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看点:申遗成功!2025年迎来第一个世界非遗中国“春节”~(组图)

标签:
世界非遗中国“春节” |
分类: 经典赏析 |
https://q5.itc.cn/images01/20250120/f9747cd1714a41e19e804be652bd3e6b.jpeg
https://q3.itc.cn/images01/20250120/e8c5aa2cc21849b3be671c1056c91359.jpeg
https://q1.itc.cn/images01/20250119/46299d51bed240dd9ec86d0cc92f320c.png
https://q6.itc.cn/images01/20241211/571442a117714c1b81462e727dcdd090.jpeg
https://t2.focus-img.cn/sh740wsh/zx/duplication/56f2e9e9-37c9-4b74-9b66-cd0d9360b6f7.png
https://q4.itc.cn/images01/20250119/92bddeb6f9004a0fac2014f8ebeb331d.png
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115/c1d06e5e405e4137a86e96f27f6a9389.png
https://q6.itc.cn/images01/20250115/fb10b07d414f4dbf971ce506fe676681.png
https://q3.itc.cn/images01/20250115/f96697ead02a43a8a23185f70af8049f.png
https://q9.itc.cn/images01/20250115/cf938d264c94493890471ed287397409.png
https://q2.itc.cn/images01/20250118/13c4fa69f68c4b66b760741db58238ce.png
春节习俗,是与春节这一节日相关的各种习俗活动的总和,包括祭祀、拜年、娱乐、饮食等多方面。中国社会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按时定期地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与情感,形成了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除夕,如祭灶官、扫房子、拐豆腐、割块肉、杀年鸡、蒸枣花、蒸馒头、贴春联等;然后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间的习俗,如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放鞭炮、开市、庙会、赏花灯、吃元宵等。
春节习俗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对于中华民族的民众而言,春节习俗就是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春节习俗承担着传承着中华优秀美德的功能,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说,春节习俗是凝聚中华民族重要的纽带,连接着全世界中华儿女,迸发出最强劲的民族向心力。
腊月二十三:小年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这一天,人们彻底清洁家中的每一个角落。厨房、正屋、院落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床单、被罩、棉衣也都要拆洗一番。锅碗瓢盆也要清洗得干干净净,灶台也要彻底清理。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这一天,白天要把黄豆或黑豆泡上,晚上豆子泡开后,放到石磨上磨出浆水。然后在锅里用火轻微煮一煮,过滤出豆腐渣,用豆浆压成豆腐。这个过程需要放一些卤水或明矾、石膏来帮助凝固。腊月二十六:去买肉
这一天,很多地方有集市,而且逢双日子有集市。可以去市场上买些肉回来。离春节只有四五天时间了,买回来的肉不容易坏。有的地方会把肉封干,有的则在锅里用开水轻微煮一下,撒上盐,这样肉就不容易坏了。腊月二十七:杀年鸡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杀一只鸡,为春节做准备。鸡血要用来祭灶王爷,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同时,鸡的肉也会用来做菜或腌制腊肉。腊月二十八:白面发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包子等面食。这些面食不仅是为了春节期间食用,还要送给亲朋好友或留作备用。腊月三十:除夕
这一天是春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同时,人们会进行守岁、给压岁钱、燃放鞭炮,迎福纳祥。晚上吃年夜饭等传统活动,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饭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https://q7.itc.cn/images01/20250128/885c65a2c73645e9ad446a88fc279cee.png
https://q9.itc.cn/q_70/images03/20250207/41fe0a5b925a481ab4d5b2734eb4b5c8.jpeg
https://q6.itc.cn/q_70/images03/20250207/1b63f2339af842d8ad5af81eb5be6df7.jpeg
https://q1.itc.cn/q_70/images03/20250207/14a0f13ee26b40f4ac677323944e8406.jpeg
https://q4.itc.cn/q_70/images03/20250207/03d64af4683d4077bca44f1f69337622.jpeg
https://q0.itc.cn/images01/20250207/1edf5ccf4e574df2b4ae9bbc682233cf.png
https://q3.itc.cn/q_70/images03/20250207/ba9b6128836c4831b73fadca5b740439.jpeg
https://q0.itc.cn/q_70/images03/20250207/e8f526e2e99846b6aa16300bbcf564ec.jpeg
中国春节习俗
正月初一:万象更新
正月初一是新年的开端,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人们早早起床,穿上崭新的衣裳,寓意着辞旧迎新。开门时要放 “开门炮仗”,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象征着驱赶邪祟,迎接好运。
在饮食方面,北方多吃饺子,饺子形似元宝,有招财进宝之意;南方则偏爱汤圆,汤圆圆润,寓意着团圆美满。这一天忌打扫卫生,因为垃圾被视为 “财运”,扫地会把财运扫走;也忌动刀剪,以免 “破运”,影响全年运势。
正月初二:迎婿回门
正月初二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又称 “迎婿日” 。女儿携丈夫、孩子带着丰厚的礼品回娘家,一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早上,很多家庭会吃面条,寓意着福寿绵长。人们还会早起迎财神,燃香放炮,期盼财神降临,带来一年的财运。这一天忌睡懒觉,以免错过财神;忌争吵打骂,要保持家庭和睦,营造祥和的氛围。
正月初三:赤狗日
正月初三被称为 “赤狗日”,在传统习俗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不祥。因此,人们这一天通常不外出拜年,以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在家中,要避免动针线,据说动了针线会招惹口舌是非。这一天也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有些地方会在晚上早早熄灯,撒些米粒、糕饼在墙角,为老鼠 “贺喜”,希望它们不要捣乱,保佑家中平安。
正月初四:迎灶神
正月初四是迎灶神的日子。灶神在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的善恶,初四这天返回人间。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燃香拜祭,迎接灶神归来,祈求灶神保佑全家平安、衣食无忧。
这一天,店铺要闭门歇业,进行祭神活动,准备三牲、水果、酒菜等,感谢神明过去一年的庇佑,并祈求新的一年生意兴隆。民间还有 “扔穷” 的习俗,把家里的垃圾清扫干净,寓意着把贫穷和晦气都扔出去。
正月初五:破五节
正月初五俗称 “破五”,这一天有诸多习俗。人们会放鞭炮,寓意着驱赶 “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商家在这一天会正式开业,大放鞭炮,迎接财神,希望新的一年生意红红火火。饮食上,要吃饺子,剁馅时要用力,寓意着 “剁小人”,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都剁碎,开启新的好运。同时,这一天可以打扫卫生,把前几天积攒的垃圾倒掉,象征着送走贫穷和晦气。
正月初六:送穷日
正月初六是 “送穷日”,人们会将家中的杂物、破旧衣物等扔掉,寓意着送走穷鬼,迎来富足。
店铺在这一天会再次开张,进行 “开市” 仪式,放鞭炮、挂灯笼,祈求生意顺利。这一天,人们还会出门游玩,称为 “出行”,希望新的一年能走出家门,迈向新的机遇,收获更多的财富和好运。
正月初七:人日节
正月初七被称为 “人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人们会吃七宝羹,用七种新鲜的蔬菜熬制而成,寓意着用蔬菜的清气驱赶疾病和晦气,保佑身体健康。这一天忌出远门,因为人日是人的生日,要在家中好好庆祝,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顺遂。
正月初八:谷日节
正月初八是 “谷日”,这一天与谷物丰收有关。人们会在这一天观察天气,若天气晴朗,则预示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一些地方会举行祭谷仪式,向天地祈求粮食丰收。这一天忌破坏粮食,要珍惜谷物,不可随意浪费,表达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
正月初九:天公生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俗称 “天公生”。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祈求天公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祭品要格外丰盛,摆上整只的猪、羊,还有各种水果、糕点等。祭祀时要行大礼,表达对天公的敬重。这一天忌说不吉利的话,要保持敬畏之心,以免触怒天公。
正月初十:石头生日
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是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
在山东等地,人们会在这一天向石头焚香祭拜,祈求它们在新的一年里保佑庄稼丰收、生活平安。有些地方还会把面饼放在石头上,寓意着让石头吃饱,不会给人们带来麻烦。
正月十一:子婿日
正月十一是 “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在这一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回到岳父家,一家人相聚,共享天伦之乐。
岳父岳母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女婿,感谢他对女儿的照顾。这一天,女婿要表现得彬彬有礼,尊重长辈,增进与岳父岳母的感情。
正月十二:搭灯棚
正月十二开始,人们就忙着准备元宵节的灯展了,这一天要搭灯棚,为制作花灯做准备。
大街小巷开始热闹起来,工匠们开始制作各式各样的花灯,有动物造型的,有神话人物的,还有各种吉祥图案的。人们聚在一起,讨论着花灯的样式,充满了节日的氛围。
正月十三:点灶灯
正月十三是 “上灯日”,也叫 “点灶灯”。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要点亮厨房的灯,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光明、红红火火。
一些地方还会举行 “试灯” 活动,把做好的花灯点亮,在村子里巡游,展示给大家看,看看哪盏花灯最漂亮,最有创意。
正月十四:拜临水娘娘
正月十四是临水娘娘的生日,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这一天,妇女们会到临水娘娘庙祭拜,祈求她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特别是保佑孕妇生产顺利。同时,这一天也是元宵节前的最后准备阶段,人们会继续完善花灯,准备各种祭品。
正月十五: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这一天,人们会吃元宵或汤圆,寓意着团圆美满。
晚上,会举行盛大的灯会,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大街小巷,让人目不暇接。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传统表演,热闹非凡。人们会出门赏花灯、猜灯谜,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一天没有太多禁忌,人们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共度团圆时光。
这些习俗和庆祝活动共同构成了中国春节的丰富多彩,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和差异,但总体上,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充满了欢乐、祥和和团圆的气氛。
https://q9.itc.cn/q_70/images03/20250117/603f3b4e36794200a023eedd403dc977.jpeg
2025年01月29日:春节快乐噢!好运连连!万事如意!(第一个世界非遗中国“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