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组图)

标签: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
分类: 经典赏析 |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1016/9f65f880bc744400b22fa0ffd62b8355.jpeg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the third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2023年10月17日至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the third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活动,主题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本届论坛不仅是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最隆重的活动,也是各方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
从2013年到2023年,10年来,中国与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合作。最后,祝福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a01e0596cab94b93be33416189f68a22.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在希瓦古城的历史文化遗迹修复方面,中国是迄今为止给予我们帮助最多的国家”
“在希瓦古城的历史文化遗迹修复方面,中国是迄今为止给予我们帮助最多的国家。”历史学家卡米尔然·胡代别尔加诺夫说。希瓦古城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东西交汇地。2014年,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决定合作开展希瓦古城保护修复工作。在两国共同努力下,一度失修残破的希瓦古城如今光彩再现。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e16a972df2fe48679db6e128bd700d21.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中国朋友为我家乡修了一条致富路”
在智利5号公路塔尔卡-奇廉段上,经常会看到一辆辆满载出口水果的货车飞驰,其中不少装载即将发往中国的车厘子。公路无感通行收费系统上线,让车厘子从果园运往冷藏中心的时间显著缩短。果农科尔特斯说:“中国朋友为我家乡修了一条致富路,我也很高兴能让大洋彼岸的中国朋友吃到美味的智利车厘子。”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f0e9e17cb70f4ebc901133eb4f4bb37d.pn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在大环境极困难的时候,选择了进军中国市场”
“会走路的黄金”如何走进中国?2021年,新西兰品牌太平洋羊驼,“在大环境极困难的时候,选择了进军中国市场”。进博会上,9平方米展位,100多条羊驼绒冬被销售一空。次年,该企业用中国工艺为原料赋能,实现了新西兰历史上最大一次羊驼纤维原料出口。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0993541a73774a98ae358110506e4a1f.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这是我家第一次用太阳能发电,我很满意”
德国北部小镇施瓦岑贝克居民迪尔克,近来用上了中国企业生产的太阳能设备。这些设备或经由海路到达荷兰鹿特丹港,再转运至德国,或搭乘中欧班列直达德国。迪尔克说,这套设备安装简便,还能省下不少电费,“这是我家第一次用太阳能发电,我很满意”。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82265b1f74d34fc9afa36536cb9a295f.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愿甘美兰成为印尼和中国艺术交流的桥梁”
甘美兰是印尼一种独特音乐形式,演奏乐器包括铜排琴等,历史悠久。今年36岁的仁迪来自印尼万隆。2015年,他到广西留学,毕业后成为广西艺术学院专门教授甘美兰课程的外籍教师,同时兼任该校甘美兰乐团首席。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甘美兰。他说:“愿甘美兰成为印尼和中国艺术交流的桥梁。”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d58abf316ef14abcbb0199a18a2d0494.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各自的梦想
“在这里挣出了生活,成就了梦想。”在浙江义乌的贝迪餐厅,汉语、英语、阿拉伯语不时传来,来自约旦的老板穆罕奈德用各国语言招待客人,生意十分红火。他把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百姓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中。他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各自的梦想。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000cfdfada9e4195b56c760670f8fe8d.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但在中国‘追光’,我可以将产品卖到全世界”
一盏灯的光芒可以多耀眼?叙利亚灯具商人沐佳的答案是照亮全球。通过线上发布产品视频,线下参与各种专业展会,在“中国灯饰之都”广东中山古镇成立贸易公司并开设工厂的他说:“此前我的客户只来自叙利亚和周边的几个国家。但在中国‘追光’,我可以将产品卖到全世界。”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e1f71ff6fc8a4ac88df0185d00963610.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无论来自哪里,无论男女,在这儿都有均等发展的权利”
曾在人前不敢高声说话的埃及女孩伊马德,在“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找到了梦想安放之地,用约10年时间成长为一家拥有近百名员工的企业掌门人。她说:“无论来自哪里,无论男女,在这儿都有均等发展的权利。”如今,合作区里还有1000余位埃及女性,像她一样勇敢独立。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77e6608c76c9430a9f48b9ff0b21a70d.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如果没有他们,我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我”
“如果没有他们,我就不会成为今天的我。”27岁的南非青年达斯温从小就怀揣成为工程师的梦想,却因家境贫寒而几乎放弃学业。在中国公司的支持下,他考上了大学,成为南非德阿风电项目运维团队的一员。中非合作项目帮助更多“达斯温”圆梦。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89355a8e13df4cdf85112fff37dec2c7.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我们因‘一带一路’聚集在一起,正在以更加现代、新颖的方式将中亚推向世界舞台”
10年前从澳大利亚来到哈萨克斯坦、现为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教务长办公室副教务长的洛雷塔·奥唐纳亲眼见证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诞生,也亲身经历了倡议助力哈萨克斯坦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的过程。“我们因‘一带一路’聚集在一起,正在以更加现代、新颖的方式将中亚推向世界舞台。”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49ab96908f284eb3b6a6210d9982c00a.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过上了越来越好的生活”
对哈萨克斯坦南部小镇札纳塔斯的居民来说,中哈合作风电项目第一台涡轮风力发电机到货的那天,是个难忘的日子。当地磷矿场的工程师阿比尔加济耶夫,后来做了一个拥抱“未来”的决定——辞职加入风电项目,如今已成为独当一面的检修工程师,“过上了越来越好的生活”。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91aab63597fd4b19b11966553e179d4c.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一条隧道彻底改变上千万人的生活
一条隧道彻底改变上千万人的生活。卡姆奇克隧道修通后,百姓去趟首都再不用绕行邻国,塔什干市民能吃上费尔干纳当天采摘的新鲜蔬果。中国企业用900天奋战,完成因难度极大而一度被搁置的项目,让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第一长隧”见证了中国技术与中国速度。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dbb78780dc2f4c4ca109aaba63252dd4.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熊猫侠”成为全球新闻官
“熊猫侠”成为全球新闻官。“没有海南就没有现在的我。”哈萨克斯坦青年鲁斯兰在中国学习生活14年,RH阴性血的他上大学时常献血,故被称为“熊猫侠”。2019年,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成立,鲁斯兰是其首位外籍员工,目前担任全球新闻官。一路成长,他感受到中国对国际人才的欢迎和重视。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e8ea0c973b414db49681745382aaae5d.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红酒、红肉很搭,我们俩也很搭”
“红酒、红肉很搭,我们俩也很搭。”乌拉圭人马丁在中国留学期间,不少朋友向他打听如何将乌拉圭农产品销售到中国。“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乌贸易往来愈加密切。马丁决定留在中国,从事牛肉贸易,并在上海遇到了自己的幸福。2017年,妻子带着马丁回到老家安徽芜湖,在当地经营起一家牛排馆,与很多老客户都成了好朋友。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7e4216d0e6234255b39381dbd83fff47.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这里没有港口,却成了海产城
这里没有港口,却成了海产城。近海不靠海的边境小城吉林珲春,海产品进出口贸易活跃,每年有150多万只帝王蟹,前夜从俄罗斯深海捕捞,第二天一早就从这里进入中国,数小时后来到各地的餐桌。戏称自己是“海鲜搬运工”的当地人,把“借港出海”的文章越做越大。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55597497ce864a73b37b84a63de39c41.pn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帮助印尼组建自己的高铁技术力量和员工队伍
“saudara baik”是印尼语“好兄弟”的意思,也是雅万高铁印尼员工曼迪对中国技术员黄玉龙的称呼。在这东南亚首条高铁建设期间,中方团队除了“师傅带徒弟”一对一培养技术人员,还就近吸纳村民,在培训后成为焊工、工程车辆操作员……帮助印尼组建自己的高铁技术力量和员工队伍。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756bde2679a04cdd883c646c2bf6070c.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传播互动的鲜活例证
三只兔子一共只有三只耳朵?在敦煌莫高窟洞窟顶部的藻井里,三只兔子两两共用一耳、绕圈追逐的场景总能吸引大家的目光。这一独特的“三兔共耳”造型还出现在阿富汗的金属盘里、蒙古的铜币上......无论这一造型创意最初起源何处,它的圆融可爱与生生不息都是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传播互动的鲜活例证。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50bb95d00c5948379fcc8e4141e7a20a.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再也不用担心因交通拥堵而迟到”
“希望我长大后能去中国学习先进技术,为巴基斯坦建造更多像橙线这样舒适方便的地铁。”小学生沙凡口中的“橙线”是穿行在“花园之都”拉合尔的巴首条地铁线,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现在沙凡每天乘地铁去上学,“再也不用担心因交通拥堵而迟到”。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2e5782faf550487e82123884a5f9b6ba.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他们赢得了尊敬”
66岁塔吉克斯坦老人阿赫拉姆说:“中国建设者帮助我们铺设道路,修建隧道,他们赢得了尊敬。”塔吉克斯坦大部分国土海拔在3000米以上,多为山地,道路施工条件差、难度高。如今,在已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塔吉克斯坦交通“大动脉”上,随处都能看见中国企业的印记。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565b157a7cd145079b2163458dde4897.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
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玉米从1米窜到2米,亩均产量最高提升240%,水分利用率提高127%以上……这组肯尼亚田间试验数据,来自兰州大学熊友才教授团队。十多年间,团队奔赴肯尼亚近30次,面对缺水缺电、荒坡荒地等挑战,成功给肯尼亚送去了垄沟地膜覆盖技术,为当地粮食增产增收蹚出了一条新路。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9454c428c5884d3e87e01f326fac476f.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动物与铁路同行,人与自然共生”
列车自空中飞驰而过,长颈鹿、大象从铁路桥下悠闲穿过,犀牛一家在铁路大桥边休息……2017年通车后,这样的场景在中非合作的肯尼亚标轨铁路上成了常态。“动物与铁路同行,人与自然共生”,“动物大迁徙圣地”有了新的风景线。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bdcdfa884feb4ec08dda588f3fe1ec4e.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中国与拉美有多远?一朵“云”的距离
中国与拉美有多远?一朵“云”的距离。为在自然状态下保护当地濒危动物美洲虎,中拉合作项目“科技守护自然”通过相机不间断采集保护区视频数据,并利用云技术等在云端进行AI分析,以此监测生物多样性指标。类似的中国云技术,在智利、哥斯达黎加已应用多年。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9fea16a2832e4bb098c86010d4a4c31e.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刚果(布)农民收获致富秘诀
平均亩产翻番,刚果(布)农民收获致富秘诀。近5年,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为当地人提供了2205人次各类培训。当地人安德烈用所学技术种西瓜,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买了第一台电视。如今,当地农民甚至在示范中心周边安家,向中国专家“取经”。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b377b1d04c0544e0b23d564cf47a1b78.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现在每天盖这个戳子快10000个了”
在霍尔果斯铁路口岸站联运大厅工作近10年的马红说,铁路口岸刚建设时,每天通行的中欧班列也就两三列,需要盖的国际站承运日期戳不到300个,“现在每天盖这个戳子快10000个了”。龙门吊把货物在宽轨、窄轨铁路上不断吊运,俨然新时代丝绸之路的典型场景。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9bc028477640481795558997d3273ae2.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看球赛再也不用远行”
2022年,喀麦隆球迷恩东戈第一次在家门口看上了非洲杯。自从村里有了100寸高清分辨率的投影电视,“看球赛再也不用远行”。这是中国援非“万村通”项目带来的改变,它为非洲国家的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助力非洲民众联通世界。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1b33102d218d41618a2192ff3610c601.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我要努力学习技术,希望有一天也能在自己国家驾驶先进的列车”
吉尔玛是埃塞俄比亚首位女性电气化列车司机,驾驶火车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今年7月,她来到中国参加培训,学成归国后将独立驾驶列车。国庆前夕,吉尔玛第一次乘坐高铁,她又种下一个“高铁梦”:“我要努力学习技术,希望有一天也能在自己国家驾驶先进的列车。”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12fbff1c8a2046688c22d2ec4fb63e27.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吉中友谊就像这井水一样纯净
“吉中友谊就像这井水一样纯净”。吉尔吉斯斯坦纳伦州与中国接壤地区的一个边防站,海拔3500多米,吉边防战士被用水难的问题困扰多年。2022年,正在执行中吉乌铁路可行性研究的中方团队抵达这一地区,应当地请求,为吉边防站打了一口85米深的新水井,解决了吃水难题,拉近了中吉两国人民的心。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22ae887ea4e64f29868606b08314a9fc.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在元宇宙中共同完成“汽车零部件拆装”的实训课程
中泰两国学生同时戴上VR头盔,在元宇宙中共同完成“汽车零部件拆装”的实训课程,这场“云端相遇”源于两国共建的泰国鲁班工坊。这是中国建立的首个海外鲁班工坊。如今,这一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已在多国多地落地生根,正在为共同发展之梦插上翅膀。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698ee266cba5442fae35c02c63172bd1.pn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丨“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新名片
新疆赛里木湖里本无鱼。从贝加尔湖引进的鲑鱼苗让湖面欢腾起来,当地哈萨克族人的餐桌上也多了一道美味。近十年来,这里制作的鱼子酱沿着“一带一路”远销芬兰,成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新名片。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480a91e7e195414eabf03649ea76e56f.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丨“产业内更多人会从中受益”
巨大的中国市场正不断为菲律宾带来商机。2023年1月,菲律宾获准向中国出口新鲜榴莲。3个月后,一架“有味道”的货机飞抵广西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这是菲律宾新鲜榴莲首次进入中国。菲律宾达沃市一家榴莲加工厂的质检员阿布东说,虽然工作量将大大增加,但他很高兴,因为“产业内更多人会从中受益”。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514280e719644f18ab5bd103c889e524.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丨中国的考古“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国的考古“朋友圈”越来越大。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哈萨克斯坦拉哈特遗址,中哈考古队一起研究了张骞“凿空”之前的当地情况;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明铁佩遗址,中乌考古队为寻找历史上盛产汗血宝马的大宛国都城提供了有力证据。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31018/5577f4f313c34b7588c61f5b6749a5d5.jpeg
“一带一路”的100个故事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大量天然气资源被白白浪费了”
“感谢中国朋友带来的技术设备,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大量天然气资源被白白浪费了。”在伊拉克南部哈法亚油田,工程师纳沙特·迪亚说。由于伊拉克天然气加工能力十分有限,2019年,中国石油投资超10亿美元建设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日前已顺利完成机械竣工,成为“一带一路”中伊能源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