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观点概述六
这里继续《实践唯物主义六题》中的第一题,冠名为实践唯物主义与物质本体论。
顾名思义,物质范畴应说是或曰实际上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起始范畴。而实践范畴和物质范畴之间的关系,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点首先要弄清的问题,也是各派哲学中的实践观无法回避,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从来认为,实践是一种物质活动,它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这就是说实践范畴从属于物质活动,它是客观现实的物质自然界存在的两种形式之一。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曾有过明确的论述。
马克思在他那篇“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提纲即第一条中,强调对象、现实、感性包括单纯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和同时还需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这另一种形式。这就摈弃了费尔巴哈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和唯心主义者抽象地发展人的实践活动能动的方面的实践唯心主义亦即历史唯心主义错误观点,踏上了经由实践唯物主义创立唯物史观的正确道路。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醒目地接过了马克思的这一论述,他写道:“客观过程的两个形式:自然界(机械的和化学的)和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这里前者显然指一般自然事物,后者显然指人的实践活动。他还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里的一个不大引人注目的地方肯定了法国教授阿尔伯.莱维关于马克思的《提纲》第一条的评价是正确的。列宁断言,莱维认为马克思的思想是正象同我们的表象相符合的是我们之外的实在的客体一样,同我们的现象的活动相符合的是我们之外的实在的活动,物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不仅通过理论认识而且还通过实践活动参加到绝对物中去。列宁肯定莱维说马克思说人类的实践不仅具有现象的意义而且还具有客观实在的意义的时候,他的话在本质上是正确的。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曾这样高度概括道:“客观过程的发展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也是充满着矛盾和斗争的发展。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社会实践中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的发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也是无穷的。”
然而在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这场大讨论中,有人却对界定实践范畴的物质一词讳莫如深。他们在实际上走的是用实践主义的折衷主义二元论,用其不可避免导致的实践即意识的实践唯心主义错误观点来曲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的道路。他们这样做,先是脱离物质抽象地抬高实践,把唯物主义变成一种毫无实际意义的徒有其表的后缀,进而否定本应作为逻辑重点的唯物主义本身,借实践之名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本质。这也是我们强调实践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基础的缘由之一。他们忘记了实践的一个构成要素目的意识是由现实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单单有意识目的什么也不能实现,什么也不能改变。因为物质的东西只能有物质的东西去改造。只能由追求一定物质基础的人动用物质力量去改造。他们把实践变成一种抽象的脱离物质自然界的价值观念取向,变成由人的自我意识来决定的所谓人道主义的唯心主义凭空玄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