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诗品之“左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标签:
杂谈 |
分类: 红学知识 |
原文:
三五中秋夕,
湘云想了一想,道:
清游拟上元。撒天箕斗灿,
林黛玉笑道:
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
湘云笑道:“这一句‘几处狂飞盏’有些意思。这倒要对的好呢。”想了一想,笑道:
谁家不启轩。轻寒风剪剪,
黛玉道:“对的比我的却好。只是底下这句又说熟话了,就该加劲说了去才是。”湘云道:“诗多韵险,也要铺陈些才是。纵有好的,且留在后头。”黛玉笑道:“到后头没有好的,我看你羞不羞。”因联道:
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
湘云笑道:“这句不好,是你杜撰,用俗事来难我了。”黛玉笑道:“我说你不曾见过书呢。吃饼是旧典,唐书唐志你看了来再说。”湘云笑道:“这也难不倒我,我也有了。”因联道:
分瓜笑绿嫒。香新荣玉桂,
黛玉笑道:“分瓜可是实实的你杜撰了。”湘云笑道:“明日咱们对查了出来大家看看,这会子别耽误工夫。”黛玉笑道:“虽如此,下句也不好,不犯着又用‘玉桂’‘金兰’等字样来塞责。”因联道:
色健茂金萱。蜡烛辉琼宴,
湘云笑道:“‘金萱’二字便宜了你,省了多少力。这样现成的韵被你得了,只是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况且下句你也是塞责了。”黛玉笑道:“你不说‘玉桂’,我难道强对个‘金萱’么?再也要铺陈些富丽,方才是即景之实事。”湘云只得又联道:
觥筹乱绮园。分曹尊一令,
黛玉笑道:“下句好,只是难对些。”因想了一想,联道:
射覆听三宣。骰彩红成点,
湘云笑道:“‘三宣’有趣,竟化俗成雅了。只是下句又说上骰子。”少不得联道:
传花鼓滥喧。晴光摇院宇,
黛玉笑道:“对的却好。下句又溜了,只管拿些风月来塞责。”湘云道:“究竟没说到月上,也要点缀点缀,方不落题。”黛玉道:“且姑存之,明日再斟酌。”因联道:
素彩接乾坤。赏罚无宾主,
湘云道:“又说他们作什么,不如说咱们。”只得联道:
吟诗序仲昆。构思时倚槛,
黛玉道:“这可以入上你我了。”因联道:
拟景或依门。酒尽情犹在,
湘云说道:“是时侯了。”乃联道:
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
黛玉说道:“这时侯可知一步难似一步了。”因联道:
空剩雪霜痕。阶露团朝菌,
湘云笑道:“这一句怎么押韵,让我想想。”因起身负手,想了一想,笑道:“够了,幸而想出一个字来,几乎败了。”因联道:
庭烟敛夕棔。秋湍泻石髓,
黛玉听了,不禁也起身叫妙,说:“这促狭鬼,果然留下好的。这会子才说‘棔’字,亏你想得出。”湘云道:“幸而昨日看历朝文选见了这个字,我不知是何树,因要查一查。宝姐姐说不用查,这就是如今俗叫作明开夜合的。我信不及,到底查了一查,果然不错。看来宝姐姐知道的竟多。”黛玉笑道:“‘棔’字用在此时更恰,也还罢了。只是‘秋湍’一句亏你好想。只这一句,别的都要抹倒。我少不得打起精神来对一句,只是再不能似这一句了。”因想了一想,道:
风叶聚云根。宝婺情孤洁,
湘云道:“这对的也还好。只是下一句你也溜了,幸而是景中情,不单用‘宝婺’来塞责。”因联道:
银蟾气吐吞。药经灵兔捣,
黛玉不语点头,半日随念道:
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
湘云也望月点首,联道:
乘槎待帝孙。虚盈轮莫定,
黛玉笑道:“又用比兴了。”因联道:
晦朔魄空存。壶漏声将涸,
湘云方欲联时,黛玉指池中黑影与湘云看道:“你看那河里怎么象个人在黑影里去了,敢是个鬼罢?”湘云笑道:“可是又见鬼了。我是不怕鬼的,等我打他一下。”因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一个大圆圈将月影荡散复聚者几次。【庚辰双行夹批:写得出。试思若非亲历其境者如何摹写得如此。】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庚辰双行夹批:写得出。】直往藕香榭去了。黛玉笑道:“原来是他,猛然想不到,反吓了一跳。”湘云笑道:“这个鹤有趣,倒助了我了。”因联道:
窗灯焰已昏。寒塘渡鹤影,
林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说:“了不得,这鹤真是助他的了!这一句更比‘秋湍’不同,叫我对什么才好?‘影’字只有一个‘魂’字可对,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我竟要搁笔了。”湘云笑道:“大家细想就有了,不然就放着明日再联也可。”黛玉只看天,不理他,半日,猛然笑道:“你不必说嘴,我也有了,你听听。”因对道:
冷月葬花魂。
湘云拍手赞道:“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好个‘葬花魂’!”因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黛玉笑道:“不如此如何压倒你。下句竟还未得,只为用工在这一句了。”
一语未了,只见栏外山石后转出一个人来,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觉得堆砌牵强。”二人不防,倒唬了一跳。细看时,不是别人,却是妙玉。二人皆诧异,【庚辰双行夹批:原可诧异,余亦诧异。】因问:“你如何到了这里?”妙玉笑道:“我听见你们大家赏月,又吹的好笛,我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顺脚走到这里,忽听见你两个联诗,更觉清雅异常,故此听住了。只是方才我听见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如今老太太都已早散了,满园的人想俱已睡熟了,你两个的丫头还不知在那里找你们呢。你们也不怕冷了?快同我来,到我那里去吃杯茶,只怕就天亮了。”黛玉笑道:“谁知道就这个时侯了。”
三人遂一同来至
写溻种小只见龛焰犹青,炉香未烬。几个老嬷嬷也都睡了,只有小丫鬟在蒲团上垂头打盹。妙玉唤他起来,现去烹茶。忽听叩门之声,小丫鬟忙去开门看时,却是紫鹃翠缕与几个老嬷嬷来找他姊妹两个。进来见他们正吃茶,因都笑道:“要我们好找,一个园里走遍了,连姨太太那里都找到了。才到了那山坡底下小亭里找时,可巧那里上夜的正睡醒了。我们问他们,他们说,方才亭外头棚下两个人说话,后来又添了一个,听见说大家往庵里去。我们就知是这里了。”妙玉忙命小丫鬟引他们到那边去坐着歇息吃茶。自取了笔砚纸墨出来,将方才的诗命他二人念着,遂从头写出来。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便笑道:“从来没见你这样高兴。我也不敢唐突请教,这还可以见教否?若不堪时,便就烧了;若或可政,即请改正改正。”妙玉笑道:“也不敢妄加评赞。只是这才有了二十二韵。我意思想着你二位警句已出,再若续时,恐后力不加。我竟要续貂,又恐有玷。”黛玉从没见妙玉作过诗,今见他高兴如此,忙说:“果然如此,我们的虽不好,亦可以带好了。”妙玉道:“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二人皆道极是。妙玉遂提笔一挥而就,递与他二人道:“休要见笑。依我必须如此,方翻转过来,虽前头有凄楚之句,亦无甚碍了。”二人接了看时,只见他续道:
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
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后书:《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黛玉湘云二人皆赞赏不已,说:“可见我们天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妙玉笑道:“明日再润色。此时想也快天亮了,到底要歇息歇息才是。”林史二人听说,便起身告辞,带领丫鬟出来。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不在话下。
http://s14/middle/4c342b1ftb2172a02770d&690
评论:
(摘自《百年红楼梦》)
附:
逗红轩全解石头记之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有删减)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是即景诗,为五言排律,共三十五韵,七十句。排律的一联叫做一韵,一共多少韵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可分为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从“三五中秋夕”句至“吟诗序仲昆”句,共十一韵,二十二句。
“三五中秋夕,(黛玉)清游拟上元。”
“拟”,类似;比拟。“上元”,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撒天箕斗灿,(湘云)匝地管弦繁。”
“箕(jī)斗”,星宿名,南箕北斗;这里泛指星辰。“匝(zā)”,遍,满。“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这里泛指乐器。
“几处狂飞盏,(黛玉)谁家不启轩。”
“盏(zhǎn)”,小杯子,指酒杯。形容觥筹交错的情形,指到处都在举杯欢宴。“轩”,指窗户或门。
“轻寒风剪剪,(湘云)良夜景暄暄。”
“剪剪(jiǎn jiǎn)”,风拂或寒气侵袭貌。“暄暄(xuānxuān)”,温暖的样子。
第一句典出“红绫饼”。明代张岱《夜航船·选举部》:“唐僖宗幸南内兴庆池,泛舟,方食饼。时进士在曲江,有闻喜宴。上命御府依人数各赐红绫饼。所司以金盒进,上命中官驰以赐。故徐演诗云:‘莫欺老缺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馅来。’”“黄发”,指长寿老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第二句典出唐代段成式《戏高侍御》(七首之三):“花恨红腰柳妒眉,东邻墙短不曾窥。犹怜最小分瓜日,奈许迎春得藕时。”“分瓜”,指切西瓜,《燕京岁时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 ”“瓜”字像两个“八”字,故“分瓜”又隐“二八”,即十六岁。“绿媛”,指年轻女子;“绿”指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
“香新荣玉桂,(湘云)色健茂金萱。”
意谓盛开的桂花香气清新,繁茂的萱草花色溢彩。“萱(xuān)”,即萱草,又称忘忧草,俗称金针菜,又叫黄花菜;古人常用以代指母亲。萱草花黄,故称“金萱”。桂分银桂(花白)、金桂(花黄)、丹桂(花红)等,此处之“玉桂”应指银桂。
“蜡烛辉琼宴,(黛玉)觥筹乱绮园。”
“觥筹”,行酒令的筹码;“觥(gōng)”,古代的一种酒器。
“分曹尊一令,(湘云)射覆听三宣。”
“分曹”,分班,分批;这里指决定行酒令的方法和顺序等。“尊一令”,意指服从令官一人之命。第四十回鸳鸯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射覆”,一种酒令,详见第六十二回之“射覆”。“听三宣”,详见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骰彩红成点,(黛玉)传花鼓滥喧。”
“骰(tóu)”,即骰子,一种骨制的赌具,俗称“色(shǎi)子”。
“晴光摇院宇,(湘云)素彩接乾坤。”
“晴光”、“素彩”,指月光。“院宇”,有院墙的屋宇;院落。“乾坤”,天地。
“赏罚无宾主,(黛玉)吟诗序仲昆。”
“序仲昆”,分高下,排名次;“仲昆”,即昆仲,兄和弟。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第一部分写得天下者,即清朝。所谓“匝地管弦繁”、“几处狂飞盏”、“良夜景暄暄”、“蜡烛辉琼宴”、“觥筹乱绮园”、“传花鼓滥喧”等句,是写胜利者的狂欢。所谓“争饼嘲黄发,分瓜笑绿嫒”,则借旧典和杜撰嘲笑为功名利禄而侍清之汉人。所谓“香新荣玉桂”,意指以吴三桂为代表的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的降清明臣,正升官加爵,富贵恩宠。所谓“色健茂金萱”,意指清朝正兴旺发达;“金萱”本意指贾母,代指清朝(后金)。故湘云道:“不犯着替他们颂圣去。”
2、第二部分:从“构思时倚槛”句至“冷月葬花魂”句,也是共十一韵,二十二句。
“构思时倚槛,(湘云)拟景或依门。”
“拟”,摹拟。
“酒尽情犹在,(黛玉)更残乐已谖。”
“谖(xuān)”,忘记;引申为止歇。
“渐闻语笑寂,(湘云)空剩雪霜痕。”
“雪霜痕”,指月光。
“阶露团朝菌,(黛玉)庭烟敛夕棔。”
“朝菌(zhāojūn)”,某些朝生暮死的菌类植物;借喻极短的生命。“棔(hūn)”,合欢树;湘云道:“如今俗叫作明开夜合的。”
“秋湍泻石髓,(湘云)风叶聚云根。”
“湍(tuān)”,急流,急流的水。“石髓”,即石钟乳,石上多孔隙。“云根”,深山云起之处。晋代张协《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仇兆鳌注:“五岳之云触石出者,云之根也。”
“宝婺情孤洁,(黛玉)银蟾气吐吞。”
“宝婺(wù)”,即婺女星,又称女宿、须女。“银蟾”,指月中蟾蜍。“气吐吞”,古人把云层掩月而过说成是月中蟾蜍在吞吐云气。
“药经灵兔捣,(湘云)人向广寒奔。”
“灵兔”,传说中月宫中的玉兔。“灵兔捣药”,李白《古朗月行》诗:“白兔捣药成,问药与谁餐?”杜甫《月》诗:“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广寒”,即广寒宫,月宫。《淮南子·览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héng)娥(嫦娥)窃之以奔月。”
“犯斗邀牛女,(黛玉)乘槎待帝孙。”
典出晋代张华《博物志·杂说下》:“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日月星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此韵两句皆用此典。“牛女”,指牵牛星和织女星。“帝孙”,即织女星,亦称“天孙”。
“虚盈轮莫定,(湘云)晦朔魄空存。”
“盈虚”,指月之圆缺。“轮”,指月轮;月亮。“晦朔”,农历每月末一日及初一日;“晦(huì)”,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shuò)”,阴历月初的一天。“魄”,月魄,代指月;晦朔日看不见月亮,故谓“魄空存”。
“壶漏声将涸,(黛玉)窗灯焰已昏。”
“壶漏(húlòu)”,古代计时器的一种。“涸(hé)”,水干;这里指水干声停。
“寒塘渡鹤影,(湘云)冷月葬花魂。(黛玉)”
意谓月下寒塘如镜,白鹤飞过,鹤影有如渡水而去。地上的花影被树影山影等掩盖,有如被清冷的月光埋入了地下。“花魂”即花影。“冷月”,清冷的月光。第一句仿自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第二部分写永历帝亡命缅甸后之南明。
所谓“酒尽情犹在,更残乐已谖”、“渐闻语笑寂,空剩雪霜痕”,实际上是写即将灭亡之南明。所以黛玉道:“这时侯可知一步难似一步了。”意谓南明永历朝廷之处境“一步难似一步”。所谓“阶露团朝菌,庭烟敛夕棔”,意指南明就像朝生暮死之朝菌和“明开夜合”之合欢树,生死存亡只在旦夕之间。
所谓“银蟾气吐吞”,表面上是说云层遮住了月亮,实际上意指顺治十五年(1658)吴三桂等大举进攻云贵,永历朝廷即将灭亡。永历帝朱由榔即位之前为明朝桂王,此处将永历帝比作月中之桂,即月。
所谓“药经灵兔捣,人向广寒奔”,意指永历十三年(顺治十六年1659)永历帝亡命缅甸。所谓“犯斗邀牛女,乘槎待帝孙”,两句同用一典,借以指李定国等多次出兵缅甸迎接永历帝。“帝孙”本指织女星,这里代指永历帝;永历帝朱由榔是万历帝之孙,崇祯帝之堂弟。
顺治十六年(1659)二月,永历君臣在吴三桂等穷追不舍之下,逃入缅甸。永历朝廷逃入缅甸,对诸将的坚持抗清必将在心理上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李定国和白文选感到当务之急是把永历帝从缅甸接回国内。经过商议以后,由白文选先领兵进缅。白文选派出两名使者找寻缅甸地方官通知这次明军入缅只是为了接回永历皇帝。不料使者在途中被缅人杀害。白文选又派十名骑兵前往说明情由,又遭到缅兵击杀。白文选大为震怒,下令整顿兵马,立即反击。缅方士卒被白文选部下兵将追到河边,纷纷溺水而死。缅军主力在江对岸列阵,准备迎战。白文选命令部下士卒砍伐树木编造筏排,渡江作战。缅军自恃人多势众,对南明军队看不上眼。白文选部兵士坐在木筏上鱼贯而渡,刚渡过一百多骑兵,白文选在对岸下令吹起号角,百骑一鼓而前,缅军抵敌不住,阵势大乱。明军占领滩头前进基地后,白文选主力陆续渡河,全面进攻,缅军大败。缅甸当局这才知道明军强劲,收兵入城据守。白文选意欲攻城,又担心城内的永历帝的安全,不敢莽撞行事。缅甸官员质问朱由榔:“尔到我家避难,云何杀我地方?”永历帝并不知道白文选率兵前来接驾的详情,回答道:“既是我家兵马,得敕谕自然退去。”随即派官员赍带敕令命明将退兵。缅甸当局惟恐永历使臣同白文选见面后,各自了解对方情形和缅甸态度,不让永历官员出城,而自行派人将敕文送至白文选营。白文选叩头接受敕文,当天就下令退兵。四月间,明将高文贵等率领一支兵马入缅迎驾,又遭到缅甸当局阻止。高文贵等决心动武,杀入蛮莫。缅军抵敌不住,又逼迫永历帝发敕谕责令退兵,高文贵等接到谕旨后被迫退兵。高文贵忧愤于心,不久病死。永历皇帝甚至在马吉翔和太监李国泰的怂恿下发出敕令给缅甸各守关官员说:“朕已航闽,后有各营官兵来,可奋力剿歼”,借以换取缅甸当局的欢心。当时李定国、白文选部活动于滇缅边境一带,同据守福建海岛的郑成功、张煌言部等拥明势力还断断续续保持着秘密联系,当然知道永历帝仍在缅甸,并未“航闽”。因此仍然不断地派遣使者甚至出兵迎接永历君臣。1660年(顺治十七年,永历十四年),白文选率领兵马一直推进到缅甸都城阿瓦附近,九月间永历朝廷收到晋王李定国迎驾疏和致廷臣书,其中写道:“前此三十余疏,未知得达否?今此缅王相约,何地交递?而诸公只顾在内安乐,全不关切出险一事,奈何?奈何?”缅甸当局又要求永历帝发敕书退兵,明军等候多日,不得要领,只好拔营而回。1661年(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白文选托缅甸人秘密送上奏疏说:“臣所以不敢连破缅者,恐缅未破而害先及于皇上尔!为今之计,令多方委蛇,使缅送驾出来为稳著。”朱由榔当时在缅甸的日子已经相当不好过了,在玺书中恳切地盼望李定国、白文选能够迎驾成功。过了五六天,缅甸百姓传说白文选已经在七十里外搭浮桥准备渡江来救出永历君臣。不料几天以后传来消息说缅军已把浮桥蔑缆砍断,明军无法渡河,最后一次挽救永历朝廷的入缅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顾诚《南明史》)
所谓“虚盈轮莫定”,意指永历帝对是否回国态度阴晴不定。所谓“晦朔魄空存”,意指亡命缅甸之永历帝已名存实亡。所谓“壶漏声将涸,窗灯焰已昏”,意指南明即将灭亡。
所谓“寒塘渡鹤影”,意指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移师台湾。“只听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直往藕香榭去了。”“藕香榭”本代指江南之南明,此时已基本灭亡,大陆已基本上处在清朝的控制之下,于是转而代指台湾,谓台湾郑氏家族是朱明之延续。所谓“冷月葬花魂”,意指大陆残存之南明抗清势力也将被消灭。
3、第三部分:从“香篆销金鼎”句至“烹茶更细论”句,共十三韵,二十六句,为妙玉所续。
“香篆(zhuàn)”,即篆香,犹盘香;唐宋时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脂冰”,即凝脂,“冰”通“凝”;这里指凝固了的蜡油。
“嫠(lí)妇”,寡妇。
即“空悬文凤之帐,闲掩彩鸳之屏”。“文凤”“彩鸳”,指帐子和屏风上的花样、图案等。
“扪(mén)”,攀;挽。
“萦纡(yíngyū)”,回旋曲折。“沼”,水池,积水的洼地。“寂历”,犹寂静。“原”,陆地,高地。
意谓石头和树木奇形怪状,石头像神鬼互殴,树木像虎狼蹲着。苏轼《石钟山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赑屭(Bìxì)”,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力大,好负重,石碑下的石龟即其形象,多为龙头、龟身、鹰腿、蛇尾。这里代指石碑。“罘罳(fúsī)”,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
意谓熟悉分岔口怎么会忘记小路,知道泉水流出的地方就不用再问水的源头。“歧”,道路分岔处。“径”,小路。“泉”,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
“兴”,兴致;情趣。
“遣”,排遣;消遣。
“论”,仔细品评。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第三部分写南明残余势力之抗清,并预示“三藩之乱”。
前六韵写南明残余势力之抗清。其中前四韵写郑成功移师台湾后之南明形势。所谓“犹步萦纡沼”,写张煌言等还在东南沿海抗清;所谓“还登寂历原”,写李定国等在内陆坚持抗清。所谓“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写南明残余势力抗清条件之险恶。
中间四韵预示“三藩之乱”。这四韵写清晨之景,而妙玉续写时天还未明,故只能说是预示。所谓“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意指康熙十二年(1673)吴三桂起兵反清,一呼百应。所谓“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意指南明人士不忘故国,参与反清复明。所谓“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点出反清势力之构成。“栊翠寺”即“栊翠庵”,妙玉出家之地,此处之妙玉代指归隐山林之南明人士;“稻香村”为李纨住所,李纨主要代指率部降清(金)之明朝将领,这里代指“三藩”和广西孙延龄等。
所谓“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则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态度。所谓“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则又回到“即景”。