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家】2022年高考优秀作文新鲜出炉

(2022-06-07 16:17:42)
标签:

语文教学

【独家】2022年高考优秀作文新鲜出炉

【独家】2022年高考优秀作文新鲜出炉 海峡语文网

2022高考7套作文怎么写?听专家学者、评卷组、命题组来指点迷津,附最新范文13篇

总台微纪录片《中国想象力》就成了全国新高考II卷的作文题↓↓

高考作文体现“中国力量”,中考作文怎么考

【独家】2022年高考优秀作文新鲜出炉

【独家】2022年高考优秀作文新鲜出炉

立于本手之根,方有妙手之成
惠州中学 蒋碧琼

          古语有云:“下士下棋为吃子,中士下棋为占地,上士下棋为悟道”。而“本手、妙手、俗手”作为围棋的三个术语,三者之间也存在着辩证关系。人生如棋,当我们懂得“立于本手之根,方有妙手之成”的那一刻,也就在堪称“头脑体操”的围棋里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首先,“本手”如根立之牢,拥抱人生无限好。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从本手开始,不断扎根,刻意练习,就能拥抱无限可能。正是老舍先生从创造之初就坚持着雷打不动的日写五千字的习惯,才成就了他的妙语频出,著作等身,《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成为无数读者心中永恒的经典;正是有了90后袁隆平院士无数次与稻田的亲密接触和深度研究,才让亩产一千五百斤的超级水稻成为可能;正是苏炳添日复一日地刻苦练习,坚持每天用十几个小时去执着于每一个提升的0.01秒,最终才创造了9秒83“亚洲飞人”的传奇。当他们选择了像毛竹一样深深地扎根,立于本手之根,就有了一路拾级而上的实力,最终实现妙手之成。
       其次,“妙手”似果悟之深,警惕热衷无所成。
       所谓“妙手”,指的是出乎意料的精妙下法,甫入围棋之道的初学者,常不可避免地对“妙手”过分迷恋,无他,成就感颇深而已。但一味追求“妙手”,缺乏对“本手”的深刻领悟,最终反而落入“俗手”,不能免俗地沦为笑柄。纵观近年来娱乐圈频出的明星翻车事件,如范冰冰的偷税漏税、郑爽代孕生子、吴亦凡被捕等,即是如此。这些发人深省的现实让我们明白:走向所谓的“顶流”,实现妙手看似偶得,但当一个艺人放弃艺德的底线,不注重本手的扎根和积淀,最终只能大梦一场,徒留一声叹息。正如万丈高楼平地起,本手是根,是一块块成就高楼的砖瓦,而妙手则是那高楼的无限风景,当我们热衷于追求妙手,却忽略了本手的积淀,最终繁华褪去,只能留下“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无限感伤。
       最后,让我们深深扎根于“本手”,从深刻领悟中探寻通向“妙手”的幽幽小路。
       淮南子曾云:“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我们要学会纵观全局,既要重视本手的扎根,在深刻领悟之后更要重视妙手的创造。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勤学苦练,天资笨拙的郭靖又如何习得举世无双的降龙十八掌,成就一代大侠的美名?如果没有深耕健身技能并将之融入生命的刻骨体验,历经多次创业失败的刘畊宏又如何能独创新的健身模式,凭借极具特色的“本草纲目”健身操让“刘畊宏女孩”全网爆火?既要勤于扎根,又要勇于创造,才能收获更多的智慧。
      世事如棋局局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更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从围棋中汲取智慧,深耕本手,创造妙手,立于本手之根,方有妙手之成,将青春挥洒在这片深爱的红色土地上,用奋斗和坚持,勇敢和创造,不断实现人生成长,最终圆梦中华复兴!


2022年全国新高考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JoCeibaEXwoxEJCLun5z35ulQibsplT1UlD58dRvPeYmIZtTlF2chWsl8Jia40c6yuKgHDB0Aibfic2RGS97JvbnJZ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王立根
解读高考作文
入深水者得蛟龙,入浅水者得鱼虾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JoCeibaEXwoyyRPAibB1HNGll4I29yFuDkP0x2DxNKLZZCKazgSkJo9qVaVBbP5GMOJx8BU67FApzUuy9OpPq6Tw/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今年高考作文题在审题上大大降低了难度,题意已说明得很清楚,从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说起,切入主题:“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由此得到启示,写出自已的感悟和思考。

题意如此明白,下笔应该没有困难了,但要拉开差距是要下点功夫的。因此,考生对打基础与创造、创新的关系要有一定的真实的生动的认识。

“入深水者得蛟龙,入浅水者得鱼虾”,这句话比喻作文时敢深入思考、下苦功夫,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不深入思考,敷衍了事,就只有小收获。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是关于达·芬奇画蛋,与今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年题目是这样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又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夫不可。”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这不就是说出“妙手”先要从“本手”做起吗?

“作史三长:才、学、识,缺一不可。余谓诗亦如之,而识最为先。非识,则才与学俱误用矣。”所谓识就是要有思想,掷地有声的文章应有鲜明特色的思想,它闪现着结结实实的思想亮点。这个思想亮点不应只从解题、应试等生活小事说起,如果能结合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担当、信仰,高屋建瓴地表现自己的境界、格局就更好了。年轻人要不断加强学习,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努力练就过硬本领,不断磨砺坚强作风。具备“本手”才能在今后出好“妙手”,不出“俗手”,勇于担当,建功立业。纵然岁月流逝,蓦然回首时亦不后悔。我们要珍惜金色华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是新课标颁发的第一年,新课标中的“语文核心素养”备受重视,它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因此今年的高考作文一定要体现这些素养:语言运用上要信达雅,通顺简洁美丽;思维上的体现,通过对“基础”“创造”“本手”“妙手”“俗手”这些概念做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让其具体化和系统化,并形成文脉,条分缕析地说理;在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上也能有精采的论述,能从中国古诗文中恰当地引用关于名人笃学打基础及妙手回春等故事,甚至能说出中国围棋的魅力,这样文章就更丰富多彩了。

最后要说的是,文章要有感情。如果干巴巴地说理,也不好。巴金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感情。”因此,写作一定要动情地写,能够结合自已的实际,贴近自己,则为“妙手”。感动自已才能感动别人,感动大家则大功告成!

风起青蘋,扶摇万里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高二 郭菁


“苍天如盖,大地如棋。”人生之判,亦在棋子起落之间。正如材料中所说,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如何以正道驭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漫行天地棋盘之间,你我皆是执子者,不失其本手,不忘其妙手,方能不落俗手、行步端正。

起手之前,请君倾耳听《庄子》之言:“大风起于青蘋之末。”本手之积累正在于此: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于规矩中慢行,于遵行中成蛹,方能窥见破茧之机。法国文豪福楼拜将每日所有可利用的时间均投入写作之中,天才作家笑他痴傻愚顽,他却不言不语,一部《包法利夫人》惊艳四座;历史大家严耕望焚膏继晷,将历史细节从尘灰中修缮复原,他人叹他量小志短,他却勾画重现出千年前的山河宏图。从跬步中可以窥见长途漫浩浩,从小流里亦能听见江海万里潮。“本手”之为量变,恰是为“妙手”之质变埋下伏笔。

本手落定,妙手方能偶得。苟失其妙手,执子者亦是难出窠臼。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便不当惮于突破。被誉为“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的彭士禄先生,深耕核动力领域,不蹈循前人足迹,而是勇于突破,为中国造出第一艘核潜艇,创新之妙手堪当国士无双。风起于青蘋,而若止于中道,便吹不起一片落叶;风平步直上,九天扶摇,此刻方能脱颖而出,成为百代不祧之祖。棋局亦然,我们不可忘记积累,也不可用庸俗禁锢自己,勇于踏出那一步,正是完成质变、下出“妙手”的重要条件。

而当我们冀幸早日下出“妙手”、沾溉百世时,万不可忘记“俗手”之陷阱正在身后,磨尖獠牙等待我们。而我们若是忘记本手与妙手之间有着如何艰苦的积累,便会凌空蹈虚、反被深深桎梏。“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即使是天才也需要汗水与日复一日的积累,轻易松懈只会招致前功尽弃。“俗手”落下以后,棋手的水平便难以提升,唯有对“本手”了解透彻,方能踏出突破的那一步,下稳人生的一盘棋。

青蘋之末,风露婆娑,扶摇直上,更有青云万里。棋盘辽阔,人生更当慢行,落好每一手,平步青云去。


赵志民、郑晓勤老师点评:材料针对性强,对任务指令把握精准,对“本手”和“妙手”之间的关键关系阐述精到,文章从材料内容出发,先论“本手”之积累对执子者的重要性,再论“本手”逐步夯实后,应当不惮突破,下出“妙手”,最后反思“积累”在这一过程中难以或缺的重要功用,切戒凌空蹈虚,一心向“妙手”却最终下出“俗手”。此文有切实有力的论述,议论逐步深入,逻辑秩序井然,衔接自如,思路开阔,文风大气,开合得当,文章语言富有诗意而意蕴丰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