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是一切管理的根本
(2019-07-26 17:51:37)
标签:
提高认识加强落实统筹协调带头遵守管理者 |
分类: 管理类 |
没有完善的制度,就没有成熟的企业和员工。这就是制度为什么如此重要。制度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秩序,也决定了我们能否做到在紧密协作中“人尽其职”,而不是缺乏约束的一盘散沙。只有坚持制度管理企业,才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下面我再强调四点:
一、对于建立制度系统的工作,我们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充分领会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树立“让制度管理人,让制度管企业”的理念。在现实中,没有懒人,只有“懒制度”。“好的制度能是魔鬼变成天使,坏的制度能使天使变成魔鬼”。
当员工的人数越来越多、企业体量越来越大时,管理成了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如何把人才(技术研发人员和部门经理)管好,将决定我们的企业能否冲破瓶颈,在经营模式上实现升级换代,在业绩上获得较大的突破。这个时期企业、管理者都需要使用制度来约束和驾驭员工,让员工和管理人员严格遵守企业的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在制度的掌控之下,才能产生强大的效能,实现企业的目标。
制度就是一个可以自行运转的系统,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在它的控制之下,完成企业交付的使命。
二、对于建立制度系统的工作,要加强落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热情不等于业绩,口号不等于成效,布置不等于完成,做了不等于做好。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落实=0。有些企业制度制定得很完善,但就是执行落实不到位。不按章办事,违者不追究、不处理。制度成了挂在墙上的旧日历,平时翻翻看看,可没有多少是落实到位的。有的走了另一个极端:只走形式,不注重内涵。
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位,执行力大打折扣,问题出在哪里?从源头上来说,还是管理者的工作不够到位:
一是管理者自身要求不严格,只发命令却不带头遵守,制定好的制度朝令夕改,缺乏严肃性和正规性。
二是管理者对下属管理不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制度管人变成了“人情管理”。办事不讲原则,工作不依规定。
三是制度本身就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规程复杂庞大,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四是缺乏监督,无人问责。
这四个因素导致了企业的制度形同虚设,就像花瓶一样,中看不中用。必然造成企业管理混乱,运行无序。
三、要加强这项工作的统筹协调。
实践证明:团结协作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工作成果,也出人才。团结是聪明人的哲学,补台都上台,拆台都下台,分裂必垮台。只有识大体,顾大局,心胸开阔,光明磊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支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够把建立制度系统这项工作做好。
厂领导要做好统筹协调,各部门经理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上下左右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攻克不下的难题。决不能互相扯皮、搞内耗,绝不能“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
管理者要去检查、督促,一抓到底;要指导下级抓好每一个环节,圆满完成这次制度系统的建立工作。
四、管理者要带头遵守制度。
大凡优秀的管理者,他们都知道带头遵守制度有多重要。因为在一个企业中,管理者的行为一定是员工的榜样。员工不管做什么,都会先看一眼自己的上司,盯着管理者,看看他是这么做的,再决定自己怎么做。这就叫上行下效。也就是说,制度作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它对管理者的要求远胜于针对普通员工。如果你不带头遵守,反而给自己不受约束的特权,做不到身体力行和以身作则的话,你在员工心目中便没有威信可言,他们也不会自觉地遵守企业的制度。
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团队能否始终如一地保持高昂的斗志,关键之处不在于制度有多么的完善,而是管理者是否有正确的自律意识。各级管理者能够身体力行,带头遵守,才能建立起人人遵守的制度。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要有规则意识,把“遵守规则”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念。第二,管理者要乐于接受监督。员工的眼睛总是雪亮的。管理者的一举一动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因此,最好的监督者其实就是员工,让他们能够看到管理者是否认真遵守企业的制度和规定。提高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把包括管理者在内的每一个人都置于大家的监督之下。那么每个人都会自觉地加强对自己的约束。管理者有必要在对员工约束之前先约束好自己的行为,通过以身作则来培养和强化员工的制度遵守意识,强化制度的影响力。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这样,制度才能执行下去。
我们要以一颗感恩心对待组织,以一颗进取心对待工作,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以一颗友爱心对待同事。团结一致,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勤奋工作,为我厂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9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