝着特舒服。这时候的花生刚成熟,果仁饱满,红皮鲜亮,吃着才够味。
https://q8.itc.cn/q_70/images01/20250806/c36a7393628d4be68c94ee152f2cab6a.png
9、山药:养护脾胃
菜市场的山药堆前,总能看见挑挑拣拣的人 —— 带泥的山药,表皮粗糙带点须子,看着不起眼,却是秋天的 “养生明星”。它里头的淀粉酶、多酚氧化酶,像给肠胃 “搭助手”,吃了能帮着消化,夏天吃太多冰的、辣的,胃口差、吃啥都不香?多吃点山药准没错。
做法更是百搭到能天天换:蒸山药最省事,去皮切段上锅蒸 15 分钟,蘸点蜂蜜,粉糯带甜,老人小孩都爱;山药炒木耳,脆嫩爽口,配米饭能多吃半碗;甚至把山药切成块,和排骨一起炖汤,山药吸饱了肉香,软乎乎的,汤喝着润嗓子。这时候的山药刚从地里挖出来,黏液多、口感面,选那种粗胖的,准是又面又甜的好品种。
https://q5.itc.cn/q_70/images01/20250806/a4dd6e891dfb4467b6595f4964e57a81.png
10、雪梨:养肤润燥
水果摊的雪梨堆得像小山,黄澄澄的皮,掂着沉甸甸的,一问价,几块钱能买好几个。这梨是秋天的 “标配”,甜丝丝的汁水里藏着润燥的本事 —— 秋天空气干得像要冒火,鼻子痒、嗓子疼是常事,吃个生梨,脆甜的汁水滑过喉咙,像给燥火浇了瓢水,立马舒坦多了。
别光生吃,煮着吃更养人:雪梨切小块,加几颗冰糖、一小把川贝,炖 20 分钟,汤稠稠的,梨肉半透明,晚上喝一碗,夜里咳嗽都少了;或者把梨榨成汁,加片柠檬,冰镇上一会儿,喝着比汽水解渴,还不用担心伤脾胃。这时候的雪梨刚上市,水分足、甜度高,挑那种表皮光滑、底部凹陷深的,保准好吃又润燥。
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805/87732b7428454c34adc6226dd2fcc9f6.jpeg
11、莲藕:滋润肠胃
立秋后这“秋老虎”可不是纸糊的,燥气初起,最容易伤津耗气。此时水灵灵的莲藕便成了宝贝。它生于淤泥却洁白清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都赞它“生者甘寒,能清热除烦”,是难得的既清润又补养的好物。莲藕那丰富的膳食纤维,更如同温柔的手,帮我们理顺被暑热折腾过的肠胃。
https://q7.itc.cn/q_70/images01/20250803/fd257290a3514618bc4384180da3b2c1.png
12、南瓜:养脾护眼
立秋一到,早晚凉风习习,脾胃也需小心呵护。金灿灿的南瓜,性温味甘,恰是此时温养脾胃的佳选。它富含β-胡萝卜素,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为眼睛和皮肤撑起保护伞。那独特的甜香与软糯,更是对疲惫脾胃最温柔的犒劳。
https://q7.itc.cn/q_70/images01/20250805/5b6877b9e3224c0689325dce95da1c67.png
13、红烧肉:肉补秋膘
立秋最实在的讲究,当属 “补秋膘”。夏天热得没胃口,筷子碰不上肉,身子骨像被抽了点劲儿。立秋一到,就得用一碗红烧肉把这亏空补回来 —— 这可不是瞎吃,老辈说 “秋膘补得足,冬天不怕冷”。
选块带皮的五花肉,切成两指宽的大块,焯水去血沫,砂锅小火咕嘟着。冰糖在锅里炒出琥珀色,倒上生抽、老抽,再扔几颗八角、桂皮,汤汁咕嘟冒泡时把肉倒进去,小火炖上一个钟头。掀开锅盖的瞬间,肉香能飘满整个院儿:肉皮皱巴巴的吸饱了汁,瘦肉嫩得发亮,肥肉炖得入口就化。夹一块配米饭,甜丝丝、油润润,吃着吃着,夏天掉的秤、缺的劲儿,仿佛都被这口肉填满了。这口扎实的香,是秋天给的底气,也是对日子红火的盼头。
https://q5.itc.cn/q_70/images01/20250805/9a11ba8a7fbc41129e1f07b323f6062e.png
14、玉米:啃秋玉米
立秋的街头,总能闻见烤玉米的香 —— 铁桶里炭火噼啪响,玉米棒子被烤得焦香,外皮有点发黑,里头的粒儿却甜得冒汁。这就是老辈说的 “啃秋”,立秋啃口玉米,像是跟秋天打了个招呼:“丰收的日子来啦。”
新下来的玉米最金贵,颗粒饱满得像裹了层蜜,剥开绿皮,须子还带着湿乎乎的潮气。除了烤着吃,煮玉米更家常:锅里加把盐,玉米煮得开花,捞出来啃得满嘴甜,玉米须子别扔,煮水喝能去秋燥。小时候跟着大人下地掰玉米,胳膊被叶子划得痒痒的,可啃着刚摘的玉米,甜汁顺着下巴流,那股子新鲜劲儿,就是秋天最直白的快乐。啃秋啃的不光是玉米,更是对来年五谷丰登的念想。
https://q1.itc.cn/q_70/images01/20250805/fc4918c1ea5449448ce265a3abb5c3fb.png
15、立秋蛋:补秋劲儿
立秋的早上,灶台上总飘着煮蛋的香 —— 这是 “补秋” 的讲究,鸡蛋平价又滋补,老人小孩都能吃,被老辈叫做 “秋补第一口”。
讲究点的,会把鸡蛋染成红色,红通通的摆一盘,看着就喜庆,像把秋天的红火端上了桌。最简单的是白煮蛋,水开后煮 6 分钟,剥壳滑溜溜,蛋黄刚凝固,带着点溏心,蘸点白糖,是小时候最期待的味。爱折腾的就做茶叶蛋:八角、桂皮、茶叶煮出卤汁,鸡蛋敲裂了泡进去,小火咕嘟半小时,蛋白上渗着茶褐色的花纹,咬一口,咸香带点回甘,上学、上班揣两个在兜里,饿了啃一口,浑身都有劲。立秋吃蛋,补的是精神头,盼的是一秋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