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散论
2023-07-10 09:49:27
标签: 两晋 唯物史观 朝代之一 政绩不著 时势自身原因
中国历史上的两晋朝代分为西晋、东晋两段。总体国势状况和秦、两汉、隋唐、两宋、元、明、清不能比,更不要说以前的五帝、夏、商、周等以及再往前传说中的三皇等时期。
两晋大体属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乱世时期。这一时期和唐末续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十国分裂乱世时期相比,虽时间较长,也更加“条理“一些,但不如后者由五代延续正统更明显。三国魏为主,后两晋南朝宋齐梁陈名义上延续正统实则基本偏安一隅名不符实,后接延续北朝的隋朝继统。西晋只公元280年灭吴一统三国不久,即开始酝酿内乱分裂衰败,317年灭亡后由南下的司马睿的东晋偏安接替。420年被南朝宋齐梁陈取代,直至589年陈被隋灭掉为止。总之两晋自公元265年篡魏至东晋灭亡,共计155年时间。两晋王朝基本乱世,总体乏善可陈,换帝频繁,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不稳定,百姓陷于战乱,苦不堪言。
西晋起自三国最主要的曹魏时期的权臣司马懿,后经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和其孙司马炎,后者于265年篡夺刚刚于263年灭掉刘蜀的曹魏而立西晋一朝。15年后于280年灭掉三国中最后一个孙吴政权而短期统一中国。后司马炎种种胡作非为证明司马氏及其子孙不堪其重,使两晋最终沦为平庸朝代,使中国继续走向战乱分裂衰败歧途。短命的西晋一朝52年后灭于五胡乱华。317年司马氏后代据说实乃牛金之后的司马睿迁都建康,是为东晋,103年后被刘裕的南朝宋所篡。这一百余年也是困难重重虽偏安一隅也不能免。期间仅383年与前秦淝水之战可为之挽回一些颜面,其他乏善可陈。正如西晋一朝,除灭吴短期一统外仅有反对朝政的竹林七贤给大家留下较深印象。
究其原因两晋在中国历史上政绩不著原因有二。一是时势使然,该时期政坛不稳,大家走马灯式轮番执政,导致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百姓民不聊生。二是司马氏追随曹操曹丕父子等,继前者篡汉后再篡魏,大家对之好感不多。再则开国皇帝司马炎私德甚差,灭吴不久自乱朝政,导致国势急速衰亡。东晋不过偏安一隅,牛代马后,继续困难重重,百年刚过即亡。
总之,我们应当客观历史地看待两晋时期,应当抛弃一些不必要的感情色彩。司马氏为曹魏对抗刘备刘禅父子以诸葛亮姜维等为辅的刘蜀王朝,最终灭掉之。后又篡魏自立灭吴而短期统一中国。我们没有必要对此抱太多不好情感,因为那样没用,改变不了历史事实。同样我们对西晋后来的乏善可陈也应给与清醒的客观分析。这里既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所趋,也有司马氏自己德谋不足的弱项原因。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同时又是时间不能算太长,政绩相对不足的朝代之一。这个定论应当算公正客观。
最后,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历史。历史是由各个时代具体的自然历史过程组成,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前进过程。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由各种力量的平行四边形合力方向所决定的。英雄帝王将相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即便是在两晋那样的乱世,中国历史也是处在不断有所向前发展的过程中。
两晋散论
中国历史上的两晋朝代分为西晋、东晋两段。总体国势状况和秦、两汉、隋唐、两宋、元、明、清不能比,更不要说以前的五帝、夏、商、周等以及再往前传说中的三皇等时期。
两晋大体属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乱世时期。这一时期和唐末续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十国分裂乱世时期相比,虽时间较长,也更加“条理“一些,但不如后者由五代延续正统更明显。三国魏为主,后两晋南朝宋齐梁陈名义上延续正统实则基本偏安一隅名不符实,后接延续北朝的隋朝继统。西晋只公元280年灭吴一统三国不久,即开始酝酿内乱分裂衰败,317年灭亡后由南下的司马睿的东晋偏安接替。420年被南朝宋齐梁陈取代,直至589年陈被隋灭掉为止。总之两晋自公元265年篡魏至东晋灭亡,共计155年时间。两晋王朝基本乱世,总体乏善可陈,换帝频繁,社会政治经济等发展不稳定,百姓陷于战乱,苦不堪言。
西晋起自三国最主要的曹魏时期的权臣司马懿,后经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和其孙司马炎,后者于265年篡夺刚刚于263年灭掉刘蜀的曹魏而立西晋一朝。15年后于280年灭掉三国中最后一个孙吴政权而短期统一中国。后司马炎种种胡作非为证明司马氏及其子孙不堪其重,使两晋最终沦为平庸朝代,使中国继续走向战乱分裂衰败歧途。短命的西晋一朝52年后灭于五胡乱华。317年司马氏后代据说实乃牛金之后的司马睿迁都建康,是为东晋,103年后被刘裕的南朝宋所篡。这一百余年也是困难重重虽偏安一隅也不能免。期间仅383年与前秦淝水之战可为之挽回一些颜面,其他乏善可陈。正如西晋一朝,除灭吴短期一统外仅有反对朝政的竹林七贤给大家留下较深印象。
究其原因两晋在中国历史上政绩不著原因有二。一是时势使然,该时期政坛不稳,大家走马灯式轮番执政,导致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百姓民不聊生。二是司马氏追随曹操曹丕父子等,继前者篡汉后再篡魏,大家对之好感不多。再则开国皇帝司马炎私德甚差,灭吴不久自乱朝政,导致国势急速衰亡。东晋不过偏安一隅,牛代马后,继续困难重重,百年刚过即亡。
总之,我们应当客观历史地看待两晋时期,应当抛弃一些不必要的感情色彩。司马氏为曹魏对抗刘备刘禅父子以诸葛亮姜维等为辅的刘蜀王朝,最终灭掉之。后又篡魏自立灭吴而短期统一中国。我们没有必要对此抱太多不好情感,因为那样没用,改变不了历史事实。同样我们对西晋后来的乏善可陈也应给与清醒的客观分析。这里既有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所趋,也有司马氏自己德谋不足的弱项原因。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之一,同时又是时间不能算太长,政绩相对不足的朝代之一。这个定论应当算公正客观。
最后,我们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历史。历史是由各个时代具体的自然历史过程组成,它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前进过程。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是由各种力量的平行四边形合力方向所决定的。英雄帝王将相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即便是在两晋那样的乱世,中国历史也是处在不断有所向前发展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