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悲痛!罗京遗体火化现场万人送别 妻儿泪流满面(组

(2009-06-13 23:47:15)
标签:

this

灵堂

image

追悼会

罗京

八宝山

娱乐

分类: 娱乐星闻

http://img1.gtimg.com/ent/pics/18324/18324758.gif妻儿泪流满面(组" />

罗京妻子刘继红双眼红肿

http://img1.gtimg.com/ent/pics/18324/18324756.gif妻儿泪流满面(组" />

罗京的儿子罗疏桐抱着爸爸的遗像

http://img1.gtimg.com/ent/pics/18324/18324762.gif妻儿泪流满面(组" />

各界人士来到八宝山送罗京最后一程

http://img1.gtimg.com/ent/pics/18324/18324761.gif妻儿泪流满面(组" />

很多群众蜂拥而上,人们口中喊着罗京的名字

罗京遗体被火化妻子难掩心中悲痛泪流满面

6月11日上午8:30分,央视《新闻联播》著名播音员罗京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的灵堂内举行,央视领导和诸多央视主持人亲临现场为罗京送行。据初步统计,八宝山灵堂外当天来送罗京的社会各界群众已达万人,很多群众是自发的连夜坐火车赶到北京,只为送罗京最后一程。

罗京遗孀露面众人伤心落泪

昨天早晨7点,记者就赶到八宝山陵园,此时广场上已聚集了很多群众,他们都自发来为罗京送行。记者发现在人群中,很大一部分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的脸上挂着哀愁,胸前戴着白花,正翘首期盼地望着灵堂的门口,等待着见罗京最后一面。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早晨6点左右,运送罗京灵柩的灵车便已到达八宝山,很多群众蜂拥而上,人们口中喊着罗京的名字,现场秩序一度出现混乱,在灵柩抬进灵堂之后,群众才安静下来,一位守候在灵堂门口的老大姐告诉记者,她6点多就来了,看着罗京的灵车来的,罗京的儿子抱着父亲的遗像走在灵柩前面,后面跟着罗京的爱人,那情景太悲惨了,“孩子才十几岁就没了父亲,太可怜了,看着他儿子年幼的脸,让人忍不住流泪,那场面简直太悲惨了。”说着,大姐的眼圈再次泛起泪花。

昨天,北京的气温达到35摄氏度,而八宝山陵园广场上人山人海的场景,似乎比天气更加火热,到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前,来为罗京送别的已达万人。灵堂的门匾上高高悬挂着肃穆的几个大字“沉痛悼念罗京同志”,两旁引用罗京名字写成的大幅对联随风飘动着,在众多花圈的衬托下显得别样伤感。

古稀老人折白花表达心意

遗体告别仪式在上午9点正式开始,有些人由于悲伤过度晕倒被保安人员搀扶着。在这些送行的群众中有一位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手里提着装满白花的袋子,见到没戴白花的人就递上一朵,在采访中记者得知,这位老人已经76岁,家住东城区,早晨三点就起床和老伴一块儿用绢纸折了很多小白花带过来,现场发给没来及准备白花的人,他说:“可以说我们是在电视上看着罗京这孩子成长的,从开始的青涩到后来的成熟,他刚到了收获的年龄就得了癌症真是太不幸了,我们全家都为他惋惜。他的音容笑貌到现在还在我的脑子里,听说他突然走了,我和老伴儿都十分悲伤,老伴儿身体不好,所以我自己来了,送这孩子最后一程吧,折的这些白花算是我们为他尽的最后一点心意。”

灵堂外还有很多大学生,他们都曾听过罗京讲的课,“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罗京老师是我们崇拜、尊敬的人,这次老师走了,一定要来送他最后一程,以表心意。”一个学生哽咽着告诉记者。

央视名嘴专程赶来送同事

记者了解到,当天央视除有工作的主持人没能来现场外,其他所有的主持人全部前来为罗京送行,其中包括董卿赵忠祥白岩松濮存昕朱迅、宋世雄、李咏、桑兰、蒋大为毕福剑马东刘仪伟马斌、李瑞英、王宁、李修平等等一个个观众熟悉的面孔。值得一提的是,当天桑兰也冒着酷暑赶到现场,她表示,虽然自己行动不便,但还是要亲自来送罗京最后一程,她在参加完遗体告别后,对罗京的家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坚强”。罗京的遗体告别仪式在11点半正式结束,虽然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但由于送行的人实在太多,所以还是有很多群众没能亲眼送别罗京。

罗京生前酷爱足球,曾与很多同事成立的明星足球队一同去外地比赛,记者获悉,在他去世后,明星足球队的队友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罗京制作了一塑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塑像,以表足球队员们对他的缅怀之情。此外,罗京所在的母校79级同窗好友也在当天组织前来,还亲自制作了横幅为老友送行,希望罗京一路走好。

http://image.jxcn.cn/2009/0613/u149p4t8d1732220f107dt20090612163334.jpg妻儿泪流满面(组" />

  别离总是令人悲伤。11日上午,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追悼会及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他的英姿,他的笑容,他的声音,都将成为我们最深切的怀念。送走罗京,留下他最美好的回忆。

http://image.xinmin.cn/2009/06/12/20090612181614623306.jpg妻儿泪流满面(组" TITLE="令人悲痛!罗京遗体火化现场万人送别 妻儿泪流满面(组" />

群众送罗京最后一程

    罗京追悼会11日举行 万人送别

  等待的人群排成了绵延200多米的长蛇阵,花圈、挽联、黑色的条幅在汹涌的人潮中时隐时现……昨天,上万人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号告别厅,和年仅48岁的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依依惜别,烈日也不能晒退那些想见他最后一面的观众。

  清晨,罗京的灵柩就从医院运抵公墓。儿子罗疏桐手里举着爸爸的遗像,面色哀沉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妻子刘继红更是悲痛欲绝。

  “四载同窗,三十年情谊,七九播音痛失手足。”罗京大学时的同学从全国各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昨晚,我们班在国内的所有同学都来了,在一家饭店给他设了灵堂,我们一根一根地给他点烟,一张一张地播放他的照片,每个人都看着照片和他说话,感觉他就在我们身边,从没有离开。”同学马雅莎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周围采访的记者和旁观的群众也跟着她一起抹眼泪。“他是一个特别朴实的人,我们刚入学时他就穿一件旧棉猴,一件人造革的夹克,剐破了缝一缝还照样穿。”“他在学习上特别认真努力,刚入学的时候成绩并不好,但特别能吃苦,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就成了我们班的前三名。他能进入央视,正是因为他的勤奋努力。”在同学们的回忆里,罗京是一个优秀的播音员,更是一个好同学、好兄弟。

  赵忠祥、宋世雄、毕福剑、白岩松、周涛、朱迅……昔日的同事都赶来送罗京最后一程,因为哀伤,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采访。在亲属、朋友、同事送别之后,上午10时左右,等待的观众也排着队慢慢往里走。因为人太多,队伍太长,排在后面的观众在太阳底下已等了几个小时,人群中不时有人中暑晕过去,但他们依然在等待着去看罗京最后一眼。天津话、东北话、四川话、上海话……送别的人群中夹杂着各地的口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彼此交流对罗京的好感。“这么好的人,为什么不来送送他呢?”徐大爷老两口早晨六时多就来了,因为割舍不下那陪伴他们25载的熟悉的声音、熟悉的面庞,但汹涌的人潮却把他们挤在了外面,只能远远地看着。“他的声音那么好听,他的人那么好,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来自河北三河的李先生夫妻俩,几天前已经去过307医院悼念,今天又赶过来见他最后一面。

  11时30分,罗京追悼会正式结束,但仍有数百名群众未能入场送别罗京。治丧委员会发言人、央视主持人郎永淳劝慰他们,“你们的祝福,罗京老师在天堂一定能接收到”,随后他还代表央视和家属向大家鞠躬致谢。在场群众用整齐而响亮的掌声,送去对罗京最后的祝福。

  “不论你走的多远,也走不出我们的思念。”追悼会现场,这副由热爱他的观众挂起的挽联,也许最能代表观众的心。

http://image.jxcn.cn/2009/0611/xin_03206061110198592374644.jpg妻儿泪流满面(组" />

罗京之子罗疏桐双唇紧闭拒绝流泪抱遗像缓步走向灵堂。

追悼会现场细节:罗京之子双唇紧闭拒绝流泪

别离总是令人悲伤。昨日上午,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追悼会及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他的英姿,他的笑容,他的声音,都将成为我们最深切的怀念。送走罗京,留下他最美好的回忆。

  罗京儿子手捧遗像不再流泪

  昨日清晨,罗京的灵柩被从307医院运送到八宝山。灵车缓缓驶入广场,六位身穿白色衬衫的罗京生前亲友戴着白色手套,把罗京的灵柩从车上抬下来,灵柩上覆盖着鲜红的党旗,这是整个广场上唯一鲜艳的颜色。记者看到,一位身材结实,穿深黑色衣裤的少年手捧着罗京的遗像,左臂上戴着一个“孝”字,他的双唇紧闭,脸色惨白,神情悲痛,却并没有再流下眼泪。

  这位走在队伍的最前端的少年就是罗京的儿子罗疏桐。此时,参与悼念的群众还不是很多,群众们自觉地让开道路,目送着送葬队伍通过。

  罗京哥哥被人搀扶送别弟弟

  在哀乐声中,不少群众流下了眼泪,有的女性观众当场呜咽着说:“罗京一路走好!一路走好!”声音极度悲戚。罗京的哥哥手捧遗像送了弟弟最后一程。整个过程中,罗京的哥哥一语未发,双目无神,表情悲痛,由于过于伤悲,这位中年人竟已捧不住手中那并不十分沉重的遗像,而是由俩位亲友一直在一左一右用力搀扶才能前行。

  罗京同事央视最高规格追悼

  昨日上午8时左右,治丧委员会发言人郎永淳出面宣布追悼会的筹备,“早上五点半,台里领导和新闻中心领导以及播音组的同事,到307医院,六点半时起灵,六点四十到殡仪馆。 ”

  罗京的灵堂开放3天后结束悼念活动,据郎永淳说,对于罗京的追悼会将给予最高规格,昨日中央电视台的台领导和各中心领导都到场送罗京最后一程。在罗京病逝后,央视立即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主任是焦利台长,副主任是张长明、罗明副台长。成员包括中央电视台分党组成员等近30人。一身黑衣,戴着墨镜央视前台长杨伟光在走向灵堂的途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评价罗京时,他这样说:“他为中国人民做出了贡献,他是中国播音界的楷模。”中央电视台台长焦利到达罗京追悼会现场身着黑色西装,神情严肃,婉拒了媒体的采访。

  除了大批赶来送别的群众,从早上七时开始,就陆续有罗京生前好友、同事赶到八宝山。央视主持人派代表抱罗京半身像雕塑送入灵堂。董卿、赵普、水均益、白岩松、崔永元、周涛、宋世雄、徐济成、沈力、陈铎、毕福剑、鞠萍、王小丫、李瑞英等央视大批主持人和工作人员送别罗京。

  同学痛心他比我小却先走了

  昨日在八宝山追悼会现场,罗京在广院的同班同学,也是当年罗京所在班级的班长马雅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几度哽咽落泪,她痛哭着声说:“罗京在我眼里就跟我的弟弟一样啊,他比我年龄小啊,怎么能他比我先走呢?”马女士回忆说,上学期间,有一次一个同学在打篮球时腰部受伤了,受伤以后住院,在当时那种经济情况下,有一天罗京来看他,背着一个黄书包,里面装满了鸡蛋,而且鸡蛋是煮熟的。“罗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觉得确实非常非常使人感动。他不光对我这样,对我们全班所有的同学都是这样的。 ”“他给人传递的信息永远都是至纯、至善、至美的感觉。我在大学寒假期间做过一次手术,我从手术台下来后,见到的第一个同学就是罗京,见到我后,一连串的关切。 ”

  马雅莎说:“去年十月份的时候在网上得知罗京得癌症的消息,当时非常愤怒,我认为是假新闻。”不愿意相信这个事情的马女士给罗京发去了短信:“我就给他发个短信说,听说你得了不太好的病,是真的吗?我不愿意相信。”很快,罗京给他回短信:“没有大事,不要担心。”马雅莎说:“当时我就想完了,看来是真的。罗京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在他眼里基本没有太大的事,如果他说没大事,那这事一定不小。 ” 记者 韩秀

  罗京资料:

  被誉为“国嘴”的罗京,于2009年6月5日7时05分因淋巴癌扩散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病逝,终年48岁。

  他生于196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重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主播之一,新闻编辑部副科长,中共十七大代表。

  罗京的名字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民众熟悉他沉稳浑厚的嗓音及庄重的屏幕形象。由于罗京播音时鲜见笑容,观众称他为“冷面小生”。

  2004年至2008年,罗京连续5年被评为央视最佳播音主持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