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同步练习
(2018-10-31 10:41:05)
标签:
语文教学 |
《咏雪》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太傅(
2.解释加点字。
(1)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
3.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即公大兄无奕女
(4)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古今词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未若柳絮因风起
撒盐空中差可拟
5.翻译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6.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差强人意
C.成绩差
7.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
(3)两个比喻句: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二、课内阅读理解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3、从文中看,公为何大笑?
4、请写出你所积累的咏雪的名句两组,并注明作者。
5、下面诗句你觉得哪一句最美妙,请写几句赏析文字。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请仿照问问中的文言句式再写出一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做生动地描述。曰:“
三、课外拓展延伸
程门立雪《宋史》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
答:
《咏雪》参考答案:
一、fù
家庭聚会; 子侄辈的年轻一代;不久,一会儿;
急(速),紧;高兴的样子;大致,差不多
比不上
3.(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即/公大兄/无奕/女
(4)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年轻一代
今义:自己亲生的儿子与女儿
【因】
古义:凭借
今义:因为
【拟】
古义:相比
今义:计划、筹划
5.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
6.A
7.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柳絮因风起。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认为“柳絮”一喻好:因为它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好就好在有意象。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也有不同解释: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为:柳絮:一喻而“笑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例如:第(3)句,诗人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
6.略
三、
1.离开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