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混合样品中苯和甲苯

(2007-05-29 00:25:10)
分类: 大学论文
 

实验目的:

1、掌握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高效液相色谱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由储液器,泵、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等几部分组成,储液器中的流动相被高压泵打入系统,样品溶液经进样器进入流动相,被流动相载入色谱柱内,由于样品溶液中的各组分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在两相中作相对运动是,经过反复多次的吸附-解吸的分配过程,各组分在移动速度上产生较大的差别,被分离成单个组分依次从柱内流出,通过检测器时,样品浓度被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记录仪。

仪器和试剂:

1.    岛津液相色谱(SCL-10AVP)

微量注射器 10μL、1μL各1支

2.苯、甲苯、色谱醇、甲醇

实验步骤

1.调好最佳色谱条件,控制柳树为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54nm

2.苯,甲苯定性分析

在最佳条件下,用微量注射器分别进样1μL试样,1μL苯标液和1μL甲苯的标液(注射器用甲醇润洗3~5遍)观察其记录保留时间,确定苯和甲苯的峰。

3.苯、甲苯定量分析

在最佳条件下,用微量注射器分别进样1μL/mL、2μL/mL、3μL/mL、4μL/mL、5μL/mL的标液。观察记录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根据峰面积在工作曲线上查出苯和甲苯待侧液的浓度,并计算试样中苯和甲苯的含量。

结果与讨论:

1.数据分析报告

1)定性分析

 

 

 

 

甲苯

 

 

 

 

 

化合物

保留时间(min)

4.008

甲苯

4.707

 

 

 

2)定量分析

①      色谱图

1 ul/ml

5 ul/ml

②标准曲线

 

浓度(mL/mL

峰面积

甲苯

浓度(mL/mL

峰面积

0

0

0

0

1

1461777

1

2439274

2

2472387

2

4967207

3

4154967

3

7565174

4

5435659

4

10063707

5

7236900

5

12116536

 

 

 

 

 

 

 

 

Y = aX + b

a = 1396338b = 0.0

R^2 = 0.9925280

R = 0.9962570

Y = aX + b

a = 2472848b = 0.0

R^2 = 0.9983730

R = 0.9991862

甲苯

 

③      未知样品

 

保留时间

浓度

峰面积

4.189

3.15

5583319

4.834

3.26

8366194

 

色谱条件:   Phenomenex ODS

流动相:90% 甲醇-水,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4 nm

2.讨论:

1.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特点:高压、高效、高速、高沸点、热不稳定有机及生化试样的高效分离分析方法。

2.在选择溶剂时,溶剂的极性是选择的重要依据。

采用正相液-液分配分离时:首先选择中等极性溶剂,若组分的保留时间太短,降低溶剂极性,反之增加。也可在低极性溶剂中,逐渐增加其中的极性溶剂,使保留时间缩短。

3.选择流动相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尽量使用高纯度试剂作流动相,防止微量杂质长期累积损坏色谱柱和使检测器噪声增加。

(2)避免流动相与固定相发生作用而使柱效下降或损坏柱子。如使固定液溶解流失;酸性溶剂破坏氧化铝固定相等。

(3)试样在流动相中应有适宜的溶解度,防止产生沉淀并在柱中沉积。

(4)流动相同时还应满足检测器的要求。当使用紫外检测器时,流动相不应有紫外吸收。

4.影响分离的因素与提高柱效的途径

1).液体的黏度比气体大一百倍,密度为气体的一千倍,故降低传质阻力是提高柱效主要途径,降低固定相粒度可提高柱效。

2).液相色谱中,不可能通过增加柱温来改善传质;(恒温)

3).改变淋洗液组成、极性是改善分离的最直接的因素。

5. 高效液相色谱与气相色谱的主要区别可归结于以下几点:
(1)进样方式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只要将样品制成溶液,而气相色谱需加热气化或裂解;
(2)流动相不同,在被测组分与流动相之间、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力;
(3)由于液体的粘度较气体大两个数量级,使被测组分在液体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比在气体流动相中约小4~5个数量级;
(4)由于流动相的化学成分可进行广泛选择,并可配置成二元或多元体系,满足梯度洗脱的需要,因而提高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分辨率(柱效能);
(5)高效液相色谱采用5~10Lm细颗粒固定相,使流体相在色谱柱上渗透性大大缩小,流动阻力增大,必须借助高压泵输送流动相;
(6)高效液相色谱是在液相中进行,对被测组分的检测,通常采用灵敏的湿法光度检测器,例如,紫外光度检测器、示差折光检测器、荧光光度检测器等。

6.  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定性:①利用纯物质定性的方法

利用保留值定性:通过对比试样中具有与纯物质相同保留值的色谱峰,来确定试样中是否含有该物质及在色谱图中位置。不适用于不同仪器上获得的数据之间的对比。

利用加入法定性:将纯物质加入到试样中,观察各组分色谱峰的相对变化。

②利用文献保留值定性

相对保留值r21:相对保留值r21仅与柱温和固定液性质有关。在色谱手册中都列有各种物质在不同固定液上的保留数据,可以用来进行定性鉴定。

定量:有归一法、内标法、外标法

在定量分析中,采用测量峰面积的归一化法、内标法或外标法等,但高效液相色谱在分离复杂组分式样时,有些组分常不能出峰,因此归一化法定量受到限制,而内标法定量则被广泛使用。

7.本实验的定量分析方法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本试验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对进样量的准确性控制要求较高,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