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观点概述四
这里先对前文提到的《序二》作者的情况进行一番必要的简短的修正介绍。傅有德老师姓名前面误为付有德,前几天修正未果,这里完成。傅老师小我十岁,前哲学系主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现为学校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谭老师在简要评点我的哲学观点后顺便提及山大校友、哲学系毕业生、美国纽约州大学教授余纪元于1999年在《国际哲学论坛》发表文章并在其中的一个注中专门讨论英文“ontology”一词的中译问题。他认为这个词译为本体论是不恰当的,因为它会使人理解为关于实体的理论,实际上它是关于存在(是)的理论。他认为,从语源学上看,“实践本体论”这一用语是不合适的。应该说,余纪元的这一观点是值得国内哲学界同行认真对待的。我完全同意谭老师的上述观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谭老师能够从古代近代西方哲学史主要是斯宾诺莎哲学的专长跨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是对我所阐明的观点持赞同态度,须知这是当时哲学系的三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研室的老师所不同意的观点。实践是人的两大活动认识和实践之一。和认识不同,实践参与绝对物的变化,是物质自然界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但它不同于作为实体的自然界及其特殊部分人类社会,仅仅是实体的存在(运动)方式,它本身只是构成实体的部分之一,而不能被看做是等同于其承载者的物质自然界实体的本体。
谭老师接着写道,我的《著译集》中的后两篇“俄苏哲学篇”和“自然辩证法篇”主要是俄译汉的成果。这些成果为研究俄苏哲学和自然辩证法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文献。他还着重指出,其中《启蒙思想的光华》一书作为他主编的《少年哲学向导丛书》的一种,它以通俗、生动而又准确的语言向青少年介绍了近代俄国哲学的几个代表人物,是国内在这方面的第一次有益的尝试。我同样非常欣赏谭老师这里做出的极其详略得当而又准确到位的合适评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