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2019-01-30 09:40:21)
标签:
语文教育教学 |
《孙权劝学》 对比阅读
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文章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 ,_______。(2分)
8.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2分)
9.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二、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
A.以
C.过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7.简答(不得直接摘抄原文句子)(6分)
(1) 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吕蒙现在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
鲁肃与吕蒙交谈讨论,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8.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3分)
成语:刮目相待
三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傅 永(434~516) 南北朝时武将。字修期。今临清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8.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9.翻译(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0.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吕蒙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原因是什么?
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
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四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邴(b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恻(cè):心中悲伤。 苟:如果。
16.解释[甲][乙]两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1分)
(1)蒙乃始就学:从师学习(2)于是遂就书:从师读书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的大意。(2分)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你如果有志读书,我白教你,不收学费。
18.对[甲][乙]两段文字主要内容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D
)
A.[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讲述一则小故事来说明学习的益处。
B.[甲]写吕蒙聪明好学的故事;[乙]写邴原少而好学的故事。
C.[甲][乙]两段文字分别赞扬了吕蒙、邴原主动学习的精神。
D.[甲]写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乙]赞美邴原少而好学。
1.解释(1)但当涉猎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甲文侧重: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
五、
(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为学》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蜀之鄙有二僧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子何恃而往?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3.甲乙两则选文对“学习”问题分别持有怎样的看法?(2分)
14.甲、乙两则选文蕴含着同一个道理,试加以概括。
六、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得为众人而已耶?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
26.话译(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
七、
(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注释:行:行为,操行。 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
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 险躁:过分急躁。
5.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内容。
6.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淫慢则不能励精。
8.翻译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9.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10.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答案: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言之成理即可)
八、
翻译;晋平公问他的老师旷:“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况说:“为什么不在这风烛残年的时间里好好学呢?”平公说:“怎么有做臣子的来戏弄君王的?”旷说:“微臣怎么敢戏弄君王您啊?
臣听说,年少的时候学习,有如朝阳;年轻的时候学习,
有如烈日般;年老的时候学习,有如蜡烛的明亮。蜡烛之光,有谁可以跟您相比?”平公说:“很好。”道理:活到老,学到老。
九、
一、阅读《孙权劝学》一文,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当官掌权,
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答: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易》 《书》
《礼》
十、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濮州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而被解任,自己述说曾经在秦王府中做门客。皇上念旧情,欲不追究让他官复原职。魏徵(征)进谏说:“过去秦王身边的人,在朝中庭外的都很多,恐怕都想依仗与你的私情而枉法,这足以使为善劝谏者心寒。”皇上欣然接受了魏征的进谏,对相寿说:“我昔日做秦王,乃是一府之王,今日做皇上,乃四海之主,不能对故人徇私。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朕也没有理由违背这点!”赐给相寿帛并打发他走。相寿流涕而走。
1、解释。(1)但当涉猎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一份虚心,就会有一份收益。唐太宗听取魏征的建议,成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史。
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广泛听取他人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