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1(2)年探哲路再回瞰27

(2023-02-24 12:00:16)
标签:

第一篇

斯大林

丛大川

文章反响

内容简述

61(2)年探哲路再回瞰27
       下面回顾一番我发表的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方面论文的简况。因为是第一篇,它的先发意义不言而喻比较突出。
       论文大概写于1994年下半年,题目为《论斯大林哲学建构的合理性-与丛大川同志商榷》。接受大家建议,投稿《青海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发表。该文获199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信息研讨会一等奖。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研究》A11995年第5期转载。《中国哲学年鉴》1996年介绍了该文内容。《青海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发表丛大川对它的回应文章。
       文章开篇直称自己“在忙中偷闲之际,凭着对哲学问题的浓厚兴趣”写下了这篇文章。此处包含自己从漫长的探哲路开始踏入事哲阶段的意指。顺便介绍一番丛大川老师的简况,他大概比我年长几岁,是大连水产学院马列室(部)教授,后为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印象中是一位比较多产的学者,在所谓实践唯物主义一派观点中是具有一定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发表在《青海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上的文章《论斯大林自然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引出了我对他的商榷文章。
       我的文章各部分的小标题是1.绝非斯大林指专利;2.关于哲学对象的责难难以成立;3.自然观的帅位不能动摇;4.“推广”一说颇有见地;5.马克思新世界观何方溯源?6.论纲:实践还是物质?我下面摘录第6部分中的一段话,算是对文章内容的一个简要概述:实践概念只有从物质概念出发才能定义,物质概念不能从实践概念出发定义。这意味着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说,不应采取循环论证的方法。物质范畴是其中的一个起始范畴,而实践范畴则只是基于物质概念而在其认识论中占首要位置,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占重要位置。
       我引用的斯大林的著作主要有《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联共(布)党史4章2节》和《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一组文章。顺便指出我在后面的文章中也引用了斯大林的另外一些著作。这应当算是我较多学习斯大林著作的一个实际上的开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