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类3篇+指导点评
(2024-06-11 08:31:49)
标签:
语文语文教学 |
(一)时间或空间串联法
如:
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风无纤埃,雨无微津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
如:
爱在小屋
爱在指间
爱在叮咛
(二)事件或镜头组合法
如:
星夜下的坚守
飞尘下的积累
糖浆中的苦甜
如:
浅滩漫步
沼泽跋涉
顶峰相见
(三)妙用佳句或古诗文法
如: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却上心头”
20年内蒙古赤峰《成长,要让自己更_____》
成长,要让自己更美好
人生之路,曲折而又漫长。当刚开始人生的征程时,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远大目标;当遭遇挫折时,要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品格;当获得成功时,还要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更高要求。成长中的我,不断进取,不断追求,只为让自己更美好。
目标·希望
初一,懵懂的我被推上青春的特快列车,内心既激动又害怕,没有方向。也许,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渐渐地,我适应了新的生活,便开始为自己寻找方向,因为人生若无方向,便如一只东倒西歪的小船,只会随着波浪横冲直撞。确立了目标,便是希望,向那朝阳,去迎接属于我的美好。
挫折·困苦
上一次的成绩对我来说并不理想,当然对父母教师亦是如此。我的眼睛死死地盯住那试卷,而那试卷也揪着我的心,却又无感觉,因为那里的我似神离又似过于专注。垂头走在路上,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我似乎变得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但我的心又似乎在寻找着什么,那是什么呢?不能放弃,因为,我要让自己变得更美好。
成功·追求
终于找到了它——最初的目标,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我更加努力了。又一次考试过后,我焦急地等待着,成绩的出炉牵出我的喜悦,自然十分开心。但我明白,没有最好,唯有更好。要想让自己更美好,只有一直追求自己的远方。
记得王国维总结的人生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层自然不易到达,但我会一步步让自己更美好。
托物言志类3篇+指导点评
在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里,有一项要求是“中心突出”。很多同学在中考作文很难做到这一点,写出的作文要么主题不鲜明,要么内容单薄难以突出中心。
怎样才能写出中心突出的好作文呢?方法有很多,今天要告诉同学们的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我们学过的文言文《陋室铭》《爱莲说》,现代文《一棵小桃树》《紫藤萝瀑布》《白杨礼赞》等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如能应用这种手法的话,也会给作文增色不少,让阅卷老师眼睛一亮。
托物言志类文章,一般须有两大部分组成,即所托之物的外在特点(托物),和所托之物的精神内涵(言志),当然要言之有物,还须将之和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不至于让人有无病呻吟之感。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可以有意识地学习这种写法,给文章增添亮色,更易得高分哦。
高分范文欣赏:
不妨再试试
落日的余晖渐渐地消失在地平线,窗外的树渐渐地穿上了青黛色的外衣。我心中原本七彩的调色板似乎也只剩下了黑白
为什么?难道我画得不够好吗?绘画比赛失利的场景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眼前,那斑驳的树影似乎也在嘲笑着我的无能。我的眼眶湿润了,我几乎已经失去了再试的勇气……
这时,身后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了,
一个温暖的声音传到耳际:“孩子, 阳台的花开了,
快来看看它的样子吧。”我慌忙拭了拭眼角,不情愿地转过身:“是那丛鸢尾?”“是啊,你不是一直期待它们能早日开花吗?”妈妈这才轻轻地走进房间,拉着我的手来到阳台。
月亮已不知不觉爬上中天,把丝丝清凉撒向大地,也洒在了阳台的那一盆鸢尾上。它真的开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蓝紫色的花瓣像起舞的蝴蝶,又似翻飞的纸鸢。金色的花蕊是那样浓郁,在这深蓝的夜色里是一片化不开的晴天,仿佛把周围都照得通亮。而昨天,它还只是一个个不起眼的花蕾,是什么力量让它在一夜之间迸发出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呢?
“还记得你最喜欢哪幅画吗?”妈妈轻声对我说。我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凡·高那幅著名的《鸢尾花》:在寂寞的角落中,鸢尾却没有放弃生的希望,
它们簇拥着,似乎要把整个世界填满……那么, 我们又需要什么来填满自己的心灵呢?是失落,是苦恼, 还是彷徨? 不,
一定还有另一样东西!
一回头,却发现妈妈正微笑地看着我:“孩子,我们不妨再试试!”从她满怀期待的眼神中,我似乎也看到了一丛温暖的鸢尾花。
我重新拿起画笔,
投入到练习中,决定再试试。因为,那一丛紫鸢尾分明已经开进了我的心里,它既单纯又灿烂, 既谦卑又勇敢,
既豁达又奋进。
不妨再试试!多么简单的一句话,但却悄悄提醒你:失望的时候要乐观,彷徨的时候要振作,放弃的时候要再试试……
不妨再试试!它就像一盆美丽的鸢尾花,将永远盛开在我心中!
一直有希望
随着天空中划过一道闪电,从空中落下的雨点渐渐密集起来,浸润着土地,打湿了绿叶,窗外雨声淅淅沥沥,尽是一片生机盎然之景。
窗内,我捧着一盆绿萝,小心地将它放到桌上。这是一盆丧失生机的植物,它可怜地蜷缩着,叶子已经泛黄,了无生气。它快要枯死了。
【欲扬先抑,先写绿萝快要枯死,以及自己对它的担忧,与下文它经过修剪后努力生长作对比,突显出绿萝顽强的生命力。】
约是半个月前,我在房间里看见这盆绿萝,那时它绿叶中夹着些黄叶,精神似乎不错。因为它是搬家时物业送来除甲醛的,是我们的功臣;又因它在我们家住了几年,我们和它有些感情。看见它有了黄叶,怎会不担心?我那时有些担忧地告诉外婆,外婆却说,绿萝有一两片黄叶很正常,没什么问题,如果严重了,就试试把叶子剪掉。
后来我就没有再注意过它,直到这一天,它奄奄一息的样子,仿佛让我看到一个呼吸微弱、在病床上痛苦呻吟的重症病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绿萝写作奄奄一息的重症病人,写出绿萝的情况危急,为下文“我”请求外婆修剪绿萝做铺垫。】
我满怀担忧地请外婆来看:
“你看,它的叶子基本不行了,已经救不活了。”她叹息,给这位重症病人判了死刑。难道,它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吗?
我们沉默了。突然,我注意到它仅有的绿叶一晃一晃的,像在求救,它的根还是鲜活的!我的心为之一颤,它是想告诉我,即使到了这种地步,它仍不愿放弃生的希望吗?于是我求外婆:“外婆,能试试救它吗?总有希望救活吧!”
外婆答应了。她把枯叶剪了,叶子一晃一晃的,如截肢般,看得我心头发抖。外婆给它浇水,用尽方法给它补充营养,它就拼命地汲取水分和养分;我总在它身边鼓励它,它仿佛感受到了一样,越发努力向上长。
【长短句结合,将外婆为绿萝修枝的过程展现出来,简洁明了,有韵律感。】
外婆告诉我,它是坚韧的,好几次看到它叶子耷拉着,都以为它不行了,心悬了起来,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它顽强地抬起了头,挺了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绿萝以人的情态,将绿萝叶子生长的不同形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约是半年后,我又见到它,它顽强地活着,尽管不比同类茁壮,有些瘦弱,但仍绿得亮眼,令人欣喜。
绿萝身上永不消逝地存在着希望,这种希望支撑它从奄奄一息到生机勃发。每个人、每个生命中都蕴藏着这种希望,都能在绝境中竭力追逐一线生机,全力绽放。希望,是一直在的呀。
细雨无声,滋润万物,滋润着窗外的植物,也滋润着房内的绿萝。
点评与思考
细节突出,一波三折。作者描写了绿萝求生的细节,以它不甘心放弃的“央求”,为了存活对于修剪的“忍耐”,以及抗争命运的一次次“抬头”,表现出绿萝内在的坚强。
升华主旨,引人深思。结尾由一盆绿植获得生机,创造奇迹,联想到每个人在困境中都要寻求希望的人生哲理,点明中心思想,深化文章“一直有希望”的主旨。
心中那座桥
前往培训班的路上,需穿过一座桥。
日复一日地穿行于其间,淹没在络绎不绝的人流之中。生活的每一天都被补习班的日程满满占据,我频繁地经过,为它而忙碌奔波,犹如永不停歇的流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只是迷茫地前行。
我有时会看向桥下,桥墩被阵阵流水拍打得哗哗作响,被冲刷的石料上残留着刚刚攀附上来,没过多久又被带下的水珠,水珠极慢而又不情愿地顺着石壁的纹路滑下,重新融入涌流之中。桥还是桥,而那水珠早不知道被冲到哪里去了。
回家的路上也同样经过这座桥。
天空此时下起了雨,我撑着伞,侧耳细听着雨滴落在桥面上发出的敲击,听着人们行走时的窃窃私语,听着远处扩音器里传来的叫卖声。桥上弹起的雨水沾湿了我的鞋尖,仿佛只有我一个人走着。
一步、两步、三步……
这桥在我脚下稳稳地站着,似乎在等我做出什么回应,可我没有。准备就这样离去,回家做我那永远做不完的功课。
一步,又是一步。
而桥边的糍粑香气混杂着雨的气息悠悠地飘过来了,我拉住这一丝香气,想寻找它的来源——伞下一位胖乎乎的阿姨,发际两旁生长的白丝和一头的黑发在脑后卷成一个圆圆的“丸子”,面容沧桑却很慈祥。不同于其他小贩的是,她这里没有大喇叭,没有吆喝声。她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来往的人潮。
或许是被香气勾了过去,我不自觉地走过去买了盒糍粑。白胖的糍粑一个个地滚落在黄豆粉中,阿姨熟练地将糍粑铲起。我正要接过,阿姨却又挑起一些黄豆粉淋在上面。“这样好吃。”她轻轻说道,我一愣,随之对上了阿姨那带笑的眼神。心中犹如一股暖流涌入。
补习班结束了,最后,我走到了这座桥上。和往常一样,我又买了盒糍粑。
这一次,我拿到糍粑后却没走,留下来跟阿姨聊天。聊着聊着,她便讲起了她的故事。她说,这桥建成后她就在上面卖糍粑了,对这桥很有感情。她还说,这座桥就像她的家人一样,陪伴着她,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能在这桥上卖糍粑就很快乐了。”
是啊,人人都可以活出快乐的姿态,关键看你是否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宁静、踏实的心灵。
我在桥上走完最后一段,回看桥下流水拍打着石。桥还是桥,它也是卖糍粑阿姨的一部分,而她又何尝不是桥的一部分?
我日复一日地渡桥,这桥也何尝不在那一刻渡了迷茫的我!
前一篇:智网之下,追问不止,探索不息
后一篇:2024年福建中考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